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对话句法:认知功能语言学的新领域

http://www.newdu.com 2019-11-1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沈艳萍 参加讨论

    对话句法理论发轫于1995年召开的“另类语言学的描写方法和理论模式”研讨会。会上,来自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语言学系教授杜布瓦(Du Bois)首次公开提出对话句法理论。之后,2014年《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杂志第三期刊登了由Rachel Gior及杜布瓦共同主持的对话句法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专栏,标题为“对话共振:激活跨语句的相似性”。其中,杜布瓦的最核心文章“走进对话句法”(Towards a dialogic syntax)主要介绍了对话句法的理论基础及核心术语,奠定了对话句法的发展基础。由此,对话句法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得以正式确立。
    对话句法理论是一种超越句子线性结构,将真实会话作为研究对象的句法理论。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源于巴赫金(Bakhtin)的对话理论,并部分汲取了雅各布森(Jakobson)关于平行结构以及哈里斯(Harris)在语篇分析中关于对等结构的部分理论。对话句法主要研究的是在真实对话中,后一语句如何以前一语句作为模板,从中选取部分词语、结构和其他语言资源,形成平行结构,并产生共振现象。近几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对话句法的研究,并开展对对话句法的引介,包括对汉语对话的分析。
    对话句法理论拓展了研究对象
    对话句法打破了传统线性句法分析模式,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日常语言的对话层面,关注对话之间的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特别是平行结构间的词语和结构复用、意义感知、句法和语义上的共振等现象。对话句法奉行“用语言建构语言”的话语产生机制,以对话形式的话语为分析对象,特别关注答话人如何选择性地复用说话人的话语成分以构建自己的话语,目的是揭示对话之间包括复用、平行、对比、类推、映射、共振等的结构关系。对话句法本质上是跨学科的,涵盖了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知识。曾国才认为,“对话句法对话语的语言结构分析揭示了说话人在句法层面的认知合作,为会话的意义推理引入了新的研究范式”。
    对话句法认为,我们对语言结构的组织不仅是为了交流和推理,更主要的是参与对话。因此,对话句法关注的是对话层面的句法现象,即杜布瓦所言,“当一个话语伴随另一个话语出现时,语言构型被部分重复使用,形成平行结构,产生配对感知,进而在言语事件中发生形式和意义的共振”。对话句法的基本概念包括促发、选择性复用、共振、平行、对比、类推、映射等,并体现在对话共振的产生过程中。因此,共振是对话句法的核心概念,可为话语意义的理解提供认知框架。
    对话句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促发(priming)为对话的选择性复用创造认知条件。词汇及语言结构上的促发可引发激活过程,进一步催化共振循环的产生(促发—复用—共振)。虽然促发可增强话语复用的可能性,进而推动共振的产生,但是三者是不同的对话运作机制,不具有可推导性。
    选择性复用(selective reproduction)是对话句法建立在对先前话语中部分结构的采用操作。在对话中,说话人会选择性地再用前一话语中的部分词语或者结构,这就是复用现象。复用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复用也并非简单的模仿、附和或者毫无创造性地重复先前的话语,而是有选择地复用。说话人要求自己决定是否要复用,以及如何复用的问题,即选择先前话语中哪些结构作为复用的对象。如果复用,如何确保被复用结构与新语言要素之间能够很好地协调。选择性的复用并不局限于邻近的话语,也可出现在多次话语之后。复用会产生对话在结构上的平行,可以说是对话能够不断推进的驱动力。
    平行关系是对话的外显特征,人们较容易识别。说话人可以通过将语言要素置于平行环境,让各要素之间产生概念亲缘性,从而在语言要素之间建构新的结构关系。话语内部结构之间的平行关系可促进对应成分之间产生映射,从而激发对应成分之间的相似性感知。映射促进对话之间产生形式、意义或功能上的对等,进而形成话语的部分结构之间的对称。结构之间的平行性促使对话之间产生共振。共振越多,平行性越凸显。因此,对话性不仅仅在于狭义的对话层面,而且在于对话中先前词语和结构的参与。结构上的平行关系可引起关于语义的推理,从而影响对话语意义的理解。
    共振是对话句法理论的最核心概念。杜布瓦将共振定义为“激活话语间亲缘关系的催化剂”,认为当话语间的亲缘关系(affinity)得到激活,答话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性复用发话人的词语或结构来建构新话语,就产生了共振。共振可能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素、词汇、句式、句群、语用功能等,还包括词性、时体、结构、句型等方面的句法现象。这些资源都有可能在对话中被激活,引发对话中(部分或完全)的平行结构,出现语言各层面的耦合(coupling)现象。对话共振可促进平行话语间新的亲缘性的产生或已有亲缘性的变化,从而引起话语意义的改变。
    对比与类推是两种相关联的语义推理机制。首先,平行结构是展现对比的一种方式。平行结构为对立要素之间的映射提供结构框架,在二者之间建立亲缘性,从而在对话间产生共振。由平行结构所搭建的结构框架可以强化对立要素之间在韵律凸显上的对比关系。同时,有效的对比关系是建立在框架共振及焦点共振的并置之上的。框架共振是相同配对结构以及其他具有高频亲缘关系的词汇之间的共振。焦点共振是那些表征对比焦点的共振。类推机制使对话产生新的形式与意义。类推可在对话的各个层面起作用,包括语音、形态句法、语义以及语用。遇到陌生词汇时,类推可发挥作用,以获得词汇意义。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依赖于图式结构中的框架共振。在对话语境的框架共振条件下,我们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某个句子中的某个词汇的语义内容。对话共振可促进类推的顺利开展。
    映射发生在语言要素之间,由平行结构加强,话语之间以此产生亲缘性。通过这种映射关系,话语的部分结构产生对称性,实现话语之间在形式、功能或意义上的对等关系。语言对应要素之间相互给予语境参照,从而引发话语之间的共振,并在两个或者多个话语之间产生耦合关系。
    对话句法研究前景广阔
    一直以来,自然口语语言(包括其他非正式语言形式)由于自身的多变性、非流利性以及一些不利于开展研究的因素,被排斥在语法研究范围之外。对话句法摒弃了传统语言研究将语言划分为符合语法与不符合语法、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二分式做法,将口语语言纳入研究领域,并对其进行细致描写和理论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话句法不仅将句法研究的领域拓宽至对话层面,而且把口语、手势语以及其他一些自发的语言用法都纳入了统一研究范围。
    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理论,对话句法目前被广泛用于立场研究、辩论式话语研究、儿童语言研究、孤独症研究、手势语研究等领域,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有诸多领域值得深入探索,包括对话共振的结构、功能、分布等的定量研究,心理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对话句法的类型性研究等领域。对话句法研究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可从语言学、认知科学、哲学、文学等诸多其他领域汲取养分。同时,对话句法与认知语言学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也可与认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相结合,如构式语法、认知语法等,以进一步扩大理论的解释力和普适性。目前,对话句法研究所设计的语种众多,包括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芬兰语、希伯来语和英语等,期待更多用于汉语口语的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