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当你熟练掏出手机电子转账,别忘了过去1000年重大变化埋下的伏笔

http://www.newdu.com 2019-07-24 文汇报 许旸 参加讨论

    印刷、火器、方言、时间计量、知识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城市化……过去的1000年,哪个改变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最大?为了安全便利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人类不断打破神圣、地理、等级、语言、时间等概念的边界,11至20世纪的欧洲,见证了这些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现代生活。
    近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文学博士伊恩·莫蒂默著作《欧罗巴一千年:打破边界的历史》引进出版。书中以时间线索为主轴,以“变化”为主题,梳理分析了欧洲自11世纪到20世纪,在社会基本面貌、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所发生的最关键“变化”,带领读者开展一趟关于探险、发明与剧变的千年旅程。
    伊恩·莫蒂默列出了过去千年里最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生活的10个人、50件大事。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终于在某些阶段跨过了一些门槛、进入了新的高度,而这些飞跃则持续影响整个人类和人性。他在书中打了一个比方:过去的十个世纪,就像一排丑陋的选美皇后向你走来,一个个咧开嘴微笑却没有牙齿,她们饱受瘟疫和饥荒之苦,饱受战争的折磨,经历了各种革命的喧嚣。像很多选美比赛一样,每位候选人都有充分的夺冠理由。
    比如13世纪,欧洲变化的关键词是“贸易”。西方世界在11世纪迈出了限制奴隶制的重要步伐,这一制度的迅速消失使得佃农取代奴隶成为更经济的劳动力,12世纪,人口在“中世纪温暖期”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等到了13世纪,农村人口开始突破土地的承受力,无地的农民向城镇转移谋求生路。13世纪的英格兰,在原有的300个市场的基础上新增至1400个新市场,由此变成了永久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同样的城市化进程也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北部形成了强大的羊毛贸易网络,在南方,欣欣向荣的意大利北部贸易城市热那亚、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主要交易丝绸和香料,这些高级货物从地中海被运到热那亚后,再向北运至法国,法国的香槟郡因此成为贸易的极佳枢纽。
    大宗贸易日益兴隆,对于那些赶赴香槟郡集市的商人们来说,一袋袋硬币成了累赘和负担。于是商人们开始写下欠条,当集市结束时,坐在一起结清相互之间的债务——这就是银行业的起源。代理人们拟定和传递汇票,开始向可靠的商人提供信贷服务,他们坐在被称为“banche”的长凳子上,“bank”(银行)这个词由此而生。如今,当人们打开钱包,掏出一张信用卡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些13世纪商人。
    
    《欧罗巴一千年:打破边界的历史》 [英]伊恩·莫蒂默 著   李荣庆 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书中将15世纪意义最深远的变革总结为一个词:“发现”——继哥伦布发现了新世界,欧洲航海家们接着发现了两个新大陆(北美和南美)和一条通往亚洲的海上之路;16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更多变化,路上马车更多、普通人家里的家具也更加丰富,一日三餐的习惯开始形成,印刷术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开始通过阅读书籍来识字和获取知识,欧洲开始向识字社会转变,也开始向世界扩张。
    18世纪则是“启蒙”的世纪,人与环境、人与神的关系彻底改变了,这是政治、经济、科学实验得以启蒙的世纪,这是文雅和谐而有序的时代;19世纪向我们呈现了一波势不可挡的变革浪潮,这个世纪的很多发明仍在我们身边:1830年,巴黎、柏林、纽约、伦敦和曼彻斯特都有了第一条公交线路,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展出了第一批可批量生产的抽水马桶,生产纸质书的木浆发明于19世纪80年代,电脑键盘中最高一排字母是Q W E R T Y U I O P键盘布局源自1871年上市的打字机,烤面包机、电风扇、缝纫机、电热水壶、罐头食品,卢米埃尔兄弟在里昂街头制作魔幻般的电影短片……日常生活变化如此之快,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才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着眼过去十个世纪所发生的这些变化,莫蒂默告诫读者,“人类的存在,不是为了与星辰赛跑,也不是为了与真理赛跑。它更像是一种平衡行为,沿着一条钢索踟蹰而行,为了到达一个更好的地方不断冒险向前。”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的成就最新、最复杂、最令人眼花缭乱,就认为它变化最大。那么,衡量这些变化重大与否、关键与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莫蒂默找到的关键词是“需求”,1000年来支撑这些变化的主要力量是:天气及其对粮食供应的影响、对安全的需求、对疾病的恐惧和个人对财富的欲望。一项新发明并不直接导致变化,只有当这项发明推广至大多数人、有大量的需求之后,才引起根本的变化。
    回望20世纪,人类从蒙昧无知走向了崇尚理性,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走向了相对富庶安全的现代。但作者在最终章也提出担忧:我们确实满足了比以往更多的需求,但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世界不可再生资源。过去思想家们只对分析人类的需求感兴趣,从来没有考虑过人类与地球关系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在下一个千年里,支撑着整个世界运转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在人口爆炸、世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正面临枯竭,届时,整个世界体系是否能维持,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这些“智人”从来没有想过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直觉一直都是为了我们的利益、基因存活而存在的,但没想到有一天,我们的直觉竟然会威胁到自己的存在;我们面对的这一系列问题是一向所向披靡的男人无法解决的,如今人类面临的挑战不是扩张而是如何自我约束:而关乎养育和保护的女性特质,能更好地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