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科技新时代人文学科的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20-06-03 《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 高建平 参加讨论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研究,被称为“后人类”。有“后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有“后人类”的文学和艺术。这种研究,实际上是使我们面临一种挑战:“后人类”意味着什么?在“后人类”的时代,人要做什么?在我们畅想未来之时,会充满乐观,为科技所带来的未来欢欣鼓舞。然而,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却是科技所带来的对人的威胁。
    记得曾读过一本科学哲学的书。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哲学到了康德就终结了,应该让位给科学哲学,而科学哲学所讨论的,只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后来的哲学发展,证明了这种预言的破产。康德以后出现的,不仅有德国的思辨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意志论哲学,而且有分析哲学、批判理论、实用主义哲学,等等,哲学迎来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代。当科学技术向人类提出问题时,人类就会创造出学问来回应这些问题。科技越发展,人文学者的责任就越重大。当科技发展到具有毁灭世界的力量时,需要人文学科来控制住这种力量。
    也许,对于一些科学主义来说,最直观的回应是:科学论述的更新换代会变得越来越快,我们不再读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的科学著作,除非我们有着特别的科学史兴趣。科学和技术一路向前,总是追踪最前沿的新知识。于是,科学的书籍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人们只读最新的杂志。但是,在人文学科,哲学系的学者和学生仍然要读康德、黑格尔,甚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文学系的学生仍会读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经典。对于他们来说,人文学科的经典会常读常新。科学与人文对待经典的态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仍在于人文学科经典所处理的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回到那里去。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总有一些永恒的东西,需要人们不断地回去。
    新技术会带来许多新的东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关于这一点,有一个例子可以给我们启发:当照相术发明时,人们认为,这会取代绘画。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绘画,的确曾有趋向照相(camera)的迹象。欧洲人追求线性透视,用“暗箱”(camera obscura)来作画,以求得更好的空间再现。因此,当照相术出现,以更简单而廉价的方式获取图像时,当然会带来绘画界的恐慌。然后,后来的结果却是,尽管照相术推动绘画的功能和风格发生深刻的变化,绘画却仍然存在,只是与过去不一样了。照相术间接造成了现代艺术的诞生和繁荣。
    在新技术面前,人有人的用处。科学技术要发展,这种发展会促进而不是取代人文学科的发展。正好相反的是,科学技术需要人来掌控,在其中制定相关的伦理,也在其中发展新科技时代的美学观。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听到库克发言说,我不担心机器变成人,我担心人变成机器。要实现这一点,防止人变成机器,就要加强科技新时代的人文研究和教学,培养和发展适合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美学、历史学与伦理学、文学和艺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