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成年以后,网络文学前程远大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文艺报 林庭锋 参加讨论

    新世纪倏忽间已20年。新世纪的中国网络文学,一路走来,历经迭代,业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海量的作者、读者规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现象。不忘来时路,初心方无悔,为校准历史方位、总结行业发展得失,2020年网络文学专刊特开设“总编说”栏目,邀请网络文学的资深从业者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身份呈现行业发展的独到路径。 ——编 者
    于我而言,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起点中文网成立18周年了。这个由我发起创建的网站及它所参与见证的中国网络文学事业,也已成年。
    作为一个创新的文学内容发行与运营方式,中国网络文学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4亿多用户、上千万作者、数千万作品、全产业运营……这些,在中国文学史、出版史、传播史上都前所未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中国网络文学也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外读者的认可与热爱。
    回顾网络文学的发展,作为坚守者,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回顾20年:网络文学在飞速成长
    “文学上网”与网络文学的萌芽。2000年底,我在广东老家的车管所工作。与此同时,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网络作者。
    20年前,在网络上写小说的国人寥寥无几。多数情况下,互联网文学还主要是把线下出版的内容搬运上网,或把线下没有办法、渠道出版的内容发布上网,与传统文学出版相比,更多的只是发行渠道的一次变更。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互联网文学,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文学上网”。
    与此同时,继承传统大众通俗文学内涵、融合当代文化元素、以网络为渠道首发连载的一种新内容的长篇小说形式也正在萌芽,而这些就是后来的网络文学的真正源头。在当时,老猪、意者、罗森、流浪的蛤蟆等几位作者,也包括我在内,主要创作的就是这个类型。当时我们并没有想过这些作品可以受到读者的欢迎,但随着读者反应越来越好,出版商开始找到我们并要求出版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内容的价值。
    2001年5月,出于“给喜欢写玄幻的伙伴建立一个独立平台”的简单想法,我把刚拿到的稿费拿出来,成立了CMFU(玄幻文学协会)。虽然CMFU并不是第一个互联网文学网站,但我认为,如果追溯网络文学的肇端,CMFU的成立无疑是标志性的。这个管理员全部都是作者的网站当时做出了两个影响行业发展的决定。第一,在当时版权意识还没有形成的环境下,我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只发布授权内容”的作品收录原则。为了获得一部作品的转载授权,我曾花了3个月来寻找作家,而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很惊讶——以前从来没有一家转载网站找他要过授权。可以说,正是这个原则决定了网络文学这个依赖于知识产权、依赖于创作者的事业。第二,我们提出了百花齐放、“作品交由读者决定”的内容原则。实际上,CMFU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与此前所在网站对待“玄幻”的观念有差异的结果。因此,我们坚持认为,内容的好坏不应由管理员或编辑的个人喜好决定,而应坚持“文学为读者而作”的初衷,把评判权交给读者。客观地说,这个原则从根本上保障了网络文学开放的活力,后来起点中文网坚持的内容多元化原则也正是源自于此。
    在这两点原则的影响下,大量网络作家加入了我们的行列,CMFU因此快速发展。很快,原来的论坛模式已无法承载大量的阅读,为此我们开始筹划建立一个真正的网络文学网站。2002年,起点中文网这个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符号的网站正式上线。
    数字阅读时代与网络文学的生长。2003年,起点中文网已经成为全国十大个人网站之一,但我和我们的管理员团队却充满焦虑。
    原因在于,当时的网络文学看似蓬勃发展,但背后却已开始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作家基本上都是兴趣化的写作,难以长期坚持,大量作品半途而废,读者甚至都很难找到一本真正完结的作品。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太监”“烂尾”等词就是当时读者对那些创作中断或草草完结作品的谑称。这种情况下,读者根本无法形成阅读期待,影响力的扩大也就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必须找到网络文学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抓手就在于推动作家的写作。我们开始考虑网络文学商业化,但仅是做出这个决定我们就用了整整6个月。因为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选择。
