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超越主谓结构》前言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今日语言学 沈家煊 参加讨论

    
    前 言
    这本书算是三年前出版的《名词和动词》的姊妹篇。印欧语的语法和基于印欧语的语法理论,名词动词和主语谓语是两对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而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摆脱印欧语语法观念的束缚,不仅要在名词动词上做文章,还要在主语谓语上做文章。
    三年前给《名词和动词》取书名的时候,曾经犹豫要不要在前头加上“超越”二字,最终没有加的一个原因是,心里觉得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没有做,就是要讲清如何超越主谓结构,现在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上篇“汉语有没有主谓结构”梳理和归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如果没有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等前辈学者的反思和洞见,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有价值的认识的,一百余年前布龙菲尔德的《主语和谓语》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篇“超越主谓结构”是本书主题,论证汉语大语法是“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主干。下篇在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的是,参考了郭绍虞先生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叶斯柏森早年关于语言的性质、发展与起源的论述,雅各布森关于诗性语言特点的精辟论述,以及过去几十年内一批社会学家在“会话结构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音乐界对汉族民歌旋律中语言因素的研究,解构主义的符号学关于互文和对话的论著和观点,从语言和大脑的关系研究语言演化的成果(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都给了我重要的启发。
    我也在琢磨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最新进展,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进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跟“互动语言学”逐渐交汇,共同关注在对话和互动的情景中如何形成共鸣和相互理解,甚至已有人在尝试构建一种超越线性结构的“对话句法”,聚焦于更高层面的、动态和多模态的对称结构。生成语言学“最简方案”已经用合并取代移位的句法操作,并开始有一种对称和平行处理的设想。另外,某些形式语义学家正在尝试构建一种动态的、递系式的语义组合模型。我想,只要我们一方面虚心向人家学习,吸收其精华,一方面不忘中国自身的传统并有所扬弃,那么后来居上,正当其时。
    书里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一次报告会上讲过,在所外的一些研讨会、讲习班上也讲过,得到不少有益的批评性意见和建议,王冬梅、王伟、宋文辉、完权、柯航、许立群曾帮我通读初稿,对内容和行文提出修改意见,而且补充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材料和实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期望能听到更多严肃的批评性声音。
    以下文章来源于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