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石慧:再论江淮官话庄组字内外转的对立

http://www.newdu.com 2019-09-23 今日语言学 石慧 参加讨论

    1.引言
    庄组按内转、外转对立的读音类型主要分布在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桑宇红,2008:29)。这一类型的语音特征是:庄组三等字读ʦ组,庄组二等字和知、章组字都读tʂ组。对此,邢公畹(2000:314)指出,“照母二等庄组字安庆方言在说法上分成ʦ、tʂ两类的这一现象,包含了一个至今令人迷惑不解的等韵学上的‘内外转’问题。”
    冯法强(2014)认为知组二等字也同庄组字一样按内外转分化为ʦ、tʂ两类,并认为江淮官话知庄章的分类格局与麦耘(2010)构拟的通语中知庄章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知庄章组在近代江淮官话中演变为两类,一类是没有介音的知二照二,可以表示为tʂ,一类是有介音的知三照三,可以表示为tʂi,在此基础上知二庄再按内外转分化,内转读作ʦ类,外转读作tʂ类,知三章仍然读作tʂ类,内部没有分化。
    但我们认为麦耘(2010)所构拟的知庄章在通语中的发展,准确地说“通语”应该是指北方通语。中古到近代知庄章组在北方通语中的发展和在江淮官话中的发展是一致的吗?另外,读作?类的知组二等字只有梗摄知二组字,这样还能说知二组也存在内外转的对立吗?
    关于知庄章组在江淮官话中的发展演变,江淮官话庄组字内外转对立的来源、条件以及梗摄知二读音的例外,我们认为很有必要重新探究。
    2.知庄章组在江淮官话中的发展
    知庄章组字在北方通语中的发展是:从《切韵》时代到韵图时代,庄组三等韵字首先失落了前腭介音i,和庄组二等合流;章组卷舌化,填补了庄三组变化后留下的空格,于是章组和庄组合流为照组(麦耘,2010)。
    知庄章组在北方通语中发展演变的一个关键是庄组三等i介音的脱落。但五代朱翱反切中,三等韵庄组字与其他三等韵字互切,没有失去前腭介音的迹象(麦耘,2005)。以此为线索,我们将试着利用朱翱反切来证明江淮官话在等韵图时代庄组三等韵字i介音并未脱落。
    关于朱翱反切的性质,我们发现朱翱反切的一些语音特点符合颜之推所述南方音(金陵音)的特点,如:1)从邪不分;2)床禅不分;3)匣于为一类。虽然这些语音特点亦与今吴语相合,但除这三点外,朱翱反切几乎没有六朝时期江东方言(吴语)的其他特征,如1)鱼虞有别;2)支脂有别;3)先仙有别;4)覃谈有别;5)元与魂痕语音接近;6)脂之无别。另外,朱翱反切中“精、庄”不混,庄组有二三等,与大部分吴语知组声母的二等韵和庄组一起一般都读舌尖前音,并入精组的特点不符。最后,唐五代皖北诗人的用韵(谢友中,2006)基本可与朱翱反切的主要特点相印证。由此可证,朱翱反切代表的是五代金陵音,五代金陵音是南朝通语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时的江淮方音。
    据朱翱反切庄组三等韵字i介音未脱落,章庄两组并未合流,可认为早在中古时期知庄章组在北方通语和江淮官话中的发展已厘然有别。结合江淮官话知庄章组的现代读音,我们试着重新构拟从《切韵》前期到现代知庄章组在江淮官话中的发展如下(标上i介音,合口介音略):
    
