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大全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1
    世界名著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大全,欢迎阅读点评!
    一、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唤醒、灵魂、眼泪、蔑视、诱惑、蚂蚁、遥远、冰释、相爱、距离、孤独、注定、终点、理想、虚掷、不可避免、一波微澜
    二、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2、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3、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
    4、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5、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6、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经一去不返,同谋和交流变成敌意与缄默。
    7、很多人选择了向虚拟现实的魅力屈服,寄情于自我幻想,这纵然不切实际却更能与人安慰。
    8、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9、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10、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11、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12、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13、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14、在一道清醒的电光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心灵承载不起这么多往事的负重,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忆纠缠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房,不禁羡慕凋零玫瑰间横斜的蜘蛛网如此沉着,杂草毒麦如此坚韧,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气如此从容。
    15、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摘抄赏析:
    1、预感总是倏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2、此时微风初起,风中充盈着过往的群声嘁喳,旧日天竺葵的呢喃窸窣,无法排遣的怀念来临前的失望叹息。
    3、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4、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5、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这么长日子外出之后,对任何一个有着清晰记忆的人来说,这种破坏都会觉得是一种灾难。
    6、死神一直追随他的脚步,嗅闻他的行踪,但尚未下定决心,给他最后一击。
    7、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8、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9、时间在自己的运动中也会碰到挫折,遇到障碍,所以某一段时间也会滞留在哪一个房间里。
    10、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往云烟。
    11、无论走到哪里,都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12、岁月流逝,她却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种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与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单纯的现实世界里。
    13、无法忍受恐惧和迷乱的渴望,渴望逃走,又渴望永远留在这恼人的静寂和可怖的孤独中。
    14、这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往事的回忆里。
    15、这是往昔的最后遗存,这往昔日渐衰落却不会彻底消亡,因为它在自身之中无休无止的败落下去,每过一刻便向彻底灭亡更近一步,却永远无法抵达最后的终结。
    
    读后感心得体会:大家都知道莫言吧,莫言的作品和马尔克斯的拜年孤独属于同一流派,然而我们读过外国名著之后,又能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感觉会非常新鲜。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2
    不朽的经典——百年孤独
    初次读《百年孤独》,便产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这部作品集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以打乱时间次序的叙述手法以及重复的人物名字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在阅读上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虽晦涩难懂,但在必须程度上这部作品让我见识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
    小说主要描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故事,以加勒比海沿岸的马孔多小镇为写作背景,对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变迁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实与中国的《西游记》是很相似的,以魔幻、想象来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反应那个社会的现实,在表现阴暗面上更尖锐有力。
