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飞翔的梦想——评马金莲《小穆萨的飞翔》

http://www.newdu.com 2019-03-22 文艺报 余雷 参加讨论

    《小穆萨的飞翔》是回族作家马金莲的第二部儿童小说。对于一个熟稔使用儿童视角叙事的作家,这部作品没有成人作者初涉儿童文学创作时的生硬与晦涩,有的是作家从自己童年经验中获得的灵感,是诗意而细腻、平静而节制的叙述,鲜活的细节和灵动的修辞。马金莲不仅将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积累游刃有余地运用到了这部作品中,更为难得的是,作家有着为儿童创作的自觉。她在后记中写道:“人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孩子的童心,尤其那些渴望自由飞翔的童心,更是弥足珍贵,更需要我们去珍视和呵护。我用心血、用文字呵护了这样的美好,这是我作为一个民族作家应该做到的。”
    马金莲的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长河》等都是儿童视角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直面生活的艰难与苦难,用儿童视角认真感受和记录着日常生活微小的变化,表达着贫瘠土地上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执著与坚强。马金莲因此被称为“乡村生活诚实的守望者和记录者”。然而,这些儿童视角的作品表达的主题却是非儿童的,作家毫不避讳生活的真实与残酷,冷静而从容地书写着灾难与死亡。《长河》中描述了四个人的死亡,作家借助故事传达了她对死亡的认识:死亡是无处不在的,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结局,但死亡也是高贵、宁静而美好的。这些有着一定美学意义的哲学思考和认识却是儿童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家在创作《小穆萨的飞翔》时显然已经对儿童小说的美学原则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小说主题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和语言的叙述都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虽然作品中也有生活的艰辛与死亡的描写,但这些描述显然没有其他作品沉重。在第一章“杏花湾”中,作家介绍了回族的一些丧葬习俗,他们将死亡叫做“口唤”、“无常”、“归真”,送葬叫做“送埋体”。村里有人“口唤”了,全村人都来帮忙办丧事。人死后的100天中,要请阿訇念五次“苏热”,以减轻亡者的罪孽……整个章节虽然讲述的是和死亡有关的话题,但却是儿童对于死亡的认知。弟弟尔萨对于太爷爷的去世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他为再也见不到太爷爷而伤心,为不知道太爷爷在后世如何生活担心,为“念苏热”有肉吃而高兴。尔萨的善良与淳朴让他的观察和思考自然而真挚,也让这部作品有了明快、简洁和朴实的叙述风格。
    和马金莲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小说也取材于西海固地区回族民众的生活,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独特的族群文化特征在这部作品中都有表现。有评论者认为:马金莲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以隐藏在故事之后对族群文化的敬仰和对生命哲学的探索取胜。但在这部儿童小说中,两个男孩的故事却被写得跌宕起伏。《长河》里在大雪中逝去的阿訇叫穆萨,《小穆萨的飞翔》中的哥哥也叫穆萨。小穆萨心灵手巧,好动顽皮,做事执著。他从小跟着爷爷做木活,对木工很感兴趣。弟弟尔萨则比他安静,更愿意看书学习。两个男孩阴差阳错地被家人分别派去学念经和放羊,穆萨不能专心念经,尔萨无法处理放羊的诸多意外,在他们都感到痛苦之后,两个人悄悄互换了身份。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专注而认真,最终哥哥做出了飞机模型,弟弟学会了念经。在诸多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部普通回族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影响着两个回族男孩的生活,虔诚的信仰,富有仪式感的活动等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特征。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小说。穆萨和尔萨都有自己的梦想,穆萨想要做一个能飞上天的飞机模型,为此他偷用了爷爷珍藏的木材、爸爸的架子车的车轴、奶奶柜子上的抽屉、家里闲置的橱柜……虽然被爸爸打,被妈妈和奶奶责骂,但穆萨瞅准一切机会琢磨自己的飞机。当爷爷发现自己准备打木柜的木材不见了,准备责罚穆萨的时候,却被穆萨做模型的专注与熟练所打动,主动开始指导他,并愿意把一身的本事都传给穆萨。尔萨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男孩,他不知道该怎么和其他放羊的孩子相处,总是被欺负。但当他代替哥哥走进寺庙之后,他开始喜欢那里的气氛,喜欢牛香板上的经文和老阿訇惊喜赞赏的目光。当尔萨背熟《古兰经》的章节后,奶奶告诉他,“等奶奶口唤后,你一定要天天给奶奶上坟,我在黑黑的坟坑里也就能拥有光亮了。”尔萨突然意识到,既然每次上坟能让亡人在黑暗中获得片刻的光亮,他决定好好念经,以后给爷爷奶奶上坟。
    马金莲曾说:“信仰对于我的作品来说,就是一种本身存在的品质。” 两个孩子的梦想虽然完全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信仰给予的力量会让他们永不停息地去努力。虽然生活环境贫困落后,但他们身边的亲人和族人教会他们坚强与忍耐,教会他们对苦难和对理想应有的态度。尔萨每天念《古兰经》,希望为亡者的安宁做出一些努力;穆萨虽然只是做了一架飞机模型,但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自由飞翔。在小说的结尾处,当穆萨的飞机模型飞上天空时,两个孩子的欢喜中夹杂着对未来的期冀。尔萨追着飞机跑,他不知道飞机将飞向哪里,但他会不停地追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金莲的语言,作家对文字的审美要求是“让文字像花朵一样绚烂”。这部作品朴素而细腻的笔触充满了宁静优雅的诗意,作家为儿童读者调整过的叙述方式大多为口语,但并不简陋和粗糙。诸如“风像是一群闯进迷宫找不到出路的孩子,乱嚷嚷地吵着,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给人感觉他们急得要哭,却不真的哭,就算迷路了还不忘一路调皮捣蛋”,这样充满想象力的修辞运用,让人有着读儿童诗的快乐与满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