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推进中国散曲文化研究——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丁淑梅

http://www.newdu.com 2020-04-02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丹洁 参加讨论

    散曲,是我国的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近年来,我国散曲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获得了学界与受众的关注与认可。当前,我国散曲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新时代如何让当代散曲文化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近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丁淑梅教授进行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我国散曲起源于何时?其创作题材和风格发生过哪些嬗变?
    丁淑梅:散曲是元曲中与剧曲相对应的诗体,又有词余、乐府、俚歌、散套、清曲等别称。过去一般认为散曲源于元代的民间俗谣俚曲,其实它的远源可上溯到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唐宋大曲,它的近源一则是词调、词乐与词体的俗化,一则是宋金诸宫调的繁兴、一则是民间俗谣俚曲的演化。从题材讲,举凡感怀志情、怀古咏史、隐逸闲适、写景咏物、道情理趣、神仙鬼怪、世相人心,无事不可入;从形式讲,衬字破格、务头出彩、对偶出俏、谐谑调味,无巧不出奇;从风格讲,举凡豪放洒脱、端谨雅正、清丽萧疏、谐谑风流,无格不可备。其创作内容和风格以不同时代的散曲作家个体精神和群体情志为特征,表现出用世、避世、叹世、愤世交织的复杂思想倾向。元代以来市井浪子的调笑人生与戏拟风情、江湖名流的平民心怀与高士闲思,以豪放和清丽为派,雅俗分流,明代以来发展为北曲多言志遣怀、哀思民生、南曲多才情俏艳、清丽雅逸,清代以降趋于诗情词笔、清空淡雅。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我国散曲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丁淑梅:当前散曲研究,在20世纪以来散曲研究的成果和实绩基础上,已向纵深发展。以赵义山、李昌集、杨栋等学者为代表,出现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尤其是依托中国散曲研究会两年一届的学术研讨会,将诗词曲相关文体打通、并与小说戏曲相融合,建立了开放的多元的散曲研究视野。在目前的散曲研究格局中,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散曲研究史的古今会通意识亟待加强,二是当代散曲创作批评亟待跟进。因为散曲对传统韵文的继承和挑战,反映出文学审美意识的多元递嬗:化偶为奇、变整为散,打破了抒情与叙事的文体界限,促进了韵文变迁中格律诗向非律诗、文言向白话的发展过渡,其划时代意义需要充分认知。而伴随着当代散曲创作热潮的兴起和民间散曲创作人才的涌动,当代散曲理论研究与创作批评需要及时跟进、探究发掘当代散曲创作的新格局和新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时代如何让当代散曲文化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
    丁淑梅:散曲原本就根生与民间,天然与民众生活水乳交融、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关注这种散曲与民众生活的天然联系,并结合地域文学、家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散曲创作、散曲与音乐关系、歌唱艺术研究等不同学科与研究方法,深入体会属于民众的散曲创作的魅力、发扬散曲的民间精神与民间力量,让散曲成为为时代发声、为民众代言的活态的文化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