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评“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丛书及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代际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20-03-30 “文学报”微信公众号 李学斌 参加讨论

    2020年新年伊始,由朱自强教授主编的一套名为“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下文简称“新论”)的理论丛书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悄然问世。丛书有八部,著者兼及中外,其中七位中方学者涵纳了三代儿童文学学人。不仅如此,丛书所涉议题之丰富与研究成果之适切,也一定程度昭示了新世纪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征候与未来趋向。当然,这仅是一个方面,当我们将视线拉回到上个世纪末,将之与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集束式推出的一套六本“跨世纪儿童文学论丛”做比较时,这套“新论”学术层面的意义就更耐人寻味。
    
    “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丛书  朱自强/主编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1月版
    不同于“跨世纪儿童文学论丛”清一色“中生代”研究者阵容,“新论”著者既有“中生代”理论家朱自强、方卫平,也有“新生代”学人李红叶、徐德荣,还有“晚生代”研究者黄贵珍、程诺、聂爱萍,甚而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研究者中西文纪子,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复合性。而且令人欣慰的是,“新论”丛书的研究特色体示了儿童文学的学术传承和代际特征。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展开。
    “新论”丛书的研究理路,体现了儿童文学研究的现实面貌、多元状态。比如方卫平教授的《1978—2018儿童文学发展史论》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于一炉,对新时期儿童文学四十年发展历程展开全景式梳理勾勒,其中不乏文学洞见。就“史论”而言,著者的理论言说既是个体研究者对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体察、审视、辨析与概括,也是四十年中国儿童文学艺术脉络的客观呈现。这部由文论整合而成的史论为今天回望新时期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眼界高远的理论视点和参照体系。
    朱自强教授的《中外儿童文学比较论稿》也是由“专题性”文论整合而成的论著。针对关涉中国儿童文学的诸多议题,论者经由对史料筚路蓝缕的耙梳钩沉,不仅以凝视、谛视、审视三重学术目光实证、辨析、甄别了“童话”“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等中国儿童文学顶层概念的源流,而且还通过条分缕析的研判,阐发作为观念的“儿童文学”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的关联。
    黄贵珍的《张天翼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则在以往张天翼童话与儿童小说的微观研究基础上,将之置于中国现代文学语境进行整体考察,从而揭示出张天翼儿童文学的创作自觉性和文学观念的意识形态特质。研究中,著者明确指出,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将政治话语、现实状况、童话元素和教育意图巧妙融合在儿童化叙述中,是折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的典型范例。这部论著融合“史论”与“作家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为一体,体现了“晚生代”学者作家作品研究的新理路。
    聂爱萍的《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是聚焦中外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系统的专论。论述中,著者分别从“幻想根系”“成长叙事”“人物世界”“奇幻变奏”“多元聚焦”“虚实之维”等层面剖析幻想小说的文体特性、形象范型、叙事结构、时间表达、空间关系,对其文体审美效应和价值体系做出了较有深度的理论阐释。总体看,尽管其研究结论相对于《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朱自强)、《中国幻想小说论》(朱自强、何卫青)等论述并无明显突破,但鉴于议题的系统和深入,依然可视为当下儿童幻想小说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
    上述四部论著既显示出“晚生代”学人与“中生代”学者研究视阈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代学者之间隐隐可见的代际影响和师承关系。在笔者看来,这样一种区隔而又谐和的研究格局恰恰是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生态的生动体现。
    “新论”从书中,李红叶的《安徒生童话诗学问题》是一部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经典作家研究专论。这是著者十余年间推出的第二部安徒生童话研究专著。(第一部为2005年出版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论著针对多年来安徒生研究“走浅”的研究积弊,另辟蹊径,从童年诗学维度切入,通过对安徒生童话“叙事方式”“双重表达”“儿童形象”“价值取向”“童年哲学”等层面的深入分析,明确提出在安徒生童话里,“儿童”是一种体验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当安徒生把儿童的天真作为童话精神来体现的时候,他就超越了民间童话,寻找到了沟通人类童年、自身童年、现实童年的方式,从而建立起现代童年文体的新形式。基于此,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文学互为方法。笔者以为。李红叶这部“旧题新作”的论著可谓国内安徒生童话研究的重要成果。
    程诺的《后现代儿童图画书研究》也是一部侧重理论建构和深度阐释的论著。作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后现代图画书的理论著作,这部论著是“后现代”图画书艺术发生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尽管就内容而言,著者有关后现代图画书价值的论述尚存夸饰成分,且也有图画书与后现代理论互证倾向。但此种系统化的后现代图画书理论解析对于国内研究者了解后现代图画书概貌与审美构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明晰的文本案例,不啻为国内学者后续图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徐德荣的《儿童文学翻译的文体学研究》是一部应对现实需求,填补国内儿童文学翻译文体学研究空白的专论。论著中,著者较为娴熟地应用翻译学理论,努力建构儿童文学翻译的文体学价值系统,这样的学术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深具翻译实践的参考价值。与徐著不同,日本学者中西文纪子的《图画书中文翻译问题研究》则侧重英、日文图画书中译案例详实分析,具有实证研究的鲜明特色。
    综上,从1997年“跨世纪儿童文学论丛”六位“中生代”儿童文学理论家集体登场,到2020年“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三代学者“同堂”,时间尽管过去了整整23年,但得益于这些年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步完善。然而,立足现实研究,还是不难发现,“新生代”“晚生代”研究者相较前辈学者既有理论训练扎实系统,学术观念开放前瞻,理论资源丰厚多元等优势,但也存在学术使命比较模糊,学术热情相对淡薄,学术力量零散孤立,学术视野逼仄单一等诸多不足。单以这套“新论”丛书为例,五位“新生代”“晚生代”学者深怀“问题意识”、聚焦具体议题等体现新世纪儿童文学研究范式、价值取向的研究理路固然值得激赏,但“多微观探察,少宏观统合”“多散点透视,少整体观照”“多理论引述,少观念建构”等“述而少作”的研究不足也比较明显。相信假以时日,这些眼界高远、才情不凡的中青年学者能够筹谋宏猷、扎实拓进,逐步成长为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