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人物与小说的戏剧性

http://www.newdu.com 2019-09-23 文艺报 赵兴红 参加讨论

    沈从文说:“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莫言进而把这话改为“小说要盯着人物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说得更狠一些,是他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在戏剧演出中有“名角挑班制”的历史,在好莱坞影视剧类型片有“明星制”的制作特色,虽然说的都是演员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也是对剧中角色人物的重视。一出剧,能塑造出一个有感染力的人物,是衡量戏剧成功的重要标志。否则演员再漂亮,演技再出色,如果人物本身不出彩,即使名角挑班或者明星制也只是锦绣外衣。戏剧对人物的要求也相当高,一出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个人物的塑像,要有血有肉,要能够感染人,这本身就是高难度的标准。中外剧坛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形象就是明证,如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朱丽叶、娜拉、茶花女,如窦娥、杜十娘、杜丽娘、孟姜女、梁山泊、祝英台、许仙、白素贞、董永、七仙女、张生、崔莺莺等。
    一个好故事也一定可以找到好人物,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在戏剧中,人物不仅要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人物的性格鲜明与否也至关重要。在不脱离剧情的前提下,如何合情合理地刻画人物,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展,这也是戏剧对人物的基本要求。应该说,一个人物一旦进入了特定的剧情与故事,他的行为与命运就必须遵循一种特有的轨迹。一出好戏肯定是有人物的,这个人是独特的,往往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
    戏剧在这个意义上甚至以人物获得了流传,这不能不说是成功塑造了人物的结果。当下的戏剧往往就没有这个荣幸,因为忽略了人物的情感与心灵,忽略了人物特有的生命力。正如当下的小说一样,小说家往往也不重视人物的塑造,他们满足于讲述一个没有悬念与没有意义的故事,或者干脆把故事写成传奇,离奇古怪,危言耸听,投机取巧。这样的小说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说到底,就是力不从心,把握不住文学作为人学的本质与核心。
    小说家到底该如何创作,该写什么样的东西,只要明了这一点就会好办得多。说到底,文学并不深奥,也不复杂,就是写人而已。写自己或写别人,关键就是要把人写好。哪一天你把一个人物写好了,你就成功了,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小说家恰恰对此视而不见或相当无知,这是他们小说写不好的最重要因素。一篇小说出来了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人物,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印象,没有共鸣,这篇小说注定是失败的。
    并不是每一种人物你都可以写,也不是你想写谁就写谁,这世上并不存在通才,因此你只能老老实实地写你身边最熟悉的人物,最有意思的人物,最能给你感动的人物。不了解的人物最好不要去碰,因为你的想象与生活并不能取代他的生活与内心。去写你不了解的人还不如直接写你自己。如今的小说家不知是没有生活还是没有勇气写自己,他们总是习惯于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人物,这显然吃力不讨好。
    关于这一点,当前的戏剧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写历史人物,就是写传奇,基本沾不上现实的人间烟火味,这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写作,可我们总是期待它的成功。不否认有一批作品确实因此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如《秋风辞》《曹操与杨修》《沧海争流》等,但它们的成功毕竟是少数,而且也毫不例外地与当下现实的紧密结合与思考是分不开的。更多的情形是,作品停留在历史的层面,只是就历史写历史,就传奇写传奇,人物单调与雷同,没有个性,也没有生动的情感。
    作家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物观念是很紧要的。这个观念就是要求作家找到适合于自己表达与需要的人物。只有适合于自己的表达,人物才会鲜活与生动;而只有内心的需要,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才能感动与震撼人。一个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物是不可能写好的,这点在历代经典名著中不证自明。而名著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作家的历史,绝大部分的名著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与经历,这就是作家的书写。说到底,每一部名著都是作家的心灵史,都是作家的自传。
    莫言在《我们的荆轲》序言《盯着人写》中写到:“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力,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部分。”
    每一部名著都是作家的心灵史,是作家对“我”,也是对“人”的审视,所以要想写出伟大的作品,一定要先从做一个伟大的人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