    只有读懂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孤独,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本小说。什么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主要想表达的孤独呢?我认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科学的路上不被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理解是一种孤独;乌尔苏拉百年持家飘摇是一种孤独;阿玛兰坦守望着自己处女之身的缝纫机是一种孤独;老仆人比西塔西翁的沉默是一种孤独;梅尔基亚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写下的还未被揭示的预言的孤独……孤独和感情贯穿在这部名著里,两者因果循环,我想加西亚·马尔克斯主要想表达这么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沟通,打破孤独,才能走向真爱。
    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结婚后一向受到生猪尾巴儿的恐惧和折磨,以至于乌尔苏拉婚后一向拒绝和丈夫同房,这就间接挡住了感情。直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嘲笑他们的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两人才战胜了恐惧,开始生儿育女,但是从两人日常的生活中稀少的语言交流上能够看出,他们之间至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感情。阿玛兰妲·布恩迪亚终日守着缝纫机,她的孤独在小说中表现得最明显。她嫉妒丽贝卡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感情,并在他们准备结婚时多方面阻止,她在咖啡里放了鸦片酊要毒死丽贝卡,最后误杀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妻子蕾梅黛丝。在一次次的风波中,丽贝卡最后嫁给了流浪回来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到那里丽贝卡给我的印象是性格的扭曲,心思的深沉。她从小到长大的行为举止一向不被我理解,我甚至觉得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似乎从她身上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一种渴望见到亲生父母的孤独。
    而被抛弃的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又心仪阿玛兰妲,他甚至认为阿玛兰妲就是他的真爱。而阿玛兰妲至始至终只是跟他暧昧而已。当克雷斯皮对她说“我不能再等了”的时候,却得到阿玛兰妲无情的一句话:“别天真了,克雷斯皮,我死也不会和你结婚的。”在说这句话时阿玛兰妲是微笑着的。她因为误杀蕾梅黛丝而感到内疚,所以她拒绝了余生所有向他求爱的男人并与家族里其他成员发生乱伦关系,她继续一个人守着她那台缝纫机,当预感到死亡的来临时,这个孤独的女人开始为自己编织寿衣,并且在完工的那个晚上得到了解脱。
    最后克雷斯皮在阿玛兰妲拒绝自己的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是一种什么境界的孤独呢?克雷斯皮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而真爱却拒绝了他,他在感情上是极为贫瘠的,甚至视若生命,以至于他卑躬屈膝地去哀求这份爱,所以与其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还不如早点结束这份孤独。
    故事最后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的猪尾巴孩子奥雷利亚诺结束,这一百年来发生在这个家族上的事似乎是一个轮回,以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生下的一个猪尾巴孩子开始,最后又在第七代出现的猪尾巴孩子结束。梅尔基亚德的预言得到验证,结尾“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以一种悲伤的情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敢随便给这位伟大的作家贴上标签,因为就好比如一米九和一米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人是难以给对方的作品做出评论的。虽然《百年孤独》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奥的思想表达让我捉摸不透,但马尔克斯的这篇作品确实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被他首尾呼应的构思以及清晰的逻辑思维而震撼,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3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能够如此透彻心扉,是因为它未曾在“孤独”的表象上倾注一字,而只是将沉闷的“活着”娓娓道来。
    在这个比《红楼梦》还要繁复、难记的家族体系中,“活着”是所有情节发生的唯一齐源。为了寻找活着的可能,为了寻找活着的方式,为了寻找活着的好处……为了活着,一个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无限的疲惫与孤独之中,在茫茫岁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运的规划忙碌。
    搞笑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杯具。
    书的资料如果除去荒诞奇妙的羊皮卷,除去家庭里不断飘荡又不断思考的魂魄,除去埋于地下的七千二百四十一枚古金币,除去放荡不羁的乱伦恋和纵情声色的放纵外,实际上就只是一个家族从开始、到壮大、到完结的故事。如此看,很简单却也很无趣的。里头搞笑的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孤独形式,还有没有伤感的离亡和没有快乐的出生,当然还有放纵却不觉有违道德的情爱纵欲。