    首先,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形成版权意识和付费习惯,阅读在多数人眼里就是免费的,在网上花钱看书几乎是一个不能理解的逻辑。第二,因为普遍担心读者流失,作家并不支持商业探索,我们面临无人支持的窘境。第三,在网络支付还不发达的时代,作为个人网站,我们也没有能力建设或者接入主流付费渠道。更现实的是,此前已经有一些线上阅读网站尝试过包月付费业务,惨败在前。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听说起点要做付费,很多人来劝阻我们,但在2003年底,我还是坚持推出了首创的VIP微支付制度。这个决定源自我们对内容的信心:这些作品是读者喜爱且网络惟一的。
    事实证明,作为行业的核心商业模式,VIP制度成功了。这个模式不仅培养了规模前所未有的作家群,保障了内容生产的巨大活力,也实现了我们当时“让作家不再清贫”的理想——仅2018年,阅文集团就发放了近20亿稿酬。从一定程度上讲,可以说VIP制度成就了网络文学。当然,起点中文网也因此实现了后续的持续领先,网络文学由此开启了数字阅读时代。读者付费阅读、作家享受分成的运行机制持续至今。
    此后,在作家端我们又先后首创了以扶持和激励作家创作为主的作家福利,以建立作家品牌为主的白金大神作家品牌等制度和举措;在读者端,推出了月票、打赏、粉丝体系等一系列阅读与互动功能。同时,随着内容的持续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内容的分类、编辑的工作制度、内容安全审读体系等,这些制度很多都成为了行业标准。
    在全体同仁的不断努力下,围绕数字阅读,网络文学的生态日益完善,并迅速成为网络内容的核心产品之一,并一步步成长到如今4亿多用户的超级文化产品。
    全产业时代与网络文学的成熟。早在2005年,起点中文网就率先开始探索网络文学的多元实现形式,推出了首款网络文学改编游戏《小兵传奇》,并开启了IP授权业务。但客观地说,因为行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尚未成熟,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未取得明显突破。
    以2013年4G商用为标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真正开始推动网络文学从数字阅读向产业化发展迈进,网络文学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开始成为常态。
    首先,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网络文学用户基数的大幅增长,网络文学用户数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翻倍,影响力空前。网络文学的各项纪录迅速被打破,原来难以企及的亿次订阅几乎已经成为超人气作品的常态。
    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整个网络文化产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视频、游戏、动漫、音频等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对于内容、IP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而网络文学不仅仅影响力巨大,同时也是市场检验程度最高的网络原生内容,市场没有意外地加大了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力度。
    这两点的结合,让网络文学的内容开发迅速进入了快车道。《琅琊榜》《鬼吹灯》《斗破苍穹》等作品引发了社会性的热潮,网络文学IP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反过来也带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成长。基于对产业化的认识,我们在2014年通过腾讯文学平台以及后续的阅文集团,率先开启了IP一体化改编、IP共营合伙人等一系列探索,首次开始尝试从文学平台向外延伸,主导或参与投资出品影视、动漫、游戏等一系列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突破。
    聚焦当下:网络文学在实现跨越
    目前,网络文学的阅读生态已经非常完善,基本的开发模式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化样式和产业形态已经确立。
    内容与创作提升明显。从内容角度上看,网络文学作品导向正确、储备丰富、生活化、个性化趋势明显,作家创作水准和投入程度也越来越高。
    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网络文学正规平台基本都已形成了以正能量为核心的正确内容导向。家国情怀、奋斗成长、理想追求、情感认同等成为网络文学最核心的内容主题,大凡成功的作品莫不如此。可以说,网络文学再一次证明了主流大众文化产品与社会、时代的高度契合。
    第二,网络文学内容储备已经空前丰富,并依旧保持有效开拓。海量用户的不同审美诉求加速了网络文学的多元化进程。这一点对于最早布局多元内容的我们来说,体会最为明显:2018年以来,榜单构成越来越多元,比如出现了排名前10作品分属7个分类的丰富构成,连续多年都有10个以上品类创下新高。近年来还诞生了传统文化、学霸、科技、工业、轻小说等一系列深受欢迎的题材类型。
    第三,网络文学生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贴近时代。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内容的增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仅我们举办的现实题材征文活动征集的作品就超过4万部,覆盖了从时代变迁到个人奋斗、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除了传统的现实题材,生活化也成为了幻想类小说的核心趋势,作品与读者基于现实的情感共鸣、认知共鸣越来越高。
