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林清玄:把人生感悟说给世界听

http://www.newdu.com 2019-02-22 文艺报 杜书瀛 参加讨论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2019年1月23日,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了。
    刚刚65岁,正值人生之盛世。
    痛惜之声不断从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传出,尤其是大陆的众多读者。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林清玄因出版、演讲、援建希望小学等活动,和大陆的艺术界人士有着亲密接触,和很多作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他生前曾一年往返两岸十几次,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他曾说,两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文化,两岸文学要多多牵手。
    林清玄有18篇文章入选海峡两岸和新加坡的中小学和大学语文教科书,其中至少五六篇是在大陆的课本里。5年前,他还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栏目,向中国和世界的观众讲述他催人泪下的人生经历和充满哲理的生活感悟。对他的去世,千万读者表达了深深的悼念之情和衷心崇敬之意。他堪当之。
    也许他对死亡有某种预感?离世前一天即1月22日上午,他给朋友发文说:“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是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某种禅悟。你感觉到了吗?这其中充满责任感和生活自信,多么积极乐观!在这样的人面前,即使死亡,也挡不住他不断进取的勃勃雄心。
    林清玄的许多作品,仅就大陆出版的《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散文集而言,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和睿智。他用文字播撒着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与和善。他在《开讲啦》节目中曾说:
    我的母亲一直相信我长大会变成一个作家,所以她很关心我的写作事业,我在小的时候,经常蹲在我们拜祖先的那个桌子前面写作,因为我们家只有一张桌子,我的妈妈不时就会倒水进来给我,然后问我: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趣味的 (故事)?
    我就说辛酸的也写一点,趣味的也写一点。我的妈妈就说,辛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
    我就问她: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我妈妈说: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这个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我写的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所以读我的文章没有负担,而且不会让你变坏。
    林清玄是善和美的使者。他用善和美的文字,传播善和美的种子。在《送一轮明月给他》中,他写一位身无分文的穷禅师与小偷的故事。小偷光顾禅师之家,找不到任何财物。临走时,禅师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披在小偷身上说:“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在禅师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宽宏普爱之心感动了小偷,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林清玄善于发掘人生智慧。在《生命的化妆》中,他借化妆师的口揭示出隐藏在化妆里的人生真谛: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化妆师用三句简单的话来总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林清玄要使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面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深处进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面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林清玄渴望净化人的心灵。在《黄昏菩提》中,他娓娓述说着自己追求精神清明、灵魂纯洁的生活愿景:我们如果能回到自我心灵真正的明净,就能拂拭蒙尘的外表,接近更美丽单纯的内里。面对自己是这样,面对一座城市时不也是这样吗?清晨时分,我们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点头微笑,那时我们的心是多么清明温情呀!我们的明净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与污染,同时也可以洗涤整个城市。如果我们的心足够明净,还会发现太阳离我们很近,月亮离我们很近。星星与路灯都放着光明,簇拥我们前行。而且林清玄能够辩证地看待生活的消极面,看到“缺憾”、“污染”可以转化为另一面,企望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温情。他说:“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请看,这是一颗多么善良的心啊。
    林清玄总是用睿智给陷于失望的人以希望。在《山谷的起点》中,他写一位妇人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儿子考第40名,而他班上只有40人。”林清玄玩笑般地告诉她:如果我是你,一定很高兴。因为从今天起,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不能退到第41名啊。就像山谷底部的人,只能往上爬。只要鼓励他,他一定会进步。结果,妇人高兴了。过了些天,妇人打电话说,孩子果然进步了。
    林清玄要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诉世界。在《水晶石与白莲花》中,他借证严法师的口说:“这世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无可奈何的时候,所以不要太理直气壮,要理直气和。做大事的人有时不免要求人,但更要自己的尊严。”“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只有把灵魂“在咸水里煮三次、在苦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从而把人生看透了的人,才能有如此体悟,也才能说出如此箴言。
    从林清玄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的文脉时时跳动在他的书写之中。中国古代文人喜欢通过讲一个故事,说出一番道理。唐宋八大家大都如此。譬如韩愈,他的《圬者王承福传》通过写王承福的身世和人品,以及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的人生态度,讥讽那些毫无才能却又贪图官爵禄位的丑陋,宣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之“道”。柳宗元亦如此。读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立刻想起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写郭橐驼的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引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林清玄也是以桃花心木的栽种、培育、护理的特殊过程和技巧,引出一番人生道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当然,古文家“文以载道”的“道”与林清玄所宣扬的“道”已经大不相同。林清玄的“道”已经现代化了。
    林清玄之所以对生命之“道”有如此深刻的体悟,是因为他经受过太多的苦难和艰辛。他愿人们不再受苦,日子过得好。
    他家有18个兄弟姐妹——除了他亲兄妹5个之外,还有13个堂兄妹因为是孤儿也由他父亲抚养。他说:“我小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从来没有一天吃饱过,每次要吃饭的时候,我父亲会拿出18个碗,形状都不一样,因为乡下人没有整套的碗,每一个碗里面添了一点点食物,添完了以后,他就会用很庄严的声音说:‘来,大家来吃饭。’端起饭来吃,那种心情都觉得很庄严。但是我们端起饭来不会马上吃,吐一口痰进去拌一拌,这样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头一转回来饭就少一口了,因为哥哥姐姐他们也从来都吃不饱,都是盯着别人的饭碗在看。我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他小时候,为了补充营养,抓到蟑螂,穿成一串,烤一烤,吃下去。因为吃不到肉,没有蛋白质,可以吃蟑螂补充。“你要知道我们乡下蟑螂是吃什么长大,吃地瓜、吃甘蔗、吃芋头,都是吃玉米,吃很好的东西长大的,烤一烤,剥开来闻一闻,还有牛奶的味道。”听着这些幽默的话,令人感到心酸。
    他的这些经历,使他容易贴近百姓的心,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又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且勤于思考、敏于领悟,总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人生真谛,于人们不经意的细微末节挖掘微言大义。他的作品就是宣扬和传播这些人生真谛和微言大义的现代“木铎”。他一生都在努力把自己的人生体悟向世界述说,直到生命结束仍念叨着“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写于林清玄去世后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