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美]大卫·哈维:《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刘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③[英]雷蒙·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王尔勃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④[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杨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⑤[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顾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36-237页。 ⑥⑦[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第242页,第242页。 ⑧可参阅《终天之见》中布罗代尔与保尔·法布拉(Paul Fabra,法国经济学家、《世界报》著名记者)的论辩,这篇记录稿作为附录收录在[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中。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198页。 ⑩[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谈瀛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7页。 (11)(1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阳,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7页,第10页。 (13)(14)(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62页,第62页,第105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08-10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 (18)(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1-866页,第10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871页,原作注释(250)。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0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 (23)(24)[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263页,第163-164页。 (25)(26)(27)(28)(29)[法]居伊·恩斯特·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第3页,第10页,第114页,第115页。 (30)[法]居伊·恩斯特·德波:《景观社会》,第168页。 (31)这些理论观点之间的线索关联可参见刘怀玉、伍丹的文章《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32)(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88页,第89页。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89-90页。 (35)(36)(37)(38)(39)[法]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第102页,第224页,第216页,第219页。 (40)鲍德里亚的原话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模式,如同一种物恋,必须被去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缜密的生产力理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02页。 (41)原文分别为“符号应该被焚烧!”(第219页)和“在当下的情景中,‘否定性的反应’就等同于对革命的激进要求,这一革命不是解放物及其价值,而是解放交换关系及其自身,在被价值的恐怖主义一统天下的今天恢复一种言说的交互性”(第29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