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音类选校笺》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胡文焕编选并刊刻的戏曲与散曲选集,现存万历年间胡文焕文会堂原刻《格致丛书》本。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各有残本一部:南京图书馆藏本计三函34册39卷,但次序混乱;首都图书馆藏本内容较少,存16册17卷,内容均包含在南京图书馆藏本之内,但次序较好,文本较清晰完整。两部残本内容合计约39卷,卷首及前五卷散佚,存世内容包括元明杂剧、传奇折子戏157种,散曲套数229套、小令323支。虽是残卷,其体量已经远超明代编选的其他曲集,囊括了当时流行的大量戏曲剧目,涉及到多种声腔系统,足以反映明代万历时期剧坛盛况空前的面貌,为考察古代戏曲声腔流变、明代戏曲史及戏曲舞台创作演出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该集所收大量剧曲和散曲,对于古典戏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文献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校勘、辑佚等学术价值,其编选体例和刊刻方式对研究古代戏曲文献编纂史和明代出版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群音类选》特别宝贵的一个方面,是保存了59种孤本戏曲作品,像《龙泉记》《泰和记》《狐白裘记》《白海棠记》《江天暮雪》《分钱记》等剧目,今已无全本传世,幸有《群音类选》保存了部分折子戏曲文,令今人尚能窥豹。 《群音类选》的编选者胡文焕,身份众多,是明代的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剧作家、文献学家,在明代出版史、编辑史、文化史、戏曲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其生卒年不详,字德甫,一作德父,号全庵,别号甚多,如抱琴居士、西湖醉渔、百衲主人、全庵子、全庵道人、全庵居士、洞玄子、洞玄道人、觉因、守拙道人、全庵道玄子、全道人、安定泰安子等,祖籍江西婺源,生活在钱塘(今浙江杭州),明神宗万历中期至天启间在世,相关方志载先后做过耒阳县丞和兴宁知县。在杭州建有“文会堂”,在金陵建有“思莼馆”,作为他的藏书楼和刻书坊。著述、纂辑、汇选、类编甚多,有学者考证约有80种,近300卷,涉猎广泛,有经学、史学、文学、曲学、音韵、金石、珍玩、掌故、天文、历律、农桑、医学养生、山川地理、星相数术、女性妆容,等等;又勤于刊印前代和明人撰著,有学者统计其一生刊刻图书多达400余种、1300余卷。《格致丛书》即是其代表性的出版物,收书约140种,既有本人撰著,也有很多收集来的珍本秘籍,随收随刻随印,很受欢迎。文学创作方面,今存其所撰文章28篇、诗53首、词18首、散曲小令63首、套数18篇,多描写个人行迹、抒发内心情怀,颇有文采;剧本如上所述。他深通音律,擅长琴艺,著《文会堂琴谱》;汇纂曲集《群音类选》对戏曲史贡献最著。 此前,《群音类选》有三次影印出版,最早在1980年,中华书局将两部残本加以整理编订,以“百衲”式影印出版,是唯一的单行本;第二次在1987年,台湾学生书局编《善本戏曲丛刊》时,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为底本,再度影印出版;第三次在2002年,《续修四库全书》以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为底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群音类选》明万历刊本难得一见,即便是当代影印本,唯一单行本距今已近40年,难觅踪影,另两种皆属大型丛书,见之也不易;即使见到,因底本(明万历刊本)采用手写体雕刻上板,保留了大量不规则书写形态,其效果类同于钞本,另加早期影印技术不精,致使页面漫漶状态多见。 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编纂《昆曲艺术大典》时,拟以校点整理的方式收纳《群音类选》。此本于2016年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排印的校点本。在这个过程中,整理者对此书学术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认为应当在校点的基础上再做深度的解读,以利于此书的传播和利用,推动对此书及其编者的深入研究。由此,中华书局在2018年8月出版《群音类选校笺》。 《群音类选校笺》,是《群音类选》的第一部精校详注本。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取材广泛,校勘精良。该书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为底本,疑问处反校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藏原刻本;全文一律采用通行正体繁体字,修正原有的错别字、异体字、俗体字和旧字形;曲文的点断,首据曲谱,次依文意。针对正文中的疑误,著者参阅了相关剧目的各种版本进行比勘,谨慎选取对校本和参校本,总共涉及近五百种文献,辨别正误,对确定的讹误作校勘记。因此,其校勘成果值得信赖。 2.释义详备,笺证准确。笺释内容主要是作品解题、作者小传、剧情梗概、齣目曲牌;列举现存版本,比较版本差异,个别词语释义,旨在为作家作品的深入、全面研究尽可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尤以作品解题、作者小传为特,博采当代学术史上出现的相关研究成果,融入现代性的学理思考,使笺解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 3.考据严谨,学术性强。校笺是在大量考据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不乏恰当的学术性判断。如对曲牌【两头蛮】,学界多称此曲牌意指曲词不合格律、南北相杂,经对《群音类选》所收【两头蛮】曾被清代官修曲谱《新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为例曲的事实考查,笺释指出学界原先对【两头蛮】的认识存在失误;如“大歇帖”“小歇帖”,在对学界研究成果考察的基础上,笺释指出除【尾声】外,十支(含十支)曲以下组合成套者为“小歇帖”,十支曲以上组合成套者为“大歇帖”。又如:《玉簪记·姑阻佳期》【月儿高】实为由【月儿高】全曲与【驻云飞】末二句组合而成之套曲的判断,《红拂记·英雄投合》【梁州序】判为【梁州新郎】,《投笔记》之【孝顺歌】判为【孝南枝】等,都极为精当。 4.不拘成见,纠正偏差。校笺指出了当前一些与《群音类选》相关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错误。如:《中国曲学大辞典》称《群音类选》所选《绨袍记》二齣不见于明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刻本《绨袍记》,称《群音类选》选了四齣《四贤记》,经认真核查,知其二处皆误;明万历年间金陵世德堂刻本《双凤齐鸣记》第二十二齣有半叶空白,且注称“前半页原阙”,经核《群音类选》《月露音》本知此注有误;《全明散曲》称据《群音类选》万历间刊本录定杨德芳的【黄莺儿】《闺怨》,但却把“怜薄”二字录为“□□”,知其非据《群音类选》万历本;学界普遍认为《群音类选》所谓的“官腔类”即是指昆腔,作者在校笺全本后,认为其“官腔类”实指以官话演唱的戏曲作品。 中华书局1980年首度影印出版了合两部残本内容整理次序而成的“百衲”式《群音类选》,时隔近40年中,尚未见其他以校勘或注释等方法对其进行全面整理的单行本出现。《群音类选校笺》由此便更具有重要的学术开创性意义。校订精确,体现了该书严谨的学术性;笺释畅达,反映了作者重视学术成果适度的普及性。学术性与普及性的适当兼顾,是值得推广的戏曲类古籍整理的新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