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二冯诗学的价值与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9-09-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刘跃进 参加讨论

    明代中后期以来,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成为书籍刻印和集散中心,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常熟地处文化中心圈,涌现出众多的文化世家。据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统计,五代以来的藏书家中,常熟籍占十分之一。赵琦美之脉望馆、钱谦益之绛云楼、毛晋之汲古阁等,为其中翘楚。冯氏家族亦是此地重要的文化名家之一,藏书颇丰。冯氏家藏,多有抄、校、评点,名重一时。其抄本,被叶德辉列为“清代十大精抄”之一。他们的校语和评点,也成为后世判定版本价值的重要依据,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冯氏家族成员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多有强烈的入世情怀,渴望建功立业,名播后世。冯复京精于经学、礼学和诗学,所著《六家诗名物疏》被称为《诗经》名物疏解的集大成之作;《说诗补遗》尊奉“以雅正为旨”和“转益多师”两个准则,详论历代诗歌之得失。冯复京的两个儿子——冯舒和冯班,早年生活颇为安逸,常与友朋饮酒唱和,游走于虞山、尚湖之间,过着快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生逢明清易代之际,冯氏兄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兵南下、钱谦益狱讼案的牵连,都给生活蒙上了阴影,致使家道中落,时常处于“一文羞涩实堪哀”的悲凉境地。尽管如此,“头白面皱齿欲堕”的冯舒仍“强将蜡烛续残篇”,并以八十始成王佐的虞尚激励自己。可惜,他大半生从事举业仍无所收获,颇为失望、痛苦,只得以遗民自居、以农耕自适,无奈咏叹“读书无所成,聊尔事稼穑”。
    然而,人生的际遇很难用“得”与“失”来概括,得中有失,失也有得。正是躬身田野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底层生活,品尝到底层苦难。明末战乱,广大老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所有这一切,冯氏兄弟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记忆。
    冯舒《避人集》记录其在避兵时期,“败壁颓垣,极不堪容膝”的局促、“危似焚巢燕,枯同涸辙鱼”的惶恐和“谁寄城中信,开看泪满巾”的忧虑。出于对因战乱离去的友朋的缅怀,冯舒仿照《中州集》的体例编纂《怀旧集》,但不幸获罪。
    冯舒死后,冯班学阮籍饮酒避祸,将一腔失亲之痛埋藏在心底,隐含于笔端,将诗歌的比兴讽刺功用和含蓄蕴藉表达发挥到极致。《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作品,具有浓郁的诗史色彩。冯班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为此,特作《严氏纠谬》表面上追责严羽,其实根本目的是针对明七子独尊盛唐表达不满。
    在《钝吟杂录》和《才调集》《瀛奎律髓》的评点中,冯班不只一次地指责明七子为“贵胄子弟,倚恃门阀”;说竟陵派为“屠沽家儿,时有慧黠,异乎雅流”。无论是明七子,还是竟陵派,他们的诗歌创作,无外乎是“图款段之马,写里门之妪”。这些论断,可能有很多的偏颇之处,但确有针砭时弊的力量,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冯的诗学主张,将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融会贯通,并推广到古籍文献的阅读、整理、评点之中,形成文本推广与理论宣传相结合的诗学推广方式,并直接影响到清代评点学的专门化。吴乔、赵执信、何焯、纪昀等都曾受其影响。甚至在晚清时期也有很多他们的追随者。
    围绕冯舒、冯班兄弟的生平著述,诗学渊源、诗学理论、诗歌创作、诗学研究方式以及诗学影响等问题,周小艳撰写了博士论文《冯舒、冯班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专家对该论文给予较高评价,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修订的建议。当年,我承乏担任答辩主席,对周小艳的博士论文记忆深刻,欣赏她的用功用心,便招收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继续从事冯舒、冯班诗文集的整理工作。
    为考察二冯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他们在抄、校、评本方面的贡献,周小艳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馆藏地,全面搜集资料,全面考订版本源流,逐一论证各本价值,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冯舒、冯班在古籍整理与校勘方面的特点、贡献以及在诗学观念的体现。以此为基础,周小艳对书稿作了全面梳理、修订,经过五年多的打磨,终于完成定稿工作,值得庆贺,更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