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插画书拾珍》 作者:崔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8月出版 十多年来,我陆续淘到200多本出版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英国插画书,它们都是英国插画书黄金时代的出版物。这类插画书虽年代久远,但不古板;插画书的装帧设计精美别致,却不高高在上。隔着历史,隔着文化,对我来说,这些英国插画书如同一个个谜。我选择其中我最喜欢的、比较有代表性的22本插画书一遍遍地赏析,去发现、去刨根究底,从各个角度了解它们,挖掘谜底。这些书的内容、出版背景、印刷方式、作者或插画师的生平、书的影响力等点点滴滴的信息都在帮我一点点地接近谜底,在解谜的过程中,22篇随笔小文应运而生。 我喜欢淘书、买书,却不敢说自己是收藏家,但只要能够坚持、做好计划,成为收藏家也并非难事。英国作家缪尔在著作《藏书消遣》中写道:“藏书并非只是有钱人和有闲人的消遣,藏书讲究的是方法,而非金钱的多少。我认识的很多收入中等的朋友就收藏了很多很重要的书。和经常买书的人相比,他们也没花更多的钱。”当然,藏书的目的也不该是将书束之高阁。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先生便认为,收藏的目的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和发展”。 除了希望能够与你分享这些或美丽、或清新、或有趣、或深邃、或温暖的插画,我希望我所破解的这22本英国插画书的秘密,能够给你的英国艺术、文化、历史之旅带来丰富的元素,能够令你发现这些被历史所埋没的古旧插画书的美,令你和我一样,在知道谜底后,更喜欢它们。对了,喜欢的人不可以分享,喜欢的插画书却可以。 莫切斯顿被誉为爱丁堡的富人区和“作家角”,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住在这个区,苏格兰犯罪小说作家伊恩·兰金和苏格兰小说家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现在也住在这里。除了各类具有小资情调的咖啡店、工艺品店,这个区域最多的是各种品牌的慈善店,包括玛丽·居里、乐施会(Oxfam)、英国红十字会和救助儿童会等。慈善店里的商品大都是附近居民捐赠的。我在一家名叫“庇护所”的慈善店发现了这本《古老的荷兰童谣》。 《古老的荷兰童谣》在封二写着:献给尊贵的荷兰公主朱丽安娜·路易丝·爱玛·玛丽·威廉敏娜,当时,朱丽安娜公主刚刚8岁。提到童谣,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摇篮曲——那些细语哼唱、伴着小朋友入睡的曲子。英国的很多摇篮曲源自中世纪,内容多来自与耶稣出生有关的诗歌;也有些摇篮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摇篮曲相比,童谣少了催眠作用,并且主要由孩子们诵唱。 最早的英语童谣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有文字可查的英语童谣始于17世纪,出版于1609年的英国民谣音乐家托马斯·雷文斯克洛福特的民谣精选集《狄特罗美丽亚》里就出现了童谣《三盲鼠》。世界上最早印刷出来的英语童谣合集是1744年出版的《汤米·图姆的歌集》。19世纪中期,爱德华·兰博出版了第一部附有乐谱的英语童谣集。英国最著名的童谣集要算是《鹅妈妈童谣》,其中的很多故事都被改编成舞台剧,在圣诞节期间上演。 古老的荷兰童谣能够在英国广泛传播,大概和在英国生活的荷兰移民分不开。当故乡成为渐行渐远的回忆时,记忆里的童谣却没有随时间飘散。荷兰童谣的主题经常与荷兰历史有关,比如,《纸帽子》里唱道:“一、二、三、四,纸帽子,如果你没有帽子,用礼品纸做一个帽子。”这首童谣影射的是1830年荷兰威廉一世国王的征兵事件:因当时缺少军事装备,政府只能给士兵发纸帽子或者布帽子,来代替头盔。 《古老的荷兰童谣》包含《小水手》《鸭子》《小人》《转身,转身》《鹳鸟叼来一个小弟弟》《婴儿的早餐》《可怜的小狗》等15首童谣,这些童谣简单明了、妙趣横生,配上生动的插画,令人禁不住哼唱起舞。 童谣《一周和周日》讲的是女孩玛丽·简的故事,从周一到周六,她天天都感到不舒服,卧床不起,但是一到周日,她一点毛病都没有,开开心心心地去教堂做礼拜。第一幅插画中,简靠在椅子上,满面愁容,她正向妈妈摇手,拒绝吃饭。第二幅插画中,简穿戴得整整齐齐,手里捧着书,走向教堂。插画中的简和妈妈都穿着木鞋,令人想起荷兰人对木鞋的钟爱。显然,这首童谣提醒小朋友们周日去教堂,也在暗示基督教对小朋友们的吸引力。在那个年代,这类带有宗教色彩的童谣并不少见。 童谣《波利·珀金》的歌词是这样的:“波利·珀金,抓住我的上衣,抓住我的睡袍,这就是我们迈步进城的方式”。