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文学期刊:我们生命和时代的痕迹

http://www.newdu.com 2020-02-25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新时代下,如何办好文学内刊?
    《辽宁作家》杂志执行主编雷宇
    运用信息革命先进成果,是我们文学内刊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在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的文学内刊作为一种信息产品,采用纸媒的传播方式已经落后,与我们各自的内刊争取读者的已不再是同类刊物,而是所有能够占用读者阅读时间的各种传播速度和广度均全面胜出的互联网平台信息产品。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过去生活在有限信息空间的文学读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读者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认知结构越来越完整,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既不如镜头语言直观,也不如音乐语言动人,读者对感官体验依赖的加强,使文学所占有的权重自然也越来越低。
    如何面对信息革命时代给我们内刊工作者带来的新课题,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启发:
    首先是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分析读者的阅读数据,科学归类具备欣赏水平和创作潜质的读者,对其赠阅内刊。其次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注册具备实时更新功能的内刊微信公众号,将原内刊中的讯息类内容转移到公众号上进行及时发布。同时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手段计算读者阅读时间,科学设置内刊的刊载量,将最终确定刊载的纯文学或文学评论作品着力实现精品化。第三是拓展内刊的传播方式,在出版内刊同时制作内刊电子书,封装成体积易于网络传播、便于手机阅读的PDF版杂志,用电子邮箱或微信进行推送,实现读者第一时间接收和随时阅读…… 【详细】
    文学期刊是我们生命和时代的痕迹
    《兴安文学》编辑部主任傅娆
    几天的学习时光短暂,但意义深远,受益非浅。从理论素养到编辑实务。从政治站位到艺术审美,从对基层文学生态状况的分析研判到新锐软件的应用拓展,极为资深权威的老师既给了我们高屋建瓴的方向引领,又提供了具体切实的业务指导,使我们的学养、办刊思路得到了提升和丰富。
    作为内刊编辑,我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境中,因一份热爱而始终坚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相聚,而这隆重又亲切的相聚,为我们坚守的初心坚定了决心,提升了信心。特别是中国作家网搭建的广阔多元的交流共享平台,加强了沟通,温暖了默默耕耘在基层文学战线的赤子之心。今后要向吴义勤书记在开班仪式所提出的要求那样,提高政治站位,负起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使文艺内刊成为党的坚强文艺阵地,发挥好“文艺轻骑兵”的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呈现精品佳作。拿到此次活动赠送的笔记本,看到扉页上写着巴金先生的教诲:“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我想,文学期刊就是我们生命和时代的痕迹,就是我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有力证明,就是我们最初的初心和光荣的使命……【详细】
    守护文学内刊园地,诚心实意服务基层文学
    《鄱阳湖文学》季刊主编余略逊
    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加入文学创作队伍。当年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不惜花大力气,用铁笔蜡纸将自己的作品刊刻了之后再油印出来与文朋诗友们一起交流、探讨。后来由于家庭变故,迫于生存压力,我放弃了追梦文学。直到2006年秋天,快知天命的年纪,我才重新拿起了笔,圆自己的作家梦。这十几年来,我一边坚持在做鄱阳湖地域文学的挖掘和探究工作,尝试着引领鄱阳湖地域文学朝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方面建构和发展,还一边在坚持不懈地编辑出版《鄱阳湖文学》会刊,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应该是代表了鄱阳湖流域广大作家的群体意识,因为我不知道,鄱阳湖是不是会在若干年后会像五湖之一丹阳湖那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见了。现在的人们,对丹阳湖的认识恐怕只是停留在“丹阳县”的地域观念上了,不会有人想到“丹阳”过去是一座浩浩汤汤的泱泱大湖的旧称。鄱阳湖文学研究和鄱阳湖文学创作,是鄱阳湖流域的广大文学工作者们的一种精神守望,是对鄱阳湖——母亲湖的一种灵魂守望。我能够走到《鄱阳湖文学》主编的岗位上来,是当年受到了《萌芽》杂志一位编辑老师的影响。1982年,我的处女作《他和她》投到了《萌芽》编辑部,编辑部的徐老师在退稿信中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故事的架构很好,但文学的语感尚待加强,特别是在口头语言书面化,文学语言口语化方面要加强互换训练和提高。尽管小说在85年才得以变成了印刷体的铅字,但老师的话语,几十年来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正是因为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做好一位内刊编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文学责任,故而,便在我内心里萌生和平添了一份对文学的责任自觉与担当,才促使我在主编《鄱阳湖文学》会刊的过程中无怨无悔地走到了今天。
    不瞒大家说,我这次来参加年会和培训,是拼着即便废了一条腿的代价,也要柱着拐棍上路来的。因为在国庆期间,我的右腿不慎摔伤,膝关节的髌骨平台骨折了,前后算起来还不到70天,医生是不同意让我出门的。但是,因我知道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便管不了那么多,为了《鄱阳湖文学》的成长与发展,为了我过去的汗水不白流,即便就是躺在担架上,我也一定要来参加这次年会和接受本次培训。自《中国作家网》首度建站以来,我们鄱阳湖上的文学作家群体积极注册,成为了《中国作家网》的网站用户……【详细】
    “四十不惑”,我们却还年轻
    《海中洲》编辑马鲁纤
    通过这次学习,能让我们的路走得更坚定。正如吴义勤书记在第一天的辅导讲话里,把我们内刊比作满天星、比作花园里的灌木、比作肌体中的毛细血管,认可了我们内刊对于整个中国文学生态存在的价值。我们就应该守好这份块阵地,担起这份责任。我们新人编辑尤其是要正视在政治意识方面的稚嫩,不断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增强政治定力,严格要求自己,快速成长。
    这次学习,能让我们走得更长远,正如孟繁华老师、何平老师的讲座,从文学史的高度,论证了我们内刊对当下文学创作的补白作用,对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
    这次学习,能让我们走得更扎实。正如付秀莹老师与我们娓娓长谈,从作者编者的双重视角,为我们勾勒了双种发展的路径。
    这次学习,能让我们走得更前沿。像走走老师的数字人文研究,从新锐前瞻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作品评价研究的新可能。
    这次学习,能让我们走向五湖四海、与时俱进,像王十月老师、徐晨亮老师给我们那些拓展办刊思路的办法。
    我们会把这些理论和经验带回去,内化到我们的办刊实践中去。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年会学习,沿着这些作家学者的顶层视线,让我去改变观照自身的位置,不再拘泥于东海的一隅,不在沉迷于创刊40年的过去,跳脱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其他的可能……【详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