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断试图做一个认定,当然,都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我希望让自己明白——她究竟是谁。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晓月姐姐,是百变的。 电台专业主持人、爱心大使、心理咨询师……今年更让我诧异,晓月姐姐先后出版了两部小说,之前的一部,有着茉莉的芬芳,被近十万小孩喜欢……而《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让我更懂她了。 只需翻开几页,就能感受到文字中透露的一份温暖。晓月说“这部书是为孩子写的”。我有理由相信,小孩阅读时,内心的颤动比我强烈。透过文字,我看到了晓月,一个活在童年里的女孩,一个和木棉花说话的精灵,一个注视着周遭、伴随小孩成长的伙伴。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述晓月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中,晓月姐姐讲了一个让我无法跳读的故事。就像她说起自己创作历程时提到:“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过往,包容着一个纯洁的童年。”而我看到故事中,具备着影响好多有相似经历的孩子一生的力量。 有人说,每一个故事都是写故事的人的心理投射。《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也有着能让这个时代读者切身体察到的真实。也许,书中的故事不是故事,是一个孩子童年的写真。 你似乎看到一个活脱脱的孩子,她有个让你忘不了的名字,褐褐。你能记住她眉目中携带的眼神,她的嘴角浮起的不被察觉的触动,她心里的话也一同被你听见。探寻,是对故事的挚爱,也是对故事本身的亵渎。作者书写时希望的,就是我们去阅读而已。与褐褐一起,和木棉花说话,阅读故事,你成为故事中的人,进入了现场…… 父母离异,寄居他处,隔代抚养,留守童年……快节奏的时代,忽视了许多在现实中挣扎的童心。而童年中所有相似的哀愁,都能在《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的文字中寻到依靠。作为心理咨询师,晓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每一个相似的伤口抚慰、按压、止血、包扎。她知道孩子的特点——即便受伤了,脸上依然有欢笑,即便痛苦了,也不让你看到。孩子们从来不奢求,他们只是需要一段文字,一个故事,一种陪伴自己的力量。因为让自己走出阴影的,永远是自己的双脚。而陪伴行走的,就是一个近乎于写自己的故事。 在《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一书中,在故事的表象下,晓月姐姐表述的是一种应有的精神气质——爱。故事中的褐褐,最后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开朗,充满激情的人。我也相信,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你我,都需要一份源自文字的温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