    3.江淮官话庄组字按内外转对立的来源及条件
    江淮官话庄组字为什么会按内外转分化为ʦ、tʂ两类读音,我们认为这和庄组与内外转的关系有关。李新魁(1986:254)认为:“内外之辨本应指照二组字的切语下字而言,即应指列于二等位置的照组字而言,其反切下字用三等韵字的,便属内转;仅用二等韵字的,便属外转。”照二即庄组,切下字用三等韵字的是庄组三等字,切下字用二等韵字的是庄组二等字。根据李先生的观点,庄组三等字所属的韵摄归内转,庄组二等字所属的韵摄归外转。江淮官话在等韵图时代庄组三等韵字的i介音未脱落,庄组二等韵字没有i介音,由此可推论江淮官话庄组字按内外转分化实质上是按二三等分化,根本原因是i介音的有无。至于臻摄、梗摄、宕摄、止摄读音的例外,也可以从是否有i介音这一点上得到解释。
    从反切实际和声韵关系来看,臻摄应属于外转,理由是臻摄照二组字只有臻、栉二韵出现,不与相近的三等韵真、轸、震、质等合为一韵。“臻、栉”各只有三个不同的音节且互为反切,其切下字不通及三等韵,也就只能算外转(李新魁,1986:255)。但是,若按照等韵理论,臻摄则符合“内转者取唇、舌、牙、喉四音更无第二等字,唯齿音方具足”(《指掌图·辨内外转例》)的标准,即臻摄二等只有照组而无其他声母字(郑伟,2018)。另外,臻摄在韵图中虽然归为外转,但是在《方言调查字表》(2016)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84)中都把“臻榛衬虱”等臻摄庄组字处理成三等。臻摄应该是表面上的外转实质上的内转(桑宇红,2008:29)。可以说,臻摄反切实际和韵图的矛盾是臻摄语音演变由外转变为内转形成的。
    在朱翱反切中还可以看到真臻混用的例子,例如“甡,色鄰切”(王力,1982:222),说明当时金陵语音臻韵和真韵语音性质相同。以上几点可以说明臻摄实质属于内转,是带有i介音的三等韵,所以臻摄庄组字读作ʦ类。
    梗摄知二庄二读作ʦ类的原因在于中古时期江淮官话梗摄庚韵二等和耕韵都带有i介音,这从日本汉字音可得到证明。
    

至于宕摄庄三读作tʂ类,在朱翱反切中可以看到阳唐混用的例子,如(王力,1982:228):
    1) 以唐切阳:鴦:殷光切
    2) 以阳切唐:仓:切阳切;光:国昌切
    这说明朱翱反切反映的语音中宕摄阳韵和唐韵已经合流,即宕摄三等i介音消失,一三等合流。
    止摄庄三开口字都读作ʦ类,只有少数合口字“衰、帅”等读作tʂ类。在朱翱反切中灰堆韵包括灰贿队及泰韵合口呼,可能还有一些脂旨至微尾末合口字(王力,1982:219),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止摄合口字可能归入到蟹摄合口。由于蟹摄属于外转,所以,止摄庄三合口字同蟹摄其他字一样,都读成了tʂ类。
    4.结论
    本文认为《音辞篇》南方的语音和朱翱反切都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江淮官话,前者反映了中古前期江淮官话的语音,后者反映了中古后期江淮官话的语音。朱翱反切中庄组三等i介音未脱落,庄组二三等未合并,章组和庄组未合流。这说明中古后期章庄组在北方通语和江淮官话中的发展已有分歧。江淮官话庄组字按内外转分化ʦ、tʂ两类的来源和条件是,属于内转的庄组三等韵字带有i介音,梗摄二等知庄组字也有i介音,因此也读作ʦ类;属于外转的庄组二等韵字没有i介音,读作tʂ类,宕摄庄组三等字由于i介音脱落,性质同庄组二等,止摄庄组三等合口可能归入蟹摄合口字,读音同外转蟹摄,故也都读作tʂ类。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3期
    部分参考文献
    冯法强 2014 《江淮官话知二庄按内外转分化考察》,《语言科学》第3期。
    李新魁 1986 《论内外转》,《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
    刘镇发 2004 《东南、西北边陲方言无精组说》,《音韵论丛》,齐鲁书社。
    鲁国尧 2002 《“颜之推之谜题”及其半解(上)》,《中国语文》第6期。
    麦耘 2010 《从中古后期到近代语音和官客赣湘方言看知照组》,《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梅祖麟 2001 《现代吴语与“支脂鱼虞,共为不韵”》,《中国语文》第1期。
    桑宇红 2008 《中古知庄章组声母在现代北方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燕赵学术 2008年春之卷 汉语言文字学》,四川辞书出版社。
    邢公畹 2000 《安庆方言入声字的历史语音学研究》,《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作者简介
    
    石慧,女,云南大理人,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博士生,专业方向为音韵学。本科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就读于南开大学比较语言学专业。研究领域和专长为汉语音韵学,汉语语音史,方言音韵史,日本汉字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