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斯坦·李:超级英雄IP背后的故事》 [美]鲍勃·巴彻勒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斯坦·李客串《超凡蜘蛛侠2》 上周,《复仇者联盟4》(以下简称《复联4》)终于打响了“终局之战”。上映前的预售票房推高到不可思议的7亿元,创造了中国影史新纪录,提前锁定了年度爆款电影。 站在这个系列大片背后的,是漫威的元老、缔造者和最佳形象代言人斯坦·李。遗憾的是,老爷子去年11月病逝,无缘得见今日盛况。《复联4》是这位客串达人生前出镜的最后一部漫威电影。新书《漫威之父斯坦·李:超级英雄IP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斯坦·李和他的众多超级英雄们险象环生的成长之路。 漫威:从濒临停刊的 漫画杂志起飞 如今的漫威,是盛产超级英雄的孵化器,拥有诸多大IP、横跨多领域的娱乐巨头。而它的基础是拥有80年历史的漫威漫画公司,腾飞于一本濒临停刊的杂志《惊奇幻想》(也有译作《惊奇漫画》)。 1939年马丁·古德曼创立及时漫画公司,4月在《电影连环画周刊》上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变种人超级英雄——纳摩。两年后,《美国队长》诞生,立刻取得很大成功。公司业务迅速扩大,急需人手,16岁的斯坦·李应聘成为主编助手,从灌墨水、买三明治、校对书稿起步。他自幼贫苦生性乐观,迫切想通过工作摆脱窘境。在主编和画师杰克·科比的带领下,李很快成长起来——科比正是李一生的艺术伙伴。很快,李年纪轻轻就成为公司的新总编,负责旗下几乎所有漫画的故事构架和产品营销。但古德曼风格保守,只想赚快钱、模仿市面上成功的漫画,不思创新。 上世纪60年代初期,DC漫画的正义联盟大火,古德曼要求斯坦·李打造一支同样的超级英雄战队。而此时李已经濒临漫画创作的极限,20多年的因循守旧让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到了尽头。“你如果无论如何都要辞职的话,为什么不遵循内心的想法去做一本你真正想做的书。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开除!”妻子琼安的一番话惊醒了李,他决心去创造真正有思想的超级英雄。就在李39岁生日前夕,在许多人都认为漫画行业可能会崩溃之际,由李负责故事、科比负责绘画的《神奇四侠》创刊号上市,职业生涯命悬一刻时的放手一搏,成为他俩生命的转折点。《神奇四侠》和次年诞生的《蜘蛛侠》,都一炮而红。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漫威漫画,风格和早期有了明显不同,也彻底走出了DC漫画的阴影。之后,斯坦·李接连推出《绿巨人》《X战警》《雷神托尔》等系列作品,创作了后来几乎所有的漫威超级英雄形象。 在斯坦·李的锐意进取下,漫威从低谷期进入合并期,辗转经历了多次并购,名字一变再变。李很早就认识到影视产品的影响力,执意把漫威推入影视业。从1986年起的十余年中,根据漫威漫画改编的影片多达上百部。包括大众熟悉的《黑衣人》《刀锋战士》《X战警》和《王牌特工》等多个系列。他不像DC漫画执着于由一家公司改编旗下作品,而是为尽快扩大品牌影响,不惜把作品分散到不同公司去改编。这加速了漫威的全球化步伐,但也导致许多角色散落在各家公司,无法合体。 授权改编的《X战警》和《蜘蛛侠》系列横扫美国票房,单部票房都约10亿美元,但漫威总共才获得不足1亿的票房分成。2008年,高瞻远瞩的李成立漫威电影工作室,首部改编《钢铁侠》就大获成功,漫威电影宇宙由此开启。 2009年,漫威被迪斯尼公司收购,原来散落各家的版权花了十年基本收回,漫威宇宙终于可以无缝连接了。 漫画书曾经人人喊打 其实,美国漫画业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备受欢迎。早期漫画,出版商只为了赚钱,充斥血腥打斗和色情画面。以至于二战后,漫画成了社会公敌。家长们把孩子的漫画书收缴后集中销毁,从广场到教堂,焚烧漫画的烈火席卷了整个美国。40年代末开始,许多新闻机构都刊登了反漫画的报道,一些宗教组织联合起来反对“拉低社会道德水平的出版物”,尤其是不雅漫画。1953年美国参议院成立青少年犯罪委员会,并在多城市进行听证会,最终促使1954年出台了漫画出版规范。漫画销量急剧下滑,漫画人才大量流失。 《惊奇幻想》也难挡大潮,杂志萎缩,公司从帝国大厦退缩到一间小办公室。如何在监管下做大做强,则给了从业人员新的思考和机遇。饱历挫折的斯坦·李意识到,不创新不革命,只能坐以待毙。他分析了之前成功作品的因素,结合亲身经历,认为需要改变以无根之神的超人为代表的虚无形象,由此产生了两个思路。 其一是家庭因素,超级英雄不是没有血肉的神,而是相互依存、犹如家人的普通人。 其二是人物形象,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强人,也可以是身体瘦弱、不受欢迎的少年。打破常规的神奇四侠和蜘蛛侠横空出世。此后“出生”的超级英雄也都是富有人性的普通人。漫画书的定位从此改变,全年龄读者都接受了受排挤的英雄少年、有着常人烦恼的英雄家庭,并产生强烈共鸣。 李还第一次在漫画杂志里开设专栏和粉丝互动,让读者了解漫威的内部动向。甚至让画中反派角色进入编辑部,向英雄喊话,模糊了真实和想象的界限。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让他的个人形象更加突出,成了漫威最知名的代言人,和漫画界行走的吉祥物。 超级英雄爱“串门” 漫威之父爱客串 还在纸漫连载期间,斯坦·李就开创了不同热门系列的超级英雄互相“串门”的习惯。开始只是用明星角色带热新人物,看到杂志销量增加、读者反映热烈,干脆让英雄联手斗敌——毕竟反派们越来越凶猛,像灭霸这样横行全宇宙的存在,单个英雄独力难支,必须强强联手。这也让不同英雄的粉丝最大化地融合起来。 随着改编电影的进展,这个互相客串的惯例得以发扬光大,让观众耳目一新。从二次元的纸漫,到三次元的影视链,斯坦·李终于编织出了四次元的漫威宇宙。 不仅如此,斯坦·李自己也爱上了客串,频繁地在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里露脸。久而久之,观众看漫威电影时多了个“寻找斯坦·李”的彩蛋小游戏:有时他是路人甲,有时是起关键作用的邮递员,有时只是招贴里的头像……《复联4》是他生前最后客串的电影,看了电影的你找到了吗? 了解斯坦·李对漫画痴迷一生的追求,以及不断的创新,才能真正理解漫画带给人的无穷魅力。书中展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理想的终极追求,如超级英雄一样历经失败,也不断突破自我局限。这个曾经为养家糊口而放弃大学梦的穷小子,从仰望巨人到成为巨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超级英雄的诞生,看到理想如何发光,不断的创新如何最终改写了一个行业、改写了世界流行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