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王晖:一个接地气、有个性又亲民的毛泽东从三湾走来

http://www.newdu.com 2019-03-11 中国艺术报 乔宗玉 参加讨论

    
    王晖主演话剧《三湾,那一夜》剧照 王昊宸 摄
    初识王晖,是在讲述北京平民生活的话剧《枣树》演出前夕的一次宣传活动中。坐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咖啡厅的王晖与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艺术人生,作为宣筹的我,拍下采访的画面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便得到很多“赞” ——其中之一,来自与他合作过的一位影视剧导演的夫人,她在留言中写道:“王晖人可好啦! ”在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大青衣”张岩眼里,王晖是他们的老班长,是稳重、可靠、忠厚的老大哥,也是他们共同演出的毕业大戏《海鸥》里永远的“特里果林” 。
    在随话剧《三湾,那一夜》剧组赴江西永新采风的日子里,王晖给笔者的印象,是不怒自威,自带“领袖”气场。他不用多说话,大家都会主动围着他。同时,他又是随和的、谦虚的,并不乏幽默。尽管之前在多部影视剧、话剧中扮演毛泽东,王晖已经不是第一次到永新,但他出于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依旧非常仔细地听当地展览馆讲解员的介绍,有不懂、不清楚的地方,他一定会问个明白,尤其对当时军旗的做法、摆法都很关注。他说,我们多了解一些,免得将来演出有失误,出笑话。
    着力塑造一个接地气、有个性又亲民的毛泽东
    在话剧《三湾,那一夜》的排练场,王晖时而是剧中毛泽东的个性,时而是他本人的性格特点——风趣幽默,他在二者之间进进出出。他在饰演人物时,就是毛泽东的个性;他与对手戏演员一起交流,共同讨论、分析人物的时候,又是那样和蔼可亲,严肃认真。
    在王晖看来,毛泽东在每一段革命历史时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湾改编”是我们的党史、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革命危亡时刻多种思想的一种交锋对垒。毛泽东目光高远,多次力挽狂澜,挽救中国革命,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神!他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 ”在党的五大,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却被陈独秀右倾主义排挤。“四·一二”大屠杀,验证了他的论断是正确的,这才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然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一路走来,毛泽东发现很多问题,必须加以改造,如旧军阀作风、官兵不平等、四菜一汤、体罚士兵等等。毛泽东提出来,要建立一支与以往的旧军队不一样的革命军队,最大的区别,它是人民的军队,兵源来自于人民。其次,革命靠自觉自愿。
    当时的部队,士气低落,不断有逃兵。毛泽东在九陇村思考了两天两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深入群众,摸索出一条正确、合适的整编方法——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等,让士兵有说话权,监督长官,官兵平等,意义重大。
    在《三湾,那一夜》 ,王晖操着湖南普通话,着力塑造一个生活化、有个性又亲民的毛泽东。这种湖南普通话,既能让观众能听懂,又不失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的原汁原味讲话的感觉,需要演员很强的功力。作为一个北方人,要把这种台词的表达分寸拿捏得当,可以说难度相当高。而且,这种声音的塑造,还要非常接地气,让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毛泽东在说话,对毛泽东的形象立马就有鲜明感受。早年在话剧《古田会议》里,王晖用的就是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这一次,他仍然采用湖南普通话,在《三湾,那一夜》中塑造毛泽东,依旧得到观众的喜爱。
    王晖说:“毛泽东可以跟农民聊天,跟战士聊天,也可以跟知识分子聊天,无拘无束,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他善于掌握民心,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对待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念还是要进行说服。对于基层士兵,毛泽东循循善诱,能够很快让对方诚服,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拥护。跟不同的人,他用不同的方式交流,深入浅出,起到同样的作用。舞台上,我把毛泽东的机智、觉悟、理想主义色彩、亲民,以及和反对派的不正确思想进行斗争时的严厉、尖锐、一针见血这些特点,形象地抓住,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
    激情演绎剧本八分多钟念白
