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万象 >

季羡林关于书院的一通书信

http://www.newdu.com 2019-12-0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宫立 参加讨论

    长春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了由蔡德贵编的《季羡林书信集》,收入了季羡林给臧克家、萧乾、汤一介等名家的书信。2018年1月又出版了新版的《季羡林书信集》,增添了季羡林给翁独健、姜德明、董秀玉等人的书信。近日,笔者偶见季羡林给季啸风的一通书信,不见于《季羡林书信集》,当为集外书信,先照录如下:
    啸风同志:
    函悉。
    承您不弃,要我为尊著写一篇序,对我是莫大的光荣。您的建议也很好。我发表在《群言》上的那一篇《论书院》并不全。我现在把全文寄给您。请考虑是否可以作为代序。文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中国历代教育都是官民两条腿走路的论点,不知您以为如何?如果承认这个观点,目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必须有所改变,也就是书院这个形式。
    即祝
    秋安
    季羡林
    1988.10.6
    季啸风在《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3期写有《书院史料整理刍议》,他回忆道:“这几年,我在参加《教育大辞典》编纂的过程中,本着‘从搜集资料入手’的方针,了解到有一千余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书院制度,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为了使这份遗产能为今日所用,能在教育领域普及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并争取在文化输出方面起到一点作用,我曾约请了国内一些对中国书院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编纂一部《中国书院辞典》。八十高龄的季羡林教授,专为此书写了长序。此书现已定稿付印……我在任期间,曾在浦通修副部长的亲自领导下,特别邀请程千帆教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英华》;特邀钱谷融教授主编《中国现代文选》……当时曾想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再组织力量,编出比较系统的‘文化输出品’。可惜,我不久就离休了,我原来分管的那个建设教材的单位也被撤销了,关于介绍中国书院的‘出口书’只好等待来人了!”
    季啸风主编的《中国书院辞典》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署名编者所写的《后记》中提到,“经国家教委批准,从1988年底开始,我们就着手编纂《中国书院辞典》这部专科工具书。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辞典终成今稿……本辞典的初定稿成于1991年,其前期编纂工作曾得到汉语大辞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浙江教育出版社在出版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愿意出版本书并投入了诸多的人力、物力”。由此可知,《中国书院辞典》从“着手编纂”到最终出版,颇费了一番周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字数达142万字的《中国书院辞典》荣获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三等奖。
    季羡林的《谈书院》初刊于《群言》1988年第10期,文末注明“1988.8.11改写”。将《中国书院辞典》中收录的季羡林撰写的《序言》与《群言》版的《谈书院》相对照,的确如季羡林信中所言,《谈书院》“并不全”,是删节版。笔者推测,季羡林写有《谈书院》,“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这一节主要是详细梳理书院的滥觞与发展的历程,《群言》在刊发时由于版面原因,对此作了压缩。后来季羡林在《谈书院》全文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增补,始成《中国书院辞典·序言》。
    《中国书院辞典·序言》言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新对中国古今教育制度作一个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回顾,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书院教育,我以为是很有特色的。值此《中国书院辞典》问世之际,我想就书院教育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季羡林“结合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和当前中国文化书院的经验”,从六个方面对书院在今天的意义作了阐释。
    另外,季羡林给季啸风的书信不止这一通,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8月出版的李勇、闫巍合著的《流淌的人文情怀:近现代名人墨记》披露了季羡林1990年12月17日给季啸风的一通书信,同样是关于中国书院的:“我现在主编一个大型的丛书《神州文化集成》,其中包括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认为书院这个形式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想写一本《中国书院文化》……书写成后,立即拍成电视,向海内外发行,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可惜的是,《中国书院文化》最终并未出现在“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中。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