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的问题与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文艺报 李莎 参加讨论

    近年来网络文学出现了现实题材创作热潮,《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占比65.1%,这种现实题材的热潮,与中国作协的大力推动、扶持有密切关系。在现实题材的推动影响下,一些代表性的网络文学网站如起点中文网也开始设置专门的“现实”栏目,仅一年时间新增作品达4万部。根据目前的创作情况,我们认为,在肯定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追求的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目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描写的碎片化,更倾向于“现象”而非“现实”;二是人物塑造的类同化;三是情节的理想化、模式化。
    “现实”不等同于“现象”,然而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一些写手习惯于只抓住一些表面现象,甚至照搬新闻材料和热点事件,描写碎片化、表面化。这种现象甚至存在于一些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作品中,以网络写手“我本疯狂”转向现实题材的第一部作品《铁骨铮铮》为例,故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铁建设为背景,这是很有意义的选题,作者也为之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总体来看,作品对现实的描写也具有足够的深度与真实性,但在有些细节描写上,却停留于对一些调查采访的组合改写,停留于对现象的追踪与事实的铺陈。目前现实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但量的堆砌并不意味着质的转变,也不意味着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已经成熟,甚至这些“量”的生产也是表面化的,题材的重复性比较严重,比如描写警察故事的《朝阳警事》《贼警》等作品在第二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大赛中获奖,“警官热”便成了热点题材,在起点中文网的“现实”栏目热搜榜可见到《东京警事》《韩警官》《警官杨前锋的故事》等各种类似小说,换了人物名字、故事发生地,故事内容却是大同小异。题材重复性的根源就在于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只能抓住一些表象来描写。从宏观上来看,近年来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都有涉猎,但对生活内容的照搬,使得有些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再现大多停留在浅层,表面化、碎片化的描写较多,有深度的、完整的、力透纸背的刻画与揭示较少。
    人物形象塑造类同化也是目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一个大问题。一些写手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就是要将重点放在对现实生活的事实性描述上,而忽略了人在现实中的主体作用,对人物的塑造和描写呈现出简单化倾向,用余华的话说,就是“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换言之,就是写手们在关注事件真实的时候,却忽略了人性真实。真实的人是多面化的、复杂的,而不是平面化的、类型化的。在传统的现实题材作品中,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阿Q”“高老头”“安娜·卡列尼娜”等等,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中我们能数出来什么样的人物呢?——“医生”“警察”“职业女性”“已婚女人”“已婚男人”……他们不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典型,只是类型化的符号。以近年来很火的网络小说作家阿耐所创作的《回家》《欢乐颂》等作品为例,我们在其中很容易看到同类型的人物,比如,《回家》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安迪”两个人物形象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描写的碎片化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同化弊病,也会影响故事情节的构思。情节的理想化和模式化可以说是当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值得注意的不良倾向。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作者在对故事情节进行架构时,既不能从宏观把握现实,也不能从微观透析现实。换言之,如果不以作者所把握的时代价值观来建构情节,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会变得理想化、俗套化,或者沦为迎合读者期待的胡编乱造,或者模仿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体现不出时代性。阿耐的小说《欢乐颂》的“皆大欢喜”结局,在很大程度仅仅是为了贴合粉丝读者的欲望投射,很难说是生活逻辑本身的演绎结果。情节的理想化与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不够深入有关。获第二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大赛特等奖的小说《大国重工》,讲述的是主人公冯啸辰穿越到1980年代,为建设国家重型装备工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故事,总体来看,这部小说是近年来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写实性,比如对年代生活细节的还原,对冶金、矿山、电力等重工业专业知识的详实叙述。但小说情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倾向,主人公冯啸辰一出场便技能加身,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而且一路开挂地解决了技术改进、技术引进等问题。不难看出,小说中仍然使用了网络文学惯有的“金手指”技能与“打怪升级”的写作套路。与此同时,小说把国家重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简化为技术引进的矛盾、把重工业管理的问题简化为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矛盾,说明作者对历史规律与生活逻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当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存在描写的碎片化、人物雷同化、情节理想化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网络写手对现实题材的理解比较片面。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需要对现实、现实主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针对目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的问题,有两点必须强调,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概括,一个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人民性原则。
    艺术概括是作家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基本方法,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对生活现象进行复制描摹,而是需要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价值观念对素材进行提炼与艺术加工。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概括更是要求这种提炼与加工能够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的真实。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模仿论”,但这里所说的模仿并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强调揭示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必然性与普遍性。与此类似,歌德提倡“从特殊中看到一般”,席勒则主张“为一般而寻求特殊”,恩格斯强调“细节的真实和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理论都是对现实主义艺术概括的总结。总的来说,现实主义的艺术概括要具有典型性,而目前一些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组织上都缺乏这种典型性。
    现实题材创作要坚持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人民性在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中的重要性,指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人民性原则也是对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诗经》表现了“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在抒人民之情,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在为人民发声,现代作家鲁迅、茅盾、巴金等人的文学创作秉持着“为人生”的精神,始终关注着人民。人民性原则要求真实地反映人民的心声、抒发人民的情感和情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人民性原则要求在创作中反映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进取精神与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不是停留在物质欲望、感官刺激的描写上。人民性原则要求在创作中表现“真善美”,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人与人之间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第二届“网络文学周”的大会发言中,李敬泽曾谈到当前网络文学热衷于表现各种“宫斗”“宅斗”“职场斗”的现象,认为网络作家不是去表现向上向善的力量,而总爱描写各种阴狠狡诈的人际关系。他的分析确实指出了当前网络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必须强调人民性原则,强调作品的感召精神与鼓舞作用,能够引导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网络文学迎来了现实题材创作的潮流,这是好现象,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生活、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原则,才能真正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