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影于书后 | 拼尽全力 何以为家

http://www.newdu.com 2019-05-29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影于书后 | 拼尽全力 何以为家
    
    2018年,电影《迦百农》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亮相,便获得无数专业影评人的赞赏,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随后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于今年4月29日在国内院线上映。
    导演娜丁·拉巴基表示,“迦百农(Capernaum)”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意味着“混乱”,同时也意味着“奇迹”,而电影展现的就是混乱与奇迹的结合。
    《何以为家》是中国发行方定的中文片名,因为“迦百农”一词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至此,我非常感谢中国发行方,给它定了这样一个极具中国式情怀与诘问的名字,让我从片名就开始被打动。
    许多人评价这部影片为“眼泪收割机”,由于各式各样的商业片总会被营销方冠以各类噱头,我不太愿意用过于煽情和商业化的词语去定性这样一部感人的作品,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部生活记录片,它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一种被主流世界遗忘的、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真实生活,贫瘠的、残酷的、可悲的、绝望的生活。
    混乱国家中的个人命运
    持续的战乱使黎巴嫩成为人间地狱般的存在,国家动荡、经济混乱、庞大的难民群体……电影的小主人公赞恩,就是生活在这样残酷环境中的底层民众之一。
    影片开头是一片贫民窟,分布混乱的建筑物、肮脏的街道、差劲的交通、一团糟的屋子……无法想象那样的环境中居然生活着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游离于国家法律之外,甚至没有文明的教化,到处都是脏乱的,就连人身上都好像从来没有干净的时候,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过完这一天。
    俯视镜头越拉越高远,我们看到的是被离弃的土地,还有如同蝼蚁一样生活的人们……
    
    赞恩一家生活在一间拥挤昏暗的屋子里,家里有数不清的孩子、撑不开身子的床和脏污的厨卫。一直到影片结尾,我都没有数清他们家到底有几个孩子。
    由于贫穷,他们一家都没有身份证件,是“黑户”,无法工作、上学、就医。对于主流世界来说,他们是“不存在”的人。
    
    赞恩是老大,虽然才十二三岁,却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主劳力。
    他在杂货商店打工,熟练地游走在混乱的街头,搬运沉重的货物,替父母照顾还不能自理生活的弟弟妹妹。
    
    赞恩的父母没有正式的工作,靠着骗取处方药为生。赞恩也学会了拿假处方去药店买药,回来磨成粉再和水,将衣服浸在药水里,把晾干的衣服卖给监狱里的犯人。
    他从出生就开始被生活历练,拥有和瘦弱稚嫩的外表不相符的早熟,甚至老练。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有限的家庭条件下,个人往往没得选择。
    生活如此绝望,连所谓的“家”都没有一丝温暖。
    贫穷与爱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句话,深刻地体现在赞恩的家庭中。
    我们总在谈论如何教育孩子,希望他们学习好、身体好、知书达礼、才艺双通……却很少有家长反思过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母。
    赞恩的父母完全没想过要教育孩子,甚至不记得赞恩的出生日期,就连年纪,都要靠法医鉴定。
    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就该帮家里出力,完全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有多辛苦,因为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赞恩曾经提出上学的想法,被父亲拒绝了。母亲同意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学校管饭,还发东西,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11岁的妹妹萨哈嫁人后,赞恩伤心地离开了这个让他透不过气的家。
    
    在流浪的过程中,遇到了拉希尔和她的儿子。拉希尔也是个“黑户”,独自一人带着还没断奶的儿子约纳斯。
    这个善良的女人收留了赞恩,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温馨时光。
    
    


    拉希尔给约纳斯带回来一块被人遗弃的不完整的生日蛋糕,
    看着眼前这对母子,
    赞恩第一次露出了羡慕的眼神和微笑。
    ”


    但生活的残酷是没有底线的,它绝不会因为一点温暖就放弃对你的打压。
    拉希尔因为没有钱办新的身份证件,被警察抓走了,留下赞恩和约纳斯相依为命。
    
    赞恩还太小了,也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他只能重复着父母养育他的手段来养育约纳斯,去药店骗处方药,在街头贩卖软饮料。
    他在集市遇见同样在街头卖货的小姑娘,熟练地搭话、编谎话;在去救济站领食物之前,在家预先演习现场可能发生的对话,以便确保领到食物;他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一个人对抗成群的不良少年。
    
    影片的镜头忠实地记录和放大赞恩所经历的一切,让人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肮脏和绝望,他稚嫩的身躯上满是脏污,眼神是麻木的空洞,就连哭泣都是隐忍的。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赞恩依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向往有希望的生活。
    他珍惜自己的妹妹,爱护约纳斯,他希望离开这个令人绝望的国家,去到一个能够“正常死亡”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孩子常年经受战乱和暴力,连正常死亡都是幸运,但这需要钱和身份证件。
    回家拿身份证件的时候,赞恩得知妹妹的死讯,冲动之下持刀伤人,被捕入狱。
    妈妈来探望赞恩,并告诉他,她又怀孕了,并称“这是真主的礼物”。
    赞恩对此感到伤心,因为又一个和他一样不幸的孩子即将出生。
    生活如此无望,为何还要活着?明知自己无力抚养,为何还要一再生育?
    爱是人性,无关贫穷。
    艺术与真实
    生活眼看就要这样无望地重复下去,导演用艺术的手段,给了赞恩一个向公众发声的机会。
    他在监狱中给电视台打电话,希望起诉父母。
    
    赞恩


    

  • 我想让大人们都听一听我的话,我希望那些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人,不要再生了。
        

  • 我只记得暴力、殴打和侮辱,听过最温柔的话是“滚开,兔崽子”“让开,废物”。
        

  • 生活本就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 我生活在地狱中。
        

  • 我希望我们能做个好人,受人尊敬,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让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


    法庭上
    

  • 赞恩的父母辩解:周围的人都是这么告诉我的,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我每天像奴隶一样生活,你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没有资格评判我。


    

  • 杂货店的混蛋辩解:我不知道早婚会有这样的后果,我的丈母娘也是这个年纪结婚,她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是整个社会环境,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文明缺失,必然有愚昧的人民。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
     
    导演在影片中扮演赞恩的辩护律师,除了她,全片没有一个职业演员,所有的演员都来自难民群体,没有具体的台词,只有场景设定和演员的自由发挥。
    我们惊异于赞恩成熟的表演,最后却心酸地发现,这就是他原本生活的样子。这不是演戏,这就是生活。
    影片用艺术的手段,向公众展示了这个世界的底层生活,借赞恩的手,撕开了这块丑陋的遮羞布。
    但影片无法解决问题,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赞恩”。艺术提出了社会问题,最终还得靠社会来解决问题。
    通过艺术的手段,赞恩获得了生活的希望。
    画面最后,定格在赞恩带着一丝羞涩和希望的笑容上。
    
    相关书籍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