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一):那个时代的美好与丑陋 上一本看的是费女士写的,更多的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情,眼里的彼此。而这本是林洙女士的回忆录。 林洙的文笔并不吸引人,贵在朴实。就像她的外貌一样,不美丽,却纯朴。文章大量的描述了梁思成在三四十年代时跋山涉水去偏僻的地方考察测量各种建筑,并绘图,描述,注解与报告。看完那些精致准确中英文对照的图,不由得心生敬佩,而一想到文革时被“处理”掉的那些历史印记则不禁扼腕。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有太多的江湖传闻,小报总是喜欢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感情纠葛上,让人反感。看看这些他们周遭最亲近的人写的书会了解更多更深更全面,梁和林之间更多的像是一种志同道合,一种惺惺相惜。如此瘦弱的女子,去野外去郊区不怕跳蚤,不怕吃不饱,还上梁爬柱。林徽因真真是个有慧根的女子,建筑,舞台设计,民族服饰,诗歌,文学均有所涉猎且通,而梁思成在建筑上的专和精,与建筑相关的雕饰,字画等也都堪称一流。 他们那些可爱的朋友,那些不怕苦不怕累的朋友,可以一起去野外吃苦,也可以在客厅开茶话会高谈阔论。为了理想为了喜爱的事物不管不顾,且执着而热烈。 60年代后的阴霾实在是不忍细读,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扭曲的心灵和变态的折磨,让多少可爱的人们倒下。。。。。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林洙把自己放得很低,从来都是默默地支持,我相信在梁先生的晚年,是林洙给了他莫大的欢喜和支撑。林女士在梁先生过世后就一直致力于梁先生文集的整理校对等,这样的感情有多深厚不用发问。 我不懂建筑,但美丽的事物总是让人欣喜,相比现在各种妖魔鬼怪似迅速拔地而起的高楼,年轻的建筑师们能不能不要太浮躁?建筑是活的历史,后人看得见。。。。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揣着一颗八卦的心,读完了这么一本名字就很八卦的书。通篇读下来,却远远的背离的初衷,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竟是如此五味杂陈。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女大美人,倾国复倾城佳人难再得,追求者甚众,且都是大才,一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徐志摩,一如活在思想的世界中的大师金岳霖,但最终花落梁思成家。相传梁思成当年新婚之夜曾经问林徽因,说有件事只问一遍,那就是为什么是他。连梁思成都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求之所得,辗转反侧。一个超喜欢林徽因的朋友说,梁思成怎么会配得上林徽因。但是爱情本身就不是能用配与不配来说明的,而婚姻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注定。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不足为外人道也。梁思成曾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这话让我想起钱钟书说杨绛,“最贤之妻,最才之女。” 梁思成和钱钟书相较之下,虽然都是何其骄傲,但是梁思成在林徽因故去后续娶之事,颇具争议,为所谓深情蒙上一层浓厚的阴霾。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林洙,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是何许人也。作为梁思成第二任夫人,才不出众,貌不惊人。与林徽因相比,低到尘埃里,都开不出花儿来。坊间传,梁再冰能接受父亲续弦,都不能接受继母为林洙。比梁思成小几乎30岁的林洙,前夫是程应铨,程曾因拥护陈占祥和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建的观点,被打为“右派”,林洙与程离婚,嫁给梁思成。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程应铨受到迫害,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投湖自尽。如果不是从天涯上看到了关于程应铨和林洙的帖子,单纯从这本书里看到的只是梁思成的见异思迁与林洙用后半生整理了梁思成的手稿资料,并编撰成册;看到的是林洙倾尽全部,花费几十年时间去“读懂”梁思成。但是看到了天涯的和百度贴吧的帖子,读了程应铨的晚辈提及的林林总总,再回想这本书里的部分文字,却觉得林洙拼尽全力去刷的只是存在感而已,是否避重就轻,是否喧宾夺主,是非黑白是否混淆,如今林徽因已故去,梁思成已撒手人寰,甚至连梁从诫都不在人世了,再去追真相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论为名为利,还是真的为情为爱,即使像网友说的林洙学识浅薄,漏洞百出,但是至少她整理了梁思成的书稿,将一代建筑学者生平所学流传给后世。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或许这句诗,恰恰是梁思成老年的真实写照。可惜,不是所有的桃花都是桃花运,有可能会是桃花劫。一不小心就真的万劫不复,晚节不保了。感情的纠葛,就让它随风去吧,至少在建筑学界,梁思成永远是名声赫赫的学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识之士。 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果能在人间四月天的一刻戛然而止,那是多么美好。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