    如果还有,就是马孔多变化的历史。从二十一对夫妻披荆斩棘穿越大沼泽之地,试图发现东之大海,却最后绝望地放下梦想驻扎在这片离大海只剩两天路程的不可思议有着西班牙大航舰的着魔丛林之地。然后扎根,繁荣,跟带来飞毯、魔冰、巨人、炼金术的吉普赛人交流,却不明白走两天路去发现一个什么都有的城镇。当然,最完美的阶段就是完全断绝联系的、唯有和吉普赛人交换惊喜的完美村落。但是,乌尔苏拉发现了路带来了商队后,也带来了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战争,带了铁路,带来的家族的繁荣,也带来的垄断,带来了死亡和压迫,带来过期盼,带来过时髦和迷醉,却不论带来什么都挡不住孤独的滋生和扩散,一如在那个最初的夜晚丽贝卡带来的失眠症一样,让每一个家族的人都没有好受过。
    噢,除了那个小仙女一样的智慧的蕾梅黛丝,会一丝不挂的出此刻受惊且痴沦的异乡人面前,会不守繁文缛节地自由自在,会预言偷看洗澡的人随后的死亡,更神奇的是,会带着一床天鹅绒的真丝白被如天使一样地飞走在人们的期望和永远的记忆里。唯一一个不守孤单感传染病的人似乎就只有她,永远带着最亘古的美丽和最高远的智慧离开了这个一开始就不属于她的百年孤独之地爱。
    说完了她,说完了这份无法描绘的美丽,这个家族悲哀得只剩下说不尽的孤独。我也在不经意、不情愿之间比对了他们的孤独,也认识了自己的孤独并非无由的作态,也并不无奈的悲哀,始终相形见绌,相形有愧,相比难忘。
    但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甚至马尔克斯本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快感,孤独的快感。在二十多万字中,出现最少的,是眼泪;出现最多的,是期望与欢乐。在孤独中,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着”所需要的一切,他们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却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难以企及的程度——看透这个世界,并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们不满足于ròutǐ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独立的快感,追逐一种自身与世界的微妙平衡。对于他们中的每个人而言,世界或许简单之至,或许复杂至极,却都无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这是一群自我存在的生命体,因为存在,所以孤独。
    他们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熟悉的一切,远离了属于那个时空的一切常规,选取了一条痛苦却又妙不可言的、只属于自我的生存之路。他们彼此之间不曾有丝毫的理解,更不为外人所明白,却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百年之中,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因“活着”的选取而陷入深深的孤独,却没有一个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在孤独中,这些平凡人获得了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冥冥之中出现的引力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他们每一个人,走进了这个虚构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血缘的纽带并不是维系家族的脉络,“孤独”才是这个家族唯一的标识。这也许就是《百年孤独》中那些魔幻情节发生的确切答案:一切皆是孤独的快感使然。
    所以他们披上了“魔幻”的外衣,选取了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选取了牢牢抓住宿命中的孤独,用孤独的方式去捕捉活着的快感,一种生命中唯一真实的体验。那种莫可名状的欲望使这些由文字构成的形象在虚幻的情节中真实无比,而马尔克斯之所以会在上校死后伏案哭泣,是因为他才是这孤独家族中仅存的一员。
    一个人最纯粹、最强烈的情绪和感受,只会出此刻两个时间段:幼年和老年。前者是序,后者为跋,中间的所谓人生经历,是漫长的验证与积淀,精彩,却不免主观和失实。所以,在老年到来之前,童年的体验将是每个人仅有的“真实”,是相伴一生、塑造一生的灵魂素材。所以,我们的人生不是用粗糙有力的双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用稚嫩的手指随意搭起的几块飘摇的积木。在那些积木中,我确信有一块是“孤独”,每个人都有。所以,如果让我推荐一部名著给一个刚刚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时,我会推荐这本《百年孤独》。让一个人学会什么都不会有让他学会孤独来得实在和重要,在孤独中获取快感是生存的必备潜力,在孤独中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世界如海洋,吾等如水滴,融入大海之时水滴就已不复存在——我们就已“死去”。所以,孤独的一滴水,才是我们“活着”的形态。如歌所唱,“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生来孤独是注定的,而随后活着的岁月中,孤独却不必须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孤独的快感,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我想,这是一种悲哀,一种遗憾。但是也好,有了孤独,似乎才会一如每一代人中始终会有的拿一个深深闭门于梅尔基亚德斯房间潜心研读羊皮卷的孤独者,不致于迷醉于夜夜笙歌的宴会之间,不致于迷惘于左右矛盾上下犹豫的悖论里,不致于陷在自己“臆想”的却也是真实世界而听不到讽刺的笑声和侧视里。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4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
    乌苏娜是第一种孤独者――天使。她勤劳善良,是母亲的化身。她的孤独是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独》这作品还有一丝亮色,让我对世界不曾完全绝望的话,就是发现了这个老妈妈身上闪光的品质。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她一向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变瞎之后仍掩饰这一点,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她能够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孙子,打得他满街乱窜;也能够去牢狱中探望造反的儿子,虽然对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却毅然偷偷捎给他一把手枪。她招待儿子的死敌,一位政府的将军在她家里吃饭,因为她觉得这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痛骂奥雷连诺上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骄傲的宣称只要他敢杀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我十分喜欢这个总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回忆的老人,因为她真正充实独立。她是伟大的母亲,更是伟大的孤独者。
