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作家写40万字作品揭秘郑国渠:它由“间谍”修建?

http://www.newdu.com 2019-12-12 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参加讨论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在古代绝对算得上“奇迹”。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其实,郑国渠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新近出版的《天下第一渠》中,作家白描通过研读史料、实地走访调查,用40万字讲述了这项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他提到,郑国渠一个叫做郑国的水工主持修建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这名水工当年的真实身份,却是个“间谍”。
    
    作家白描。受访者供图
    战国末年,有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渐渐地,位于西北地区的秦国日益强大,兼并天下的步伐逐渐加快。
    “当时,韩国君主就派一名叫郑国的水工来到秦国,向秦王献上计策,劝说秦王要兴修一项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企图借此消耗秦国人力、财力等,令它‘无力东伐’。”白描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疲秦之计”。
    秦国按照郑国的设计,要引泾河的水,东流三百余里,注入洛河,这的确是个极其庞大、极其复杂的工程,短期内无法建成。白描说,结果,在建渠过程中,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被秦王嬴政抓起来要杀头。
    “郑国也没慌张,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身份。但跟嬴政说,‘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嬴政觉得挺有道理,就让郑国继续主持修渠。”白描计算了一下时间:整个郑国渠历时10年方才完工。
    这也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史记》和《汉书》里都记载:“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秦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最终统一天下。
    
    白描在写作《天下第一渠》期间考察泾河大峡谷。受访者供图
    作为陕西泾阳人,白描对郑国渠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一度,他想写一写郑国渠,但很长时间里没有付诸行动,“写作难度大。这条渠的历史纵贯2000多年,写它实际上是为一方土地纂志。不敢轻易动笔,怕糟蹋了这个题材。”
    2016年,郑国渠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令白描倍感骄傲。他说:“我的家乡陕西泾阳是个历史名县,秦曾经在泾阳建都。我是从这片土地走出的作家,也希望我们的历史文化得以完整延续,所以就有了写作《天下第一渠》的决心。”
    对一位作家来说,这不是个清闲工作。2017年春天,白描自驾车长途到泾河的源头实地考察,还走访了泾河流域甘肃陕西一些县。随后在考察采访中,他七上郑国渠渠首,采访了近200位人士,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史书、地方志、水利专业书籍。
    另外,再加上人物、文化、商业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那些成书的或油印没有出版的,在白描的写作间里堆满了几张大桌子。白描认为,首先在创作前要做大量准备,在写作中则既要深研资料,又不能被材料所捆绑,必须有作家自己的视角和发现,融入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
    整个写作过程并不是特别顺利。白描时不时会有下不下去的时候,比如写到宋代时兴建丰利渠,那是郑国渠的后续工程,但史书上记载却很简略。
    一连几天,白描都只能对着电脑发呆。他干脆和朋友一起出门,再次踏勘丰利渠渠首。他在一块大石头坐下来,思想穿越千年飞到宋代,直到灵感闪现,“突然就一个突破口,一条渠的命运其实和一个朝代的国运实力相关,‘富而不强’是宋朝国运的写照,于是从这个特殊大背景着笔,将几上几下修渠的曲折和艰难,完整地表现出来。”
    
    写作《天下第一渠》,白描在秦汉古渠遗址做田野调查。受访者供图
    白描有时候会羡慕其他作家,“他们想写什么,坐下就能写。我写东西进入状态比较难,得不断酝酿情绪,非要把状态调整到与写作内容合拍不可。《天下第一渠》是在家乡动笔写的,一种既熟悉又亲切的乡土气息包围着我,对写作很有利。”
    因此,他度过了一段充实、快乐的写作时光:每天5点起床写作,写到十点钟吃早饭,饭后继续写,直到下午4点钟再来一顿“下午饭”,“家乡农民传统上是一天两顿饭,就是这个钟点,傍晚随便垫巴一口,不算正式吃饭,叫‘喝汤’,我连‘喝汤’也免了,完全回归了农民的生活节奏。”
    “我想给故乡写一本致敬之作。”白描上大学离家时,父亲交代“你要常回来”。他始终记在心里,“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情注定忘不掉,比如故乡。我要从方方面面探究并表现它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脉关系,即使下笔写现实,写当下,也要透现出历史和时代的折光。”
    让白描感到高兴的是,家乡人对《天下第一渠》的评价还不错,今年4月份新书首发时一下来了四百多人参会。他认为,郑国渠及其后历代渠系让关中渭北地区受惠2000多年,人们感念当年的修渠人,想了解那些故事,“从读者反应看,家乡人对这本书是认可的。”
    
    包括《天下第一渠》在内,一直以来,白描创作的非虚构作品《苍凉青春》、《秘境》等都较为知名,但他不想把自己的创作局限在非虚构写作上,“早年我写过一些中短篇小说。下一部作品将会是一部长篇小说,写玉器行业里的人生百态。三年前完成了提纲。从提纲看,没有50万字打不住。”
    他说,这估计又会是一场“硬仗”,“但我希望自己能写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