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坛的热闹与喧嚣,潮流的多变,独居于苏北一隅,我以为,这是一种创作的姿态,更是一种创作的宣言。李有干先生以跨越半世纪出色的创作实践,构建并延续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一脉。 芦苇荡、柳树、河岸、小舟、水车,这是一幅动人的苏北里下河乡村画卷。李有干先生作品的大气与厚重,既来自于具有浓烈苏北水乡气息的地域特色,也来自于丰富生动、曲折扣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来自于有血有肉、生动可感的饱满细节,来自于精彩独特、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更来自于李有干先生作品中的闪耀着的人情人性的美好光芒,和大爱大恸的悲悯情怀。作为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教授的文学启蒙导师,李有干先生作品的特色在弟子那里得到了血脉的延续。 近来,我一直深思的是,什么才真正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是否对当下题材的书写就可以归为现实主义写作范畴?那么,流行一时的,类似于可乐、冰激凌的校园小故事,难道就可以归为现实主义写作吗?事实上,儿童文学中太多对当下儿童生活的书写并未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和力度。 现在,我的判断是,现实主义写作,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写作。是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貌来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的一种写作手法,它强调细节的真实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对当下题材的书写。比如,李有干先生的创作,曹文轩先生的创作,不正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书写吗?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是一种文学思想或者一种文学世界观,是一种审美形态的文学价值取向,是作家对于文学之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总体关怀,是一种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现实主义精神对作家发出这样的呼唤,要求作家将历史与现实的艰难、困苦、磨砺转化为奋争、理想、信念,用充满心灵辩证法与美学张力的文学作品来还原、升华现实人生,从而使文学创作具备崇高的价值意识;及时捕捉和表现巨变时代的基本走向,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描绘历史巨变给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民众的命运变迁;以百科全书的方式,编写时代的编年史和风俗画卷。每一位伟大的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热爱和熟悉的现实生活基地,他的生命根须,生活、情怀、文化基因,都与这块土地融合和交织在一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文学。 反观李有干先生的创作,正是如此。在那段特殊的日军入侵、国家蒙难时期(《烽火金牛村》),解放前夕老百姓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大芦荡》),GDP挂帅的年代,严重的污染给乡村带来的苦痛(《白壳艇》),城市化、现代化急剧变迁的迅烈中,乡土文明无可避免的消逝(《蔷薇河》),这块苏北大地上,充满了密集的历史事件,而构成这些事件的事情悲欣交集,环环相生,互为因果。作为现实主义创作者,李有干先生的创作,正是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信史。要达到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还是需要作家回到文学的基本伦理和常识,需要作家与脚下这片大地的水乳交融的情感、生活方式、知识谱系的联系。 极端困难的条件之下,仍然有不可泯灭的精神之光,这是一种“农民的朴素哲学”,是源自漫长农业文明和乡村生活的熏陶,是一种穿越历史沧桑而辉耀人们心灵的智慧,这是一幅浓浓的中国乡村风情长卷,更是一个神性的农耕文明的家园。 现实主义,就是对时代生活、人民疾苦和普通人命运的密切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密切关注,对民族灵魂的密切关注,直指人心、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文学。越是物化的时代,这样的文学就越是不可替代,具有穿透人心的生命力。当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写作,各种零零碎碎的校园、家庭生活小故事充斥,而这,也更突显了李有干先生作品的厚重价值和直指人心的写作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