    第四,网络文学个性化特征越来越突出,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是如此。题材上,专业题材快速崛起,以2019年为例,风云榜前10作品中两部都是深受专业群体认可的医疗职业小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样,《大国重工》《复兴之路》《朝阳警事》等获奖作品不仅具备深厚的生活沉淀,也更聚焦专业领域。而从风格上来说,较之网络文学初期以热血奋斗为主的风格特色,现在的网络文学中没有自我风格的作品已很难成功。这是读者审美和精神诉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第五,在读者要求越来越高、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下,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就我个人感觉,其中最为可喜的是深入生活和资料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作家的创作习惯。我们很多作家写作前要阅读百万字的资料、做大量的调研,其中一些专业程度比较高的作品,作者还专门去医院、基层、扶贫点体验生活……这些工作就是网络文学职业小说、现实题材越来越被认可的根本原因,相信也会是未来网络文学诞生新的精品、经典的创作基础。
    产业发展与国际传播实现跨越。从产业上来说,目前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已经基本确立,对于网络文学的运用已不只是以传统改编为主的二次创作,对于IP整体开发、运营模式的探索也在有序展开。以《全职高手》为例,其整体运营可以说已经真正实现了IP跨界,虚拟角色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现实明星,可以代言产品,可以实现文旅结合等。
    同样,随着有实力的网络文学平台逐渐向下游发展,像《庆余年》这样的网文企业深入参与的成功改编作品也会越来越多。2019年,阅文动漫作品的总播放量已突破100亿。从国际传播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已初步实现了出海立足,并开始从最初的作品译介向文化生态落地升级。以起点国际为例,目前我们翻译的作品已经超过15亿字,覆盖10余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网络阅读的领先者;4万余位国外作家创作了超过7万部作品,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深受中国网络文学影响。接下来,这样的传播只会越来越深入。
    展望未来:网络文学的未来才刚刚开启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年的网络文学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未来。如果说前20年网络文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那么接下来,寻求深度将成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必然。
    从内容上来说,深度的表现就是出现更多精品。事实告诉我们,精品是影响最多人、创造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核心,是网络文学IP产业的基础,也是真正热爱网络文学的从业者的基本追求。随着读者要求、作家素养、编辑引导的不断提升,在网络文学领域诞生更多精品应该是一种必然。从产业上来说,深度的表现很可能在于IP粉丝文化的突破。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粉丝生态,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粉丝共读、IP共创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在2017年,我们还没有一部作品原生评论过百万,现在已经有数十部作品。以往读者只在书评区、书友群讨论作品,现在一天的周边产出就可以超过过去一个月。除了阅读,粉丝们还在用更多方式表达自己的热爱,而这个生态,也是未来IP产业开发的基础。
    从传播上来说,“更深”一方面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关注个性化需求,发掘、扶持出更多优质的、个性化的作品回馈读者。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更深度地走向世界,无论是市场深度还是IP文化的传播深度都是如此。从空间来说,网络文学发展的未来在于深度跨界。毫无疑问,在AI、AR、5G等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群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内容的诉求只会越来越强。网络文学不仅在线上诸如视频、互动游戏等各种领域发展前景巨大,也完全有可能更大规模地跨界线下。
    因此,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工作经历的网络文学老编辑,我一直觉得,网络文学成年以后才是它“人生”的真正开始。和所有大众文艺样式一样,网络文学的“人生发展”究竟如何,永远取决于他的内容,取决于内容的导向、社会效益、质量以及对读者的敬畏等,这一切就是编辑工作的意义所在。我相信,好的编辑永远是保证网络文学前程远大的基础。
    我也热切希望,自己可以作为编辑一直坚守下去,也希望更多人才选择网络文学,选择成为网络文学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