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人类简史》这本书阅读的时间有几个月,这本书给我感受就是全篇重点都很多,接而引发很多思考。让我眼前一亮的发出感慨“哦,原来是这样的。”中间休息着看了些小说,因为觉得有点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一直再想要留下些什么。但是能总结的太多,实在让我为难了一会儿,向一起工作的同事强推这本书时,她问了我一个当时朋友向我推荐,我也问过的一个问题“讲的是什么?”, 想了想结合朋友给我推荐时的介绍“这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书”,回答她“这就是一本历史书、不是故事书所以没有讲的是什么,就是讲的历史,然后从一种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角度阐述了这个历史”。 历史留给了我们什么?为什么有些集团、国家没落了甚至消失?有些还仍然在发展?西方的科学是注重采集、调查、试验、数据的整合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我们习惯用经验。这种认知在我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时理解尤为深刻,其实那些让我们觉得很神奇的心理分析、微表情分析背后是有无数学者、学术团体的试验,数据研究整理。并进行严格的验证再发表。同一个课题不同的试验、目的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所以使用范围较广。而我们就是“经验”、“领导说”,做得事也不管总结不总结反正我做了这个事就是有经验了,也不管这个“经验”是对是错。或者领导说得一切就是真理。 人类都是追求幸福的,对幸福的定义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致。书中很妙的一句话是“某个国家的人感到不幸福,他可能对比的对象是美国这种第一世界的国家”。然后对宗教的描述也在契合作者的理论,人之所以不幸福或许就是自己想得到的更多,而自己想去追求的去对比的人或生活,或许根本就不是一个平行线的。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当然会疼苦的。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想法、认知根本就不在同一维度内。就像那句最流行的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不过,作者似乎很推崇佛教,因为篇幅给得多,引用得也多,研究的也透彻。他认为佛教解决了这个事情,因为佛教就是讲的放下。你会去追求,然后得不到会疼苦,心理学或者什么会告诉你不要在乎结果。人生就是疼苦的,人生就是这样的。然后心理学还会说其实这些都只是你大脑器官的感知,是某种分泌少了。所以你可以吃“百忧解”之类的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来缓解,你有可能并不是真的疼苦很玄乎吧。但是佛教是从源头告诉你不要拿起来,世界就是这么的,规律既定的法则就是这么的,没有追求没有欲望何来痛苦,因为你从最开始都是淡定的在做这个事,那结果是什么样、过程是什么样怎么会在乎呢?不过我还是想不通的是没有追求、没有欲望去做这个事那不是人云亦云、行尸走肉。所以或许这种思考就是作者留给我们的吧,意识层面的东西还是没有一概而论的东西。 饥饿、战争、扩张、技术生产力发展肯定是历史书要描述的,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画面。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有扩张? 这本书是看完在项目内,想想我有时候“格格不入”的姿态,或许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环境、领导,用来与之现在的比较或许太自以为是了。现在很流行什么“情商”,可是我发现一些人当着领导是“卑躬屈膝、声音温柔”。对着平级、下级、只要不是领导一律的方式“你们都是二等公民”。 连最基本的礼貌、修养都没有。谈什么情商呢?所以我们的情商能总结为领导喜欢吗?我遇见过一个领导他很喜欢你说一句,他对怼一句。我最开始很难理解这是要“泼妇骂街吗?”沟通难道不是我说出我的观点,你怎么看我的观点,你是怎么想的吗?然后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读后感www.simayi.net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怎么做到更好。而他不会,他只会说你的观点错了,然后告诉我不管对错、做就是。可是他明明就错了,能预见的、而且我经历过的提醒你,难道他不会觉得我在配合他的工作吗?他就是不会,他认为我质疑了他的权威,他是领导他说的不管对错,我不能提出异议。他以为他在打官司呢,把我怼赢了,成就感就来了。说的什么都好像是说他做错了,然后他就会证明他没错引证各种事实来说“其实是我错了。”。结果就是没有一个怎么处理这个事、怎么改善这个事、这个事情的发生是制度的问题、还是这种同类型的事很多都在发生。反正再出问题再怼,再让你去做。然后就无限死循环了,事情仍然是乱七八糟的。当时我的状态就是“好心累哦”。后来也懒得和他讨论了,因为自己也有了能吩咐的人,复制、粘贴也就好了,何必较真。 所以他在我这里,评价不是很高。不过我的评价本身也就无关紧要,因为能评价领导的也就只有领导,所以他步步高升,很得领导赏识。因为情商高、很阳光,标杆似的人物。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只有各自精彩,看过这本书也领会了,我当时就该把他放在另外一个水平线。他就会无比可爱了,因为他的作风,会让我很好过啊,毕竟不长脑子做事没有追求都是一件开心的事,大懒支小懒、小懒在支小小懒。作者:谭渝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