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民是报告文学的不竭动力——评何建明的抗疫题材系列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20-04-03 中国作家网 张陵 参加讨论

    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在继续。每个人都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也都是这场斗争的参与者。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是积极的抗疫者,更是自觉的文学记录者。他因疫情滞留在上海,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转向严峻的抗疫斗争一线,采访了许许多多的医生护士、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机场检疫工作者、旅居上海的外国人士、普通群众以及恢复健康的患者。他就此写出了《白玉兰的春天》《“战争”风云》《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首场出击》《青年“抗疫”近卫军》《“疫”中小夜曲》《闪着泪光的最美记忆》《一声“妈妈”好甜美》等作品,真实记录了上海面对新冠病毒突然袭击的严峻局势,生动反映了上海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艰难斗争,热情讴歌了上海人民的坚强意志、必胜信念和伟大精神。这些作品体现了一个中国作家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社会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在《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里,作家写到上海虽然没有象武汉那样突然成为病毒阻击战的最前线和主战场,但武汉“人传人”的疫情已经向外地扩散,上海作为一线城市,防控形势也很严峻。实际上,由于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一旦出现感染病人,危险就近在眼前。每个没有防护好的个体随时都会被击溃,每座没有准备好的城市随时都会面临医疗体系崩溃的危机。上海这样一个二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一旦病毒流行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上海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边向武汉派出医疗专家救援队,一边在第一时间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一级响应。全市人民紧急动员,各大医院进入战时状态,医疗物资及时到位;全市公共场所、饭店酒楼、大型商场及时调整营业时间,甚至暂停开放营业;所有的社区都采取了紧急措施,社区防控工作精细到位,居民自觉居家隔离,最大可能减少外出,减少人际聚集交流;各个机场、口岸、车站、码头建立起坚实强硬的防控屏障,严防死守,保卫大上海。在这篇报告文学里,作家写出了决策层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工作有条不紊的安排体现出我们的制度优势,彰显了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作家更深入地写到上海人民的战疫精神。他们自觉响应政府的安排,以一贯精细、耐心而隐忍的生活方式,“宅”在家里,一点点逼退病毒。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是报告文学不竭的动力。何建明这批反映抗疫斗争现实的报告文学作品,立意都在这个思想“硬核”上。
    怎样纪录这场严酷的斗争,文学关注的是什么,怎样给时代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报告文学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丰富他作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早已经做出选择,多年来一直坚持并积极倡导。而面对这场灾难,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去表现那些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拯救生命的人们;那些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牺牲自己的人们;那些温暖别人,给人以信心、以力量的人们。他们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同时也是城市的脊梁。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英雄。因此,作家把目光坚定地投向上海的医生护士、防控专家、社区工作者以及众多志愿者,在他们身上寻找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灵魂。多年前有过抗争“非典”经验的作家深知,此时此刻,文学需要“在场”;“宅”在住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抗疫者,而走出去,找到那些真正的抗疫英雄,他才是一个作家。于是,就有了作家笔下上海抗疫的许多“第一”。
    《上海抗疫第一时间》写上海市在第一时间的判断与决策:拉响警报,坚定了在疫情面前保卫上海的决心与意志。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上海同仁医院救治上海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来龙去脉。《一声“妈妈”好甜美》写的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生护士们救治第一例病毒感染婴儿的故事。《首场出击》披露了上海防控专家们完成上海第一份疫情报告的工作细节。《白玉兰的春天》率先描写了上海国际社区的防控过程。《青年“抗疫”近卫军》《“战争”风云》写的是上海第一次参与世界抗疫斗争,转而成为抗疫前线的机场海关奋力严防死守的紧张战斗。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深沉的思想,通过这些“第一”,捕捉到这座城市跳动着的时代脉搏,传递出鼓舞人心的思想信念,反映出上海人民抗疫斗争的精神风貌。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重在写情写人,透过人物动人的细节描写去烘托主题。这批反映抗疫斗争的作品中,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声“妈妈”好甜美》描写护士长夏爱梅带着年轻护士张洁、王锦精心呵护小患者,突出表现了医护工作者的敬业和爱心。这个只有七个月大的婴儿,把她们当成了“妈妈”。这种在艰难中建立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实感,让人动容。《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中的青年医生接诊了上海第一例来自武汉疫区的病人,揭开上海抗疫阻击战的序幕,他“医者仁心”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首场出击》中,上海疾控中心专家潘浩和同事们每天负责排查社会上的疑似病毒携带者。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很单调,不厌其烦一遍遍问询,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问题。然而,这种单调的工作,同样是在护卫这座城市的安全。这篇作品带我们走入疾控专家们的日常,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他们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青年“抗疫”近卫军》《“战争”风云》则塑造了机场口岸海关检疫员们的群像。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两座机场当时每天都有数十例境外病例出现在国门之外。数以万计的海关检疫员在从未遇过的难题面前开展工作。
    这些作品对上海人民抗疫精神的观察,浸透了作家对上海的感情。何建明对这座城市很熟悉。在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中,他专章描写了黄浦江与绿水青山的深刻联系。不久前,他又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全方位讲述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奇迹。最近,他又在着手准备创作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历史的报告文学,其中上海的革命斗争史,是这部作品要表现的重点之一。作家的情感与上海紧紧相连,无法割舍。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呵,我已无更美的语言赞美你,唯有每天热的心,热的泪,随你而动,而动。《闪着泪光的最美记忆》是一篇深情之作。作家站到全球抗疫斗争的高度,写下了自己在上海的所见向闻,他用动情的笔,刻画了上海人民热爱生命、从容应对的精气神,表现了上海人民必胜的乐观精神。
    世界范围内的抗疫斗争,可以预见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深刻影响。这个严峻的历史时刻,报告文学不能缺席,报告文学作家不能沉默,应该去观察、去体会,力争写出时代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