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民间故事“附加值”的最大化

http://www.newdu.com 2020-06-29 文艺报 石随欣 参加讨论

    “大系故事卷”要求完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作品,然而绝不是单纯的民间故事作品集,而是故事文本的相对完整的呈现,充分展现了民间故事的田野调查成果和当代研究水平。进入故事卷的故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故事作品,一是故事讲述的语境。相较于故事作品,读懂故事文本之外的信息,从而较为客观、相对完整地展示民间故事流传原生态,是这次“大系”编纂的意义所在,也对编纂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写好“附记”。
    写什么?
    1.讲述情况。讲述情况包括讲述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与听众的互动,方言土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讲述环境等。由于民间故事是口头文学,讲述者常常带有表演性。附记可以记录故事讲述者的语速如何、语音技巧等。在不同的讲述环境下,讲述者的表演性也不同。
    民间故事不仅有讲述者,还要有听众。故事的讲述者从来都不是自说自话,自我表演,他们随时面对听众的插话、打岔、插科打诨。讲述者与听众之间有互动,因而具有交流性。甚至不少故事的讲述,往往都是因某次偶然的闲谈、某个偶然发生的事件、自然环境里发生的某些变化等引起的。不仅这种交流,甚至整个讲述场景受到场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中断、变化、重复、结束等各种结果。这些是故事讲述环境的重要内容,应该在附记中重点展示。
    《傻女婿》故事文本本身似乎没有更多需要交代的元素。撰写附记时,我就深入了解讲述情况,还原故事采录年代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那个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听“瞎话儿”(河南方言,指民间故事)。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自娱自乐,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效果。
    2.讲述者、采录者情况。在文末附有讲述者、采录者信息,但仅仅包含他们的基本信息,往往难尽其详。一些情况又不能放在卷末小档案里说,就可以放在附记里说明白。特别是针对讲述者、采录者本篇故事的讲述语境,更要放在篇后附记里说清楚。
    由于不少作品采录时间较早,而这之前又不大注重收集记录完整的讲述者、采录者要素,因而常常有所缺失。甚至故事文本信息中只有采录者一个人署名。此次编纂人员作了大量努力,尽可能补充采集了讲述者、采录者要素。附记要说明缺失的情况、原因,还可以说明编纂人员补充采集要素的情况等。
    3.故事的流传情况。包括故事流传的范围,传播的特殊人群,采录这篇故事的经过。已经发表和出版过的作品,介绍作品首先发表的情况,如发表在何种报刊,收录在何种图书中。报刊要注明名称、出版年月日,刊期刊号;图书要注明书名、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版次;格式同学术论文要求。从资料本中的选入者,也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刊名、版本、期号、编纂和印制时间等。几经反复,最终讲述信息比较完整的,附记淡化了流传情况介绍。
    4.故事和当地民俗风情的关系。包括与民间信仰、社会、人文的关系以及和庙会、集市、香会、行会等文化空间的关联性等等。附记中注重与故事有关的民俗环境介绍,有相关民俗和信仰的说明。
    5.故事的来源。首先是介绍讲述者自己的说法,其次是研究者和编辑人员的考证和调查。由于客观原因,讲述者自己的说法难免与事实有偏差,从而需要编辑人员考证落实。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在附记中体现。
    6.本地有关这一类型故事的研究和著译情况。可以介绍学术研究、作品出版等。一些民族地区,民间故事可能存在翻译情况,也应在附记中说明。
    7.异文情况。介绍所附异文有关情况,也可以综合介绍未收作异文而附录存目的异文情况等等。
    8.需让读者知道的其他有关情况等。
    谁来写?
    根据专家组意见,写附记的是三类人:一是讲述者,二是采录者,三是编纂者。平顶山卷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很多故事采录时间已有数十年,许多讲述者和采录者要么已经不在,要么无从查找,因此《平顶山故事卷》更多采用的是编纂者撰写的方式。从效果说,讲述者、采录者撰写附记各有利弊。讲述者、采录者熟悉故事讲述的语境,但往往需要反复提示启发。作为附记,是附着于民间故事作品之外的,自然有其较强的学术特质。讲述者、采录者多为最基层的民间文学工作者,这样的要求有些勉为其难。作为编纂者,虽然熟悉民间故事的流传情况、故事和当地民俗风情的关系、本地有关这一类型故事的研究和著译情况、异文情况等,但也有自己的局限。通过实践,个人认为,撰写附记的三类人选各有利弊。一般来说,针对讲述情况,讲述者、采录者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对于其他几种情况,由于受到专业素养、研究水平、占有资料、生活阅历的制约,讲述者和采录者未必能写好附记。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如果一些故事讲述者或者采录者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二者结合。关键还是要从文本要素如采录情况、流传情况等作综合考量,确定合适的附记撰写者。
    怎么写?
    文无定法,附记撰写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多接触了解故事讲述者、采录者,掌握故事讲述的语境,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知识,熟悉故事作品,从中找出作品以外需要交代的问题,把最有价值讲清楚的、特别有必要讲清楚的,通过附记说出来。
    要客观介绍本故事的情况,不加入撰写者本人的情绪、观点,更不能论述,包括对故事的任何点评、评价、价值判断,空发议论和感慨。最重要的还是依据故事采录现场情况,依据记录作品资料,尽可能立体呈现故事讲述的意境,把最需要讲出来、最有价值讲出来的东西讲出来,要不拘一格,随性但不随意。
    写多少?
    可长可短,不受作品本身的限制。我撰写的附记,短的寥寥数语,长的数百上千字。《芝麻和高粱》故事290字,我写了616字的附记。写得比较长的一个附记是关于《宋三才子》异文《认姨》的,故事也就几百字,而附记写了2072个字,内容涉及民俗、故事流传情况、版本比较,异文情况、社会状况、地方历史文化、民间文学研究成果等多方面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