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万象 >

多想再跟您聊聊——追忆恩师童庆炳

http://www.newdu.com 2020-07-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吴子林 参加讨论

    时间真是毫不留情。
    才一转眼,童庆炳老师走了五年了。
    这五年里,有诸多的失意,有诸多的缺憾,还好都随风而去了。自己渐渐地没了脾气,估计是老之将至吧。
    更可怕的,是记忆力的衰退。
    5月14日,昏昏沉沉地从睡梦中醒来,竟误以为是童老师去世的周年忌日。百般羞愧,只好痛骂自己“老糊涂”!为了“赎罪”,在“童门”微信群里表示要写一篇文章。不成想,一写竟写成了17000字的论文。
    微信语音那头,赵勇兄笑着说:要不,您再写篇短文?
    想了想,我就应承下来了。
    我每年都回老家——福建连城,到童老师墓前上香、叩头,然后坐下,悄悄地诉说:
    像树根对落叶的追忆/像码头对流水的情意/人老了/梦见的都是自己最亲的人……在京城待了六十年/在故乡待了十七年/你还是回到了家乡/跟这里世代的人们一样/回到泥土的深处/你在大地已漂泊太久。(《当你老了》)
    我们/都是大山的子民/都在探寻永恒贯穿一生/你我都是故人……远方啊远方/再远/就是他乡或异乡……远方有多远呢/抵达即远方。(《远方》)
    时光是老猎手/轻易劫走了盛装的青春/一段饱满的日子/在暗夜里独自思想/睥睨喧嚣时代的花边/鬓角不经意间就白了……每个人都是过客/每个人都无法特赦/人世的艰辛/你引领我们这些时代的弃儿/高贵地活着 然后/谦卑地离去。(《北行记》)
    你/一个拾拣贝壳的孩子/神情和蔼地回来/一身洁净地回来/静卧/寺背山的山腰/武夷余脉的臂弯/兄弟般的群山怀抱着你//你终于和亲人毗邻而居/却与我们间隔一生//不能自已的我/一闭眼 满耳/千山群鸟的鸣啭。(《寺背山》)
    是的,这些年,我写下这些诗,在一行行诗句里寻觅自己,更是在与童老师“聊聊”这个世界,“聊聊”未来的路——这是我的文学生活中重要的篇章。
    此外,便是不时回读跟童老师往来的邮件。
    2015年6月14日,童老师遽然离开我们。待心情稍微平复了些,我随即下载了与童老师往来的所有邮件,总计1万余字。
    我们最后的邮件往来是在2015年2月8日晚。当天,童老师给我连续发了三次邮件,主要转发了他与王蒙、徐中玉、钱谷融、郭预衡、莫言等人的合影,因《童庆炳评传》一书已确定由黄山书社出版,我正在为其配一批照片。在22:08的邮件里,童老师说:“评传越改越好,我十分满意。”读到这句,我的眼眶就湿了,想起几天前童老师在邮件里说了句:“毕竟同乡,毕竟师生,毕竟朋友。”我知道,这是童老师对我的勉励之词,但仍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我从2009年开始写童老师的评传,然而学养有限,自己一直不满意,只能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感觉又写了一篇博士论文似的。在撰写评传的五六年里,我总是不停地向童老师咨询一些细节,童老师但凡想起了什么就直接打电话告诉我。我们常常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因时间太久,座机话筒都热得发烫。
    在2014年12月22日的邮件里,童老师写道:“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或做得很慢。”这让我很感伤,我读出了童老师暮年的心境。或许,二三十年后,自己也是这样的吧。我总是跟童老师说:“有什么我能做的,您就告诉我,交给我做吧!”
    在我所有的电子邮箱里,能找到的童老师最早的邮件是2006年8月12日15:37发来的:“子林:你好!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摆事实,讲道理,有一定的理论力度。个别地方可以再考虑。我在你的文章中,用红色的字注明了,请你再斟酌一下。”当时,我加入了某个理论问题的讨论,文章写好后请童老师帮我把把关。童老师看得很细,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我按照这些建议一一修正,文章改好后就投出去发表了。
    又如童老师2008年10月30日11:12发来的邮件:“子林:你好!你的文章我认真看了一遍。我做了一点订正与个别的补充,这些地方都用红字标示出来了。我总的感觉是文章有点芜杂,似可写得更简明一些……”能够成为童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我尽管毕业多年了,仍能随时得到童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好几篇论文都是经过童老师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批改。
    当然,如果我做得不好,童老师会立马指出来。有段时间出手过快,我发表的论文确实稍多了些。在2013年7月6日16:48的邮件里,童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说:“一个学者一生,不要写太多的东西。每五年集中于一本书就可以了,要做得深入、深刻,寻找到自己的方法。有机会你再来我家,还可以谈谈。”有时批评得更厉害了一些,大概担心我心里承受不了,批评之后就补上一句:“因为我是你的老师,才写这几句话。”
    童老师说过:“对待同事要有一颗善心,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在童老师心里,我们这些学生永远是他自己的孩子;而我们则把童老师当作自己的老父亲,受了委屈都会向他倾诉。
    童老师走后,我写过一首长诗,有60章,题为《你就在我们身边——敬献恩师童庆炳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感激与不舍,今择其几章以表无尽的想念——
    八十个春秋
    遨游在自己的世界
    为学术
    为学生
    就是你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们
    这些时代的弃儿
    带了那隔世的记忆
    从你生命里采集火种
    享用你的清辉
    辐射
    体温 心跳 诗情
    构筑健康人性的庙宇
    最后随植物一起老去
    连同原乡的背影
    用真心温暖每个孤独的人
    用坚持助力每个浪迹的人
    你使我们坚信
    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开始
    你
    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这些日子里
    一直在跟我们交谈
    在一个地点
    那就是作为父亲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