    由于采风期间对于“三湾改编”有了更多鲜活的认识,回京排演时,王晖把他在当地看到的、学到的、了解到的,这些有利于打磨这部戏的东西,积极地提供给编剧、导演,共同商量,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王晖对于表演的要求非常严格、严谨、细致入微,不乏有大的气魄。在角色塑造上,他运用了许多设计性的动作,像毛泽东用鞋底熄灭烟头,跟士兵讲道理时拍着对方的肩膀、拉着士兵的手,显示出其亲民的一面;当说到“我们共产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旗帜……”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用手抚摸军旗;当说到“青天白日旗” ,毛泽东抬手在正中重重地划了一个大圈,以表达他内心的愤怒和力量。对于舞台的把控,王晖松弛得当,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言节奏,看似不经意间,自然而然表达毛泽东的豁达与幽默。
    剧末,毛泽东八分多钟念白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力。“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况……而任何时候的改造,都是因为我们头上飘扬的、代表工农大众的、这面革命的旗帜! ”这种长篇念白,没有一定功力的话剧演员,是很难担当的。在笔者看来, 《三湾,那一夜》的华彩,就在于最后这激情四射的八分多钟,掀起全剧的高潮,掀起观众热情洋溢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王晖说:“这八分多钟念白,人物通过不同的事件来表达内心的感情,何时悲痛,何时愤慨,何时充满阳光、期望和激情。我通过语言的处理和行动的对接,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去抓住观众的心,感染观众,也感动自己。 ”
    此次饰演毛泽东,王晖最大的挑战,是要克服年龄差。他如今的年龄比“三湾改编”时期的毛泽东大20岁,语速、走路、坐姿等都要调整。 “艺术追求,永无止境,希望我扮演的毛泽东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王晖道。他坦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他愿意接受大家的意见,取其精华,不断改进自己的演技, “因为我热爱毛泽东,越是接近他,越是觉得跟他的距离越远;越想够着他,越觉得不容易。 ”
    不忘初心做一名艺术家
    1986年,王晖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对戏剧的热爱,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上世纪80年代,能够上大学,对于一个有七八年工龄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他感谢上帝对他的眷爱,为他指出了一条让他为此钟爱一生、奋斗一生的艺术之路。招生的时候,老师们都说王晖很有演员李志舆的儒雅知识分子气质,说招了一个“小李志舆” 。上大学那会儿,王晖特别喜欢“莎剧王子”焦晃,喜欢焦晃在舞台上的帅气及其深邃的目光,他会沉下心去琢磨焦晃的表演,甚至是模仿。毕业大戏《海鸥》中,王晖成功地饰演了特里果林,展现其风流倜傥的一面,还被台下的焦晃一眼相中,要调他入上海青年话剧团。舍弃了很多大好机会之后,王晖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先后参演《周君恩来》 《老顽固》 《思凡》等话剧。
    王晖坦言,当年学校的学习,给自己打下扎实的基础,来到剧院,跟老艺术家学习,不断观摩,使自己能够游刃有余驾驭各种角色。他特别感激雷恪生、李雪健、冯宪珍、韩童生几位前辈,尤其是雷恪生。正是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里雷恪生的言传身教,令他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在过去表演中的诸多不足,也懂得如何发挥自己在舞台上的长处。
    王晖说, 《这是最后的斗争》演了一两百场,他自己的表演改变了三十多次。从生活中采集到许多灵感,不断融入表演,不断进步。2010年,因在《这是最后的斗争》中扮演何二明,王晖获得2010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何二明,也是目前王晖自己最满意的一个舞台角色,拓展了王晖的喜剧天赋。王晖说:“ 《三湾,那一夜》演出十场以后,你们再来看,一定能发现我的新突破。 ”
    “做一名艺术家。 ”这是王晖从业以来始终不变的信仰。从特里果林、何二明到毛泽东,王晖以自己极硬的艺术功底、极强的可塑性,刻苦而努力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获得大家的赞赏。在话剧《三湾,那一夜》谢幕时,笔者注意到,王晖向左右两端的演员致意,那眼神里是透彻的艺术家的单纯、真诚,对同台演员的尊重、感谢。而我身边的武警战士,早已是泪流满面。可以说, 《三湾,那一夜》激发了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百姓为何怀念毛主席、怀念毛泽东时代”的思考,同时,王晖对于毛泽东的成功塑造,引用一位热心观众的话说,“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非常传神!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