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是一本对老年生活的百科式的预判与解析的科研论著,有理有据、端正扎实、入木三分、鞭辟入里。之所以这么说,是作者用心之切、用情之深、用意之远。 人都是要老去的,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其实无论动物植物,都有一个生命历程,由幼小而茁壮而灿烂而平淡而衰竭,概莫能外。这是自然法则、生命轮回。但是,就动物而言,对老去都是恐惧的,甚或是不甘与挣扎的。具体到人来讲,对于生命之老去乃至死亡,总是在探寻延宕的可能,甚至奢望长生不老,尽管是徒劳的,但似乎总是不会放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生活方式下,期望活得更久一些,是一个恒久的话题。既然是恒久的话题,就会有种种的探究。长生不老既是希望不要死去,更有永远年轻的想法,其实,怎么可能呢?但世间之事,越是不可能,越有人顽固地努力,不撞南墙不回头一般。就我们自己而言,哪个人内心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尽管科学早已经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但顽强的对于生命质量和长度的追寻,总是让青春永驻这样的词句存续着。 啰嗦一通,言归正传,回到《天黑得很慢》书中来。首先要说的是,此类涉及对于生命老去时形态的描摹的题材并不多见,而且几乎是全篇幅全景式的探究与叙述,更是难得一见,就这一点而言,作者是有温度有温情的,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之所以说有温情,是因为作者关注到了人之将老的内心世界。尊敬老人,是人类的优秀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扶老携幼、老年优待等等,人类在对待老人方面一直既有精神关切,亦有物质关怀,应该说从来也没有忽视过。但是,对于老年人内心世界、精神层面的关怀,应该说还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层面,对待老人,很多时候是保证就医、吃好穿暖,再时不时地看望慰问之类。而对老年人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关切,许多时候是空白的,更不要说对老年人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观照。而《天黑得很慢》用纯粹的大篇幅,全面系统透彻地研究分析这一问题,实在是值得褒赞的。 该书20万字,结构上用一周的时间进程推进,演绎出七章内容。七章中的前四章,看似占据了全书的大半,但实际上都是一种铺垫。在前四章中,作者引用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对目前世间关于养老、尊老乃至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详尽叙述,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间,把貌似“养老、敬老”的充分努力或者表演展示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客观的不动声色的描述,实际上是对这种处心积虑、貌似关爱、实则把养老尊老作为一种生意甚或儿戏的行为的不屑与鞭挞。无论是养老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乃至健康专家的推介活动,实际上都欠缺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真爱,或者说都只是皮毛层面的折腾,丝毫没有用心和入心。只需要一点就能验证这些人的用心,试问他们是否愿意把这样的养老敬老举动施加于他们的家人,或者等他们老去的时候去亲身践行? 《天黑得很慢》一书的真正内核在后三章,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陪护员的观察,反映了中国老龄社会的种种问题:养老、就医、再婚、儿女等等,既写出了人到老年之后身体逐渐衰老,慢慢接近死亡的过程,也写了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同时,更写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后三章里的主题是“爱”,惟有爱可以让生命更有意义,惟有爱可以让生命发生奇迹、创造奇迹,也惟有爱能够让生命更有体面和尊严。虽然在结构上只有三章,但实际的篇幅占到了全书的八成以上,作者如此浓墨重彩、饱含深情地诠释“爱”,实际上也是对前四章铺垫的回应,是对人之将老时理想生活模式的推崇。 正是陪护员钟笑漾的朴实、无私的爱,才可以让作者充分地挥洒描绘。从一定的角度讲,陪护员钟笑漾是全书的核心人物,这样说可能有异议,有人可能认为她就是一个保姆,一个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服务人员,似乎应该归之为配角,尽管有关于她的大量描写,但他又不是老人,似乎不是全书要倾力探讨的主角。但问题恰恰在这里,钟笑漾,笑意荡漾,以一颗金子般的良善之心,用倾心倾情的爱表达了对于他人人格、尊严、生命的敬重,是她,把一个人老去的过程变得不是那么孤独残忍,变得温情有加、温暖舒适、温馨四溢。 《天黑得很慢》一书要给大家描绘的养老的美好甚或理想的场景可能就是这样吧:有爱才有幸福,有爱才有希望,有爱才有尊严,才能体面地老去。这可能是老之将至时唯一可以依赖的,唯一值得憧憬与追求的。 “老辈子传下个人爱人”,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延续,就是倚仗着“人爱人”。无论历史更迭,无论身份地位,无论年龄长幼,都离不开爱,否则,生命就没有了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