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新媒体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传播策略

http://www.newdu.com 2020-07-08 文艺报 李跃忠 苏 蓉 参加讨论

    民间文学,一般认为是指口头传承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小戏、说唱、谚语、笑话、谜语、歇后语等文艺。“口头传承”四字,表明了大家对民间文学本质性特征的认识,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与语言媒介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民间文学虽然是指依赖语言媒介传承的文艺形式,但在人类历史上民间文学的传播手段、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也会随着媒介的变化而采取新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传播媒介经历了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等演变,而人类也都充分利用这些媒介传播民间文学。目前正在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是在新媒体时代进行的,其编纂工作除主要借用传统的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外,也利用了新媒体,如在进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纸质版工作的同时,也在推动“数据库”的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保护、传播;又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卷》要求在工作中采录部分原生态的戏曲表演视频,由出版社将其制成二维码放在书里,读者只要用手机扫码即可观看这些文件。这是运用新媒体保护、传播民间文学的有益尝试。
    民间文学存活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里,因此,民间文学与各类传播活动中的受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受众是传播中的主要元素也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当然,我们在看到其“大好”前景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有年轻化的趋势,而由于时代原因的影响,21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的传播主体(特指传承人)、受众都有较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如汨罗市花鼓戏剧团“夹城村新时代演艺团”演职员平均年龄为51.2岁(2019年调研),而泸溪县峒头寨辰河高腔剧团的演职员平均年龄更是高达62岁(2017年调研)。而在广大乡村地区,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现代教育体制的施行、城镇化政策的推行,能较熟悉地传承、传播家乡的谚语、俗语、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民间文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鉴于这种情形,我们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诸艺术形式的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应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要广泛利用新媒介、新技术进行传播。
    (一)短视频传播:短视频传播融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及炫酷特效等于一体,赢得了大批青年观众。据2019年抖音公布的数据来看,抖音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在2019年,抖音利用平台优势,已成中国最大的知识、艺术和“非遗”传播平台。
    在移动终端广泛普及的时代,碎片化已成为今日大多数用户的主要阅读、观看习惯,民间文学的传播也应顺应时代。如建立综合性或区域性(如湖南民间文学)或专项的(如曲艺、小戏、史诗等)抖音号,进行实地跟拍、采访传承人、挖掘历史背景、分集分片段制作短视频,为用户提供系统、完整的民间文学观赏文本。也可拍摄制作一些微电影、纪录片等,可以将经典的民间传说、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制成动画或者动漫作品,以展示民间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搭建“两微一端”民间文学的专属平台:无社交不媒体是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新方式,在社交平台中嵌入媒体平台是扩大传播效果的有效形式。民间文学的传播者也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形式,将民间文学按照流传区域或者艺术形式,创建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客户端等。在“两微一端”平台传播民间文学,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如结合当下的文化热点、网络传播特点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微调”,以使其与大众审美相适应。
    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绝大部分的用户都承担了传播者的角色,形成传播——接收——再传播的形态。搭建专门的民间文学“两微一端”平台,除加强自身平台的建设外,也可以将民间文学的栏目嵌入一些已有较大影响力、粉丝群活跃的“两微一端”平台中,这样省时省事又省力,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以“学习强国”APP为例,在栏目设置中有“文化”这一栏,其中有“非遗·民俗文化展示”板块,用户可以随意点击翻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学习强国APP累计1.67亿次,体现其庞大的“粉丝”数量,如能借助这样的平台来传播民间文学,其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编,上传至该平台,一来可以丰富“学习强国”APP的内容,二来更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自信。
    (三)利用网络电子书、网络广播等进行传播:近年来,网络电子书、掌上阅读兴起,民间文学中的民间传说、神话、民间故事、史诗、说唱等都可以编纂成电子书,提供听书服务,提升用户在视听方面的体验。
    (四)其他形式的传播: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传播民间文学的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其他媒介进行传播,比如编写适合儿童、青少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民间文学纸质读本,地方民间文学通俗读物,制作内容丰富、观赏性强的影视作品等,这些均可有效地传播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传播要抓住两点,一是内涵的传播,也就是民间文学所蕴涵的文化、艺术、社会、历史、信仰、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传播,二是形式的传播,如小戏的音乐、剧本、唱念做打等表演特征,脚色行当等戏曲特征的传播。
    民间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往往限制了其对传承者的身份要求。为更好传承民间文学,各地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施行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之“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积极推行“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并不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惟有这样,各地区各民族传承的民间文学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