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为了文学,向文学以外的世界认真对话

http://www.newdu.com 2019-03-06 人民网 李林荣 参加讨论

    
    《但取一瓢饮:写给作家朋友的书话》这本小书里收的185篇短文,源自2012年9月至今《文艺报》的月度专栏“新书品荐”。“新书品荐”设在《文艺报》的“书香中国”专版,按月推出,面向《文艺报》遍布全国的逾万名固定读者。这些读者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著作等身、名满天下的大家有之,领军一翼、前沿弄潮的闯将有之,初登文坛、跃跃欲试的新锐有之,人人都是写书的行家,同时也是读书的行家。论个人的书缘书事,相信我这些短文的读者,大多数都比我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
    作为一个以读书和教书为业的所谓学院体制里的文学爱好者,我能为作家朋友们推荐的书,最自然也最合适的是从理论和观念的层面打量出去觉得和当下文学写作、当下文坛风尚,尤其是其中带些症候式倾向的现象关联紧密,堪起某种诊疗或矫正作用的。而我介绍这些书的方式,相应地也就得依托着这种关联,紧扣着这些书的“疗效”或“治愈”功能,多作理性的阐发。就我自己而言,这样的表述方式,并不是为了枯燥地罗列知识,更没有要把自己的“主观”成心隐藏起来的意思。相反,在每一个貌似陈述的语句中,我都诚心诚意地交待着自己对于所荐之书内容上的某一层面、某一要点或某一脉络的“主见”。
    这“主见”难免片面,但即使如此,它也是基于实实在在的阅读、比较和甄别的一点发现。凭着这一点,一本书被从每时每刻源源不断如浪涌潮奔般新印装成型的书海里识别出来,并且与跟它相关、相似的其他各种书区分开,获得了自己朝向当下文坛、当代作家的独特面目和独特神采。统束在“新书品荐”总名目下的185篇短文,品也好,荐也好,出发点和归结点都仅仅在此,也仅仅到此为止。换句话说,它们都无意或无志于评价书本身,纵然有些字句疑似评断,其实际用意也仍指向为作家朋友荐书。
    四十年弹指一挥,经过了几番变迁的文坛和社会,为今天的作家和文学创作留出的文化空间和社会角色,以不同的来路轨迹和具体成因,导向了与三四十年前极其相似的“非学者化”的狭窄、封闭境地。表面上看,作家的专业身份、文学创作的行业特性,似乎都再度赢得了重视和认可,整个文学圈的边界、文坛的门槛,都又显得森严、清晰起来。但越是到这种时候,作家的视野、心胸和思维方式,文学创作向壁而舞或自娱自乐或顾盼自雄的状态,也就越容易趋于流行和固化。可能这也是社会分工每逢加速细化的时代里,各个行当、各个专业都难免遭遇的陷阱和误区。陷于其中,溺于其误,死路一条。超胜突围,则生机再续、前程重启。因为自闭于一隅,在各行各业都精细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是无异于主动出局、自寻末路的。
    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的产出和流通都极度过剩,并且无可遏阻的时代,文学需要面对的挑战看似只在内部的坚守,实际上更在外部的关联和吸纳。唯有向外更主动、更广泛、更深远,也更审慎、更考究、更智慧的关联和吸纳,才能使文学自身的主体更强大、神气更充盈、价值更鲜明、姿态更积极、功能更活跃。一言蔽之,新的分工带来新的发展,也源于新的发展。文学要不落伍于时代,首先必须和发展中的其他社会分工领域的各行各业对得上话,然后更进一步,还要能够接着它们的话茬,说出自己所能奉献给这个时代的那些有意义、有价值、有活力的话来。
    在这本只图从一片新书的汪洋之中舀取一瓢饮的荐书短文的小集子里,我自知每选一本书、每写下介绍和概述一本书的一段话时,都是抱着这种为了文学而向文学以外的世界认真对话的心态。除了与广大作家朋友们继续共勉,争取在读书阅世的道路上能更勤奋一些,或许还能立志发愿做得更切实的,就是把今后各样的写作都锤炼得成色更足、更配得上一个崭新而速变的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