插画中,兄弟姐妹们牵着衣襟排成一队前进,队伍最前面的是抱着婴儿的妈妈。在欧洲很多家庭,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经常排着类似的队伍,边唱这首童谣边迈步去卧室睡觉。 我被一首名为《可怜的小狗》的童谣逗乐了,“冰面上,小狗庞托丢了尾巴,孩子们都很难过,纷纷献计献策,但没一个管用,庞托继续疼得大呼小叫。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出现了,他拿钉子把庞托的断尾钉回到它的尾巴上”。插画中,小狗庞托老老实实地躺在冰面上,等待小男孩一本正经地用锤子、钉子修复它的尾巴,围观的小朋友们似乎都舒了一口气。可怜的庞托!这首童谣是不是有点暗黑?书中那首《鹳鸟叼来一个小弟弟》的童谣是这样唱的:“今天鹳鸟叼来一个小弟弟到我们家,我哭着找妈妈,但她不能出来和我玩。小鸡们在花园里瞎逛,我的帽子被风吹跑了,哪位好心人帮我找一下帽子……”在欧洲,假如小朋友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欧洲妈妈们时常回答:“是鹳鸟叼来的。”这个回答似乎比“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要浪漫、含蓄得多。 把鹳鸟和新生儿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最早源自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女神将她的竞争对手变成了鹳鸟,为了复仇,这只鹳鸟就想方设法偷赫拉的孩子。在德国,鹳鸟给夫妻带来新生儿的说法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安徒生创作于1838年的寓言故事《鹳鸟》又将这一典故普及。在安徒生的故事中,鹳鸟受到小男孩的嘲笑,为了报复,它将一个死孩子叼到小男孩的面前,吓得小男孩大哭。而对于另一名友善的小男孩,鹳鸟叼给他的是一个健康的弟弟和一个健康的妹妹。 又据说,未生儿的灵魂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湿地、泉水边和池塘里,因为鹳鸟会经常拜访这些地方,所以它们能够捕捉到婴儿的灵魂,并将它们带到希望有孩子的父母身边。鹳鸟喜欢住在屋顶上,正好可以将小孩子塞进烟囱里。后来,人们干脆把鹳鸟称为“送子鸟”。 为《古老的荷兰童谣》画插画的是来自荷兰的女插画师亨利特·威尔贝克·勒迈尔。勒迈尔最擅长画孩子的生活场景,英国艺术杂志《工作室》评价她是继英国女插画师凯特·格林纳威之后,最能捕捉孩子的童年灵韵的插画师。 勒迈尔的父母都是艺术家,她的父亲擅长素描,母亲喜欢写诗、画油画。勒迈尔非常喜欢法国著名插画师莫里斯·布特·德·蒙维尔的作品,在她15岁时,父母专门带她到巴黎拜访蒙维尔。蒙维尔建议勒迈尔学习解剖学,告诉她如何画儿童肖像画,并要求她不断练习绘画正在旋转舞蹈的模特儿。此后每年,勒迈尔都会带着自己的作品来拜访蒙维尔,让对方目睹自己的进步。勒迈尔接受蒙维尔的建议,在荷兰鹿特丹艺术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1904年,勒迈尔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插画书《孩子们的舞蹈》。不久,勒迈尔和母亲合作,母亲写诗,她绘画,她们先后出版了三本诗歌插图集。1911年到1917年,是勒迈尔插画事业的高峰时期。她的代表作包括1911年出版的《我们的老童谣》和1912年出版的《很久之前的小歌谣》等。像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一样,勒迈尔的插画也出现在明信片和儿童瓷器上。勒迈尔在二十多岁时,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家庭幼儿园”,她照看的小朋友便成为她的模特儿。英国著名的花仙子插画师西塞莉·玛丽·巴克也酷爱画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不过,玛丽·巴克常去的那家幼儿园是她姐姐创办的。1920年,勒迈尔结婚,后来,她和先生一起加入苏菲教派,投身于帮助穷人等慈善活动。 《古老的荷兰童谣》中的插画色彩清淡,讲究细节,像是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每个小女孩都穿戴得像公主,男孩都礼貌而绅士。他们在停满白色帆船的海边翩翩起舞,在孔雀漫步的草坪上吃樱桃,在粉色的玫瑰花廊下玩跷跷板——这些美好和纯真把人们带回有蓝天、有白云、有歌谣、有游戏的童年。喔,我想起的是——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