    乌苏娜的大儿子霍.卡迪奥是第二种孤独者――野兽。他的孤独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感情也最为炽热。当他的弟弟奥雷连诺上校问他当时他们都只有十来岁感情的奥妙到底是什么,他毫不迟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亲的对抗中选取了随同吉普赛人的逃亡。然而,数年之后,他结束了流亡岁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蛰伏在他憎恨的孤独之中。当孤独变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时,当孤独已经渗入他的血液时,他竟然无法离开这种孤独了!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因子,也许由于孤独把他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他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独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党人,想拉拢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奥雷连诺坚定的说:如果必须要选取,他宁愿选取自由党,因为他发现保守党人是骗子,操纵选举;他的朋友是自由党,为了发动暴力革命决定采取暗杀行动,准备杀掉他身为镇长的岳父,奥雷连诺便天天拿着火枪守在岳父的门口保护,因为他坚信“这是屠杀,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简单的行为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也流淌着桀骜不逊的因子。当政府军开始残杀无辜时,他主动纠集了21个年轻人发起了暴动。许多所谓的评论家评论说奥雷连诺是鲁莽的发动了战争,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爆发绝对是必然。因为孤独的宿命只有三种,第一种是乌苏娜那种在孤独中自得其乐,对她而言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第二种是象阿玛兰塔那样生活在孤独的阴影里不能自拔,在郁闷中可耻的堕落和变态;最后一种就是象奥雷连诺上校这样充分的燃烧,为了不变质而毅然燃烧。其实他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尝不懂得人生的没有好处,在他和朋友马克斯上校交谈时就悲叹过自己在革命里没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没有好处的人生,宁愿去寻找一个假想来让欺骗自己。这个假想,对尼采来说,是美学和艺术,是希腊杯具里的酒神,对奥雷连诺上校来说,是战斗,是推翻政府,是让工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的结局如同上天注定一样走向毁灭。奥雷连诺上校最终远离尘嚣,又躲入了小屋,度过了之后无用的数年岁月。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他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又从偏离的轨道上强行拉了回来。然而,这个时候他的重新孤独,和早年的孤独却有了极大的改变。早年的那份孤独,有一种个性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如今的这份孤独,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
    但是我自己的阅读时的朴素感受告诉我自己,有许多孤独者,并不是不懂得感情。那个意大利乐手,为失去而孤独,而自杀,他难道是不懂得感情吗?在这个家族情欲淹没一切的漩涡里,他是一个异数。他的死那么美,“手腕上的静脉已给刀子割断,两只手都放在盛满安息树胶的洗手盘”,连马尔克斯都被他的自杀而感动,写下这么美丽的自杀场景。其实奥雷连诺上校也不能说不懂得感情,他对雷麦黛丝的爱,那么深沉,“使他经常感到痛苦。这是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妨碍他走路,仿佛一块石子掉进了他的鞋里”。
    在阅读之后,我所能够得到的印象仍然是片断,依然不太清晰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感情如此伟大,最终战胜了一个在家族中延续了百年的莫名的孤独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些微的一些线索。从这个好处上说,孤独感原先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从这个好处上说,孤独感原先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从这个好处上,也仅仅是从这个好处上来说,20世纪弥漫着的孤独感是能够战胜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记忆的忠诚来实现,记住我们大家生死与共的命运,记住这个世纪来无数加在我们和祖辈身上的灾难,唯有记忆才能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永不孤独的传说才成为一种可能。
    马尔克斯是乐观的,在刻骨铭心地写就了布恩蒂亚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后,他仍旧满怀信心地认定团结的可能性,感情的可能性,他让马孔多这个孤独的小镇最终从地球上消失:“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之后马尔克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
    《百年孤独》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我们打开它吧,让它对我们诉说神奇的世界和人生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