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浅谈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满语研究的发展空间

http://www.newdu.com 2020-05-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唐千航 参加讨论

    学界一般认为,现代的语言类型学正式发端于Joseph Greenberg1963年发表的论文——《一些主要与语序有关的语法共性》,之后语言类型学在西方语言学界受到持续关注,并得到深入和广泛的发展。在我国,对汉语共时和历时方面的类型学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和基础,同时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笔者认为,日后满语的研究也需要注重其在语言类型学上的发展潜力,这无论是对于满语研究本身,还是对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国际化是语言类型学趋势
    类型学自Greenberg的研究以来,其核心便锁定于对语言共性的探索,这暗示着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既需要对诸个体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索,也要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普遍性原理。
    语言类型学发展至今,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学者在开展跨语言的研究和合作时,不应止步于对语言表面形式异同的观察,而应该进一步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该领域较具代表性的系列丛书当属“牛津类型学和语言学理论研究丛书”(Oxford Studies in Typology and Linguistic Theory)。自1997年出版Martin Haspelmath的Indefinite Pronouns(《无定代词》)和Leon Stassen的Intransitive Predication(《不及物谓语》),到2018年出版Alexandra Y. Aikhenvald的Serial Verbs(《连动词》)等,已出版18种之多。其中,Intransitive Predication作为最早出版的书籍之一,其研究范围便覆盖了四百种以上的语言。出版于2010年的The Oxford Handbook of Linguistic Typology展示了语言类型学广阔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展示了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语言类型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语言类型学在亚洲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日本学者松本克己所著的『世界言語への視座―歴史言語学と言語類型論』(《世界语言的视角——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备受学界关注;韩国学者宋在晶是活跃于西方语言类型学领域的著名语序类型学学者,积极地将韩语纳入其研究范围,深远地影响了韩国国内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发展;在国内的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刘丹青所著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金立鑫所著的《什么是语言类型学》,以及金立鑫与陆丙甫合著的《语言类型学教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满语研究侧重点略显单一
    从理论上讲,所有自然语言都可以成为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对象,满语也不例外。事实上,满语作为语言类型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可能要比许多人感觉的更久。虽然笔者没有做翔实的统计,但在上文所提到的Intransitive Predication一书中,满语便是其四百余种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该书关于满语的资料均引用自Erich Haenisch在1961年所发表的Mandschu-Grammatik mit Lesestücken und 23 Texttafeln,仅就Stassen对满语的类型整理来看,其中不免有些许问题。
    陈辰于2013年发表的学位论文Conditional Constructions in the Manchu Language: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mantics, Morphosyntax, Pragmatics and Typology(《满语当中的条件句结构:从语义,词法句法,语用和类型学视角出发》)在以满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将视角扩展至日语、埃文语、鄂温克语、涅吉达尔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泛阿尔泰语范畴的语言,并对这些语言进行了类型学视角的讨论。
    国内学者李兵从音系学的视角对阿尔泰语特别是通古斯语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比如其于2001年发表的《元音和谐的类型学问题》讨论了包含满语在内的诸多语言的元音和谐的类型学问题。贾越也于2018年发表了《论类型学框架下的满语并列结构》一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虽然笔者的调查不尽全面,但仍可以看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满语研究已经逐渐开展。但整体而言,国内外涉及满语的类型学研究还很难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研究的侧重点仍显单一,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提高的方面。
    历时研究可成为侧重方向
    如William Croft以及刘丹青等人的著作反复强调的,虽然类型学也关注共时语言间的形式异同,但多数学者更加侧重对语言历时变化的观察。这是因为语言演变的机制和语言普遍性原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因此,在结合语言类型学对满语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满语的历时研究很有必要。满语的历时研究可以从语族和语系两个层面看待:一方面,自兰司铁以来,对于阿尔泰语语系整体的研究从未间断;另一方面,自Johannes Benzing于1956年出版Die tungusischen Sprachen: Versuch einer vergleichenden Grammatik(《通古斯语:语法比较的尝试》)后,对通古斯语整体的构拟研究也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再者,对满语进行历时研究并不缺少资料和研究基础。例如,具有口语性质的清代满汉对译文献大量留存至今,现代锡伯语与满语在历时上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国内也已对黑龙江地区的现代满语方言进行了扎实的研究。这些资料或研究成果对更为短期的满语历时研究会提供必要的帮助。
    但是,一直以来的语族、语系间的历时研究往往侧重于结合传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而这与语言类型学的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满—通古斯语族研究中,结合传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的研究多侧重于其词汇的历时变化,以及祖语音系系统的构拟。当然,这也是语言类型学所不能忽视的。不过,相比之下,语言类型学对于语言历时上变化的关注更为广泛。比如关注语言在历时中功能与形式对应关系的变化,语言的语序类型的变化,各语法范畴的语法化方式与进程,等等。此外,相较于词汇的历时变化,语言类型学往往更加关注语言的语法标记的历时变化。
    举例来说,Intransitive Predication一书围绕语言的不及物谓语的系统演化而展开。满语的不及物谓语表达看似与其他语言并无大致,但当满语的形容词做谓语时,谓语的时体情态表达需要借助助动词“o-”来实现。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其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类型学原理呢?这应是语言类型学所关注的侧重点。
    类似的所有语法研究领域关注的侧重点,也都可以成为围绕满语的满—通古斯语族研究类型学的侧重点。比如时制(tense)、体(aspect)、情态(modality)、语气(mood)等功能性范畴的发展,论元角色的实现方式、限定性(definiteness)和指称性(referentiality)的实现方式、配列类型等,
    展望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满语研究
    我国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研究传统与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发掘自身研究资源和人才储备的优势。我国拥有包括汉语在内的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在类型上呈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样貌,其中许多语言拥有丰富的历史书面文献。此外,同一语系甚至同一语族内多种亲缘语言的共存也给历时研究带来很多便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满语作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又有大量可供对比参照的亲缘语言,在类型学视角下研究的价值就更为凸显。
    目前针对包括满语在内的国内语言类型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各方面学术交流与合作。由于研究传统和历史背景存在差异,各语言所处的研究状态也呈现出较为不均衡的局面。例如,学术用语的统一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一方面需要研究人员自身跨语言研究视野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学术交流平台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民族语言的类型学研究,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语言类型学研究本身,突破了时间的隔阂与地区的界限,能给研究者以透过文化表层探求语言文化内核的视野,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作者单位:庆熙大学文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