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评论 >

将科普还原为大众本色——谈《科学动物园》节目创新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9-11-08 光明网 靳智伟 参加讨论

    电视节目创新是当代中国电视人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电视创新工作不仅仅关系到节目短期影响力的提升,更关系到电视台甚至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作为电视策划人,我一直将电视创新定义为节目文化价值的增值过程。
    电视节目创新不仅仅是节目形式或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是通过信息再造过程提升作品的文化传播价值,进而拉动社会文化影响力,唤起广告商的响应力,制造融媒体的竞争力。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央视科教频道作为国家教科文传播第一电视平台,肩负着创作高质量教科文类精神产品的使命任务,于2019年10月14日开始,陆续集结亮相了多档具有创新力的精品栏目。其中,《科学动物园》节目显得十分醒目。
    该节目以主题化叙事方式和大型演播室形态,站在生态系统建设高度,通过科学视角聚焦地球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讲述动物独特的进化故事和生存本领,并将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生活、科技进步相关联,积极倡导保护动物、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先进理念,强调科普节目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其节目内容和形态呈现出强烈的创新气质,形成五大看点。
    一、强力打造新时代融媒体传播气质,形成了通过窄众题材实现大众传播的基本态势
    节目突破了以往科普题材电视节目窄众化的传播窠臼,在空间视觉方面围绕大众化传播开展创新工作。节目将视觉空间设计从传统的专题类小型演播室改造成具有现代科幻风格的大型演播室现场,以精致的叙事方式和节目结构给科学以更加开阔和绚丽的殿堂感,使科学不再是小众的文化产物,使科学家不再是少数社会精英。节目的叙事空间的拓展,使得科学传播题材受到了应有的电视礼遇,使其开始具备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大众性特质。应该说,这是央视科教频道的倾心之作。
    在传播风格方面,节目深入浅出,通过平民化叙事风格的确立,向普通观众诠释专业的科学知识,降低了受众的科学门槛,有效地扩大了受众范围。节目通过蝙蝠等一批动物,以快乐的基调传递科学知识,使得科学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定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例如:在讲到“吸血蝙蝠是动物界的大胃王”这一知识点时,动物推介人并没有用抽象的数字去描述吸血蝙蝠的进食量,而是举例“我的体重是120斤,如果换算成吸血蝙蝠的进食量,我一晚上得吃60斤的饭。”形象生动地解释了吸血蝙蝠巨大的进食量,使人印象深刻。
    二、通过“知识反转”情节设计帮助受众重新构建缜密的科学思维
    节目在叙事逻辑方面,着力于科学普及工作,采用旧知联结新知手段,用科学新发现颠覆社会传统经验或误解,发挥出科普节目重要的传播价值。节目在科学新知和传统经验二者之间通过权威的动物学专家以及神奇动物推介人双方的现场介绍与相互的证实、证伪,破解了许多大众科学误解,构成节目的一大亮色。例如“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类”“雷达并不是根据蝙蝠的生理特性发明的”等认知具有析疑匡谬、以正视听的意义。对于受众存在的科学知识灰色地带,节目做出了肯定而鲜明的回复或纠正。节目对于受众科学知识的模糊与确定、熟悉而不熟知等状态的巧妙利用,通过正确科学知识的揭晓过程形成了有特色的叙事趣味结构。这种“知识反转”彻底颠覆受众的部分认知,重新构建起崭新的科学思维,真正做到了用创新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三、整合多种电视与科学元素,打造科普电视节目神圣的“仪式感”
    采取科学与电视多种元素融合的传播手段是本节目又一重要的创新突破。节目对于时下流行的各类传播要素进行了“跨界混搭”,真正做到了服务科学主题,形成多媒体融合传播态势。
    栏目以动物推介人的方式讲述动物与人类仿生学故事,强化了科学的实证性与细节体验感、代入感。推介人将科学知识传播点拓展为有趣的故事,围绕特定动物的某种特性,进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导入和挂载,瞬间拉近了动物与人类、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增添了节目的人文情怀。栏目以竞赛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法进行情节推进,清晰简洁生动;节目突出竞赛性,有效吸引了观众眼球;其评分办法的设计更是充满智慧:以观众和权威专家的累计分值作为评判“新知度”标准,并以此作为能否载入“动物新知图鉴”的唯一评判标准,让节目既有锐度又有温度。在科普知识载入“图鉴”这一庄严时刻,受众感受到了科学的荣耀,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四、嘉宾选手结构设计多元,现场互动让冷科学呈现暖色
    节目中的神奇动物推介人来自各行各业,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例如,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上海动物园饲养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学博士等。他们职业特征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动物的特性有着自己独特视角和发现,有的知识来自学术的角度,有的知识来源于与动物相处的过程。这使得深奥的科学知识存在于生活场景周边的感觉,使得节目深刻地体现了大众意识。
    嘉宾阵容的权威与多样性也构成节目的亮点。节目嘉宾团队由一名权威的动物研究员和一位拥有好奇心的观察员组成,观察员是广大受众的一个代表,缺乏专业背景、抱持传统认知;而动物研究员作为科学的化身,利用涉猎广泛的专业知识解答疑虑。观察员与专业认识的一问一答,在观众与科学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
    主持人、嘉宾和推介人的互动形成了联动的三角叙事关系,这使得节目推进得以有步骤地进行。节目参与人员功能各异,信息传达全面准确,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每个推介人结束介绍后,都有“专家出题-现场观众答题”的互动环节,有效调动了现场观众的参与热情,使得受众的科学体验感大大增强。
    五、现代科技感的舞美设计,提升了节目大屏气质,刷新了受众的审美观感
    学科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节目的时尚感、科技感的舞美灯光设计,成为《科学动物园》节目的又一重要创新。节目巧妙的使用了全息投影和动画特效等前沿电视技术,增加了观众的视听冲击感,烘托出节目的现代气质。例如:在引入“吸血蝙蝠”的时候,舞台灯光幽暗,配合着紧张的音乐,利用投影技术和动画特效,许多只蝙蝠从屏幕中飞向观众席,成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增进了受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再如:在节目中最后的打分环节,俯视镜头呈现出地屏中央一个圆盘刻度表,具象化了获得分数,有效调动了观众情绪,渲染出炫丽的舞台效果。舞美设计中的动物元素,透露着舞台设计的巧思,同时也与节目主题相契合。大屏两旁的长颈鹿、大象等灯光造型和嘉宾背后幕墙上的动物剪影,体现着节目制作的独运匠心。对于知识点的提炼,节目通过字幕条小标题形式加以概括和强化,使人印象深刻。现场多媒体屏幕显示技术有效烘托了气氛。
    将科学的硬实力赋予节目的内容“硬核”,用电视融媒体传播的软实力给科学插上飞翔的“翅膀”,央视《科学动物园》节目值得点赞。
    作者简介
    靳智伟,CRIR国广市场调查首席研究员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