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_白鹿原经典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白鹿原》读后感(一):芦苇版《白鹿原》:乡土与人的史诗
    我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王全安会更改芦苇的剧本,因为中国电影这几年都是以票房成败论英雄,对于大片小片,中国电影人似乎在乎最多的就是电影有没有商业卖点。在这种畸形的市场环境下,人们总想着赚钱,特别是那些刚刚以文艺片成名的新人导演。只要你拍文艺片获个电影节的奖项,在独立电影的小圈子里被一众国内的影评人热捧,赢得不错的口碑,得到一些媒体的声誉和业内人士的赞赏,你就离被主流公司招安不远了。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天朝拍独立电影的人一旦成功,很快就被去拍商业大片,朝着主流和资本奔跑,拍商业片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最起码的艺术品质。西方有很多导演,他们很有才华,拥有粉丝无数,但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风格和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韦斯•安德森、伍迪•艾伦和亚历山大•佩恩等人,作品辨识度极高,也从不丧失自我。中国没有一位这样的导演,你可以说这怪咱们的市场,好吧,就算怪市场吧,什么乱象都是因为这个畸形的市场。
    芦苇的剧本很朴素,虽然叙事技巧一流,但不具备商业潜质,面对大制造的投资,王全安就将剧本改成了情色招贴画一样的风俗片《田小娥传》。情色是卖点,即使他彻底无视了小说《白鹿原》的本质和精髓。借着小说另起炉灶,其实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最终的剧本写的很糟糕,导演以为自己很有才华,结果片子很涣散,始终缺了一个强有力的主题。王全安说,他想要电影探讨人与土地的关系,遵循的是一个土地的视角,是从农民的角度看土地,这个主题听上去逼格很高,实则很空泛。芦苇版的剧本有着强有力的主题,用人物的命运来揭示时代的命运,故事的框架也很清晰,就是两代人新旧价值观的断裂及斗争。
    芦苇版《白鹿原》就像中国版贝纳多•贝托鲁奇的《一九零零》,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几个发小和家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命运故事,而且在表现乡土气息和生活细节上都是出奇的相似,两个故事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芦苇的剧本从小说长达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个阶段,它纪录了一个撕心裂肺的时代,塑造了一群生命力贲张的人物,对于人类性格的重塑,甚至超越了原著,重塑让人物的命运变得更饱满,更具时代的代表性。剧本另一个令人不同之处是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剧本中人物手里的农活一直没有停过,耕地、播种、麦收、打场、铡苜蓿、割草,就像一种习惯,这些日常的劳动仿佛戴上了某种油画般的神圣感。而且高明的地方还在于他描写不仅仅是农活、细节和劳动的美感半身,他一直在用这些劳动场面来叙事。再加上原汁原味的关中话对白,一部关于关中乡土历史的史诗片便更加朴实地道。
    王导演一直说这是一部“最难拍的中国电影”,但拍的很烂和难拍是两码事。据说影片还有一个长达5小时的版本,还有一个220分钟的国外电影节版本,他们将院线版的失败归于审查,反正我是不信这一套。芦苇的这版剧本200分钟之内完全可以拍出来,甚至150分钟左右就可以。可惜剧本生不逢时,咱们不妨接着怪罪市场。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写电影剧本就像玩乐高玩具,你必须知道它是什么,知道每一块的用途和准确位置,然后一步不错的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甚至要更复杂,像一张巨大的拼图,每一场的信息量释放都像一小块儿拼图。其实芦苇的剧本在结构上是标本的好莱坞类型片化,他甚至制造了一些很有视觉冲击力场景,比如黑娃出生那场,一个小牛犊去舔一个刚出娘胎的婴儿,只是他的视觉冲击力场景不是来自好莱坞惯用的动作元素。我特意又把芦苇创作时间较近的那部《图雅的婚事》看了一遍,不带一丝赘肉的情节铺展就像叙事迷宫,非常的学院教科书范儿。感觉芦苇老师要写商业类型片的话绝对没有问题,他只是选择了最适合一个故事的最朴实最地道的一面,去塑造它,这源自他对一个故事有自己的话要说,心底有一份爱,而不是单纯的按照类型片模本的模式和经验去制造商品。
    
    《白鹿原》读后感(二):白鹿生灭的原
    很精彩,确实称得上一部史诗。
    全文以白嘉轩为主人公,叙述了五十年,两代人的恩怨纠葛。历史时期从清朝到建国。白鹿原上也上演了一场场大戏:六娶六丧、巧得风水地、交农、只身退敌、不伦之恋、美人计、情人反目、亲翁杀媳、少族长通奸、一落千丈、鬼魂作祟、饥馑瘟疫、错杀同志、哥娶弟媳、浪子回头、同根相煎······想不到小小一个村子、一块平地,五十年间居然会发生如此之多的事情。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要问我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我觉得,不是白嘉轩,而是鹿兆谦。敢爱敢恨、不做亏心事、讲义气、吃苦耐劳······他做过长工,拐走了别人的老婆;当过农民,成为了农协的领导人,对地主富农大力报复;做过土匪,是土匪的二当家,打折了白嘉轩的腰;归顺保安团,但暗中帮助共产党;归顺共产党,成为滋水县副县长;最后被白孝文冤杀。唉,看到在祠堂他说“黑娃知罪了!”,浪子回头时,忍不住想哭。他走了多少弯路,做了多少孽,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啊!人年轻时,总免不了犯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是,白孝文没给他这最后一个机会啊。他死了,副县长鹿兆谦被白孝文县长枪毙了。对他的死,我感到了深深的遗憾。他是个好人了,应该给他一条生路啊。但是白孝文害怕他报复,还是杀了他。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白嘉轩有着做人的几乎一切优点。老实本分、勤恳善良、刚正不阿、公平公正。他一辈子没干过亏心事,但是最后,却对自己取了鹿子霖的风水地耿耿于怀。他是个大写的人,虽然腰被黑娃派人打断了,但是他的品性一点都没变,他还是那个老成持重、刚正不阿的白鹿村族长。他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并不屈服,而是一次又一次站起来,佝偻着腰,“像条狗一样”走下去。“天要杀人,人不能自杀”等等话语,透漏着老人朴素但是深刻的人生哲学:不管世界如何对你,你都要好好活下去。权当是为了家人,为了子孙后代。
    小说的语言乡土特色很明显,夹杂着很多汉中方言和俚语,也有很多粗俗和黄色的篇章。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好像我看过的绝大多数获奖的著名小说,黄色成分都很多。除此之外,本书所谓的有突出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什么的,我觉得特别扯淡。用一用乡土传说、鬼怪轶事,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了?为什么非要在我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上扣一顶洋帽子?显得更洋气吗?我却觉得恶心。《白鹿原》是一部土生土长的、自成一体的优秀小说,不需要借鉴别国的作品风格来给它下定义。它已经足够伟大。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