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倩 “2018年12月23日,我们无比敬重的艺术前辈高玉倩老师,以92岁高龄和我们永别了。曾经照亮舞台的群星,又陨落了一颗。这些年来,我们总是在告别的时刻,才感叹一位前辈的逝去,带走了一身的能耐,结束了一个时代。可是,除了一声叹息,我们又真正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呢?”1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高玉倩艺术人生追思会上,国家京剧院院长、党委书记宋晨如是说。 在这场由国家京剧院主办的追思会上,10余位京剧界同仁、国家京剧院老中青艺术家以及高玉倩家属代表,深情追忆了这位京剧名家的艺术人生,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建言献策。 转益多师 艺业精湛 高玉倩1927年生于北京,幼年生活贫困,8岁为糊口进入梨园,后转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永”字班学员,工青衣、花旦。同年,加入著名导演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中华戏校校友剧团,演出改良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陈圆圆》以及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京剧《铸情记》等。这些具有民族气节、进步思想的戏,对她有很大启发。焦菊隐强调内在心理的排戏手法也给了她较深的影响。 “高玉倩在她的本行青衣、花旦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她先后师从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雪艳琴、欧阳予倩等艺术家。1947年,她在上海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同年,各行名家合作演出《四郎探母》,梅兰芳、李少春、周信芳、谭富英、马连良等艺术家纷纷登台,而高玉倩饰演四夫人,可见当年她在青衣行的分量和地位。”宋晨说。 1950年,从华北革命大学毕业的高玉倩被分配到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国家京剧院前身),成为剧院元老级人物。 勇于突破 敢于担当 1964年,现代京剧《红灯记》建组投排。这部让高玉倩换了行当的作品,也成为她艺术人生的转折。 《红灯记》选角儿定演员时,导演阿甲见高玉倩嗓音好、气质佳、善于塑造人物,觉得她很有潜力,便动员她改唱老旦,在剧中饰演李奶奶。实际上,换行当对京剧演员来说是非常冒风险的事,改用老旦的大嗓,可能会毁掉青衣、花旦的小嗓,万一老旦演不成,青衣、花旦也砸了。但舞台的需要就是演员的职责,面对导演的期许,她毅然领命,接受了角色。 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高玉倩每天起早贪黑地练功,一心投入到角色中。为了演好李奶奶,高玉倩从人物的形态与神态入手,上下班的路上学着老太太走路的步态,平时的眼神、手势也刻意模仿老人的样子。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月后,37岁的高玉倩饰演的李奶奶亮相舞台,光彩照人、技惊四座。 “我之所以在《红灯记》中成功塑造了李铁梅的形象,这跟高老师对我的指点,带着我演出是分不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回忆,“排练的时候,高老师一摸我的头,我就要哭了,让我觉得那不是在演戏,而是直接把我带入了剧中的情境。是高老师教会我怎样用京剧技法塑造角色、进入故事。” 1974年,国家京剧院创排另一部现代京剧《平原作战》,高玉倩在其中饰演张大娘。“《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和《平原作战》中的张大娘两个人物形象各有特色,都很成功。我在艺术上服的人不多,对高老师这两个艺术形象心服口服。”京剧表演艺术家、现代京剧《平原作战》中赵勇刚的扮演者李光说。 人正艺精 德艺双馨 行事平静低调、为人谦逊和蔼、没有角儿脾气,是每位与会者对高玉倩的评价。她人正艺精,在艺术的高峰上授业传艺、扶植后辈的佳话也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铭记。 “1973年,我调到北京就参加了《平原作战》剧组,跟高老师在一块儿。后来恢复传统戏,团里让我跟高老师学戏,高老师无私地传授了我《猎虎记》《打渔杀家》《凤凰二乔》三出戏,为了青年演员的成长,毅然让台。出外演出,她从不搞特殊,跟着我们一起睡大通铺。团里女演员不够,她这么大的艺术家还跑龙套,演过《空城计》的琴童……”京剧表演艺术家沈健瑾哽咽着说。 1995年,为复排《红灯记》,当年还是青年演员的袁慧琴由师傅李金泉带着拜访了高玉倩。“她毫无门户之见,倾囊相赠地将李奶奶唱念表演的每个细节传授给我,还鼓励我‘慧琴,你一定要把这出戏好好传承下去。我辅导过无数的李奶奶,你是我教得最仔细的一个’。可以说,高老师的李奶奶丰富了京剧老旦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品格。她通过这出戏教给我塑造人物的方法,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与思维。”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回忆。 同样跟随高玉倩学习《红灯记》的国家京剧院二团青年老旦演员毕小洋,想起老师不能自已:“还记得那年您拄着拐杖亲临排练场为我指导《红灯记》,您亲自走上台不惜力地示范,和我谈心说‘你们条件多好,我是花旦改老旦,当年的嗓音也是比不过你们的,你们要好好练习’。记得我与您见的最后一面,您拄着拐杖等着我说‘这么冷你还来看我啊’。您的心脏不好,可刚刚落座,您便急切地问我对这个戏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我想念您!” 高玉倩在临终前专门嘱咐家人:不要声张,不搞任何仪式,不要惊动别人。“不要惊动别人”是这位老艺术家最后的话语。她一生的高风亮节全体现在这句话里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