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2018年英国文学:直面暴力和创伤

http://www.newdu.com 2019-01-16 文艺报 陈姝波李瑶 参加讨论

    刚刚过去的2018年的世界文坛,似乎因为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故停颁而显得异常冷清。而与世界文坛的“冷场”相呼应的,则是这一年久负盛名的英国曼布克文学奖入围作品清一色黑暗阴郁的主题。进入2018布克奖短名单的六位作家,三位来自英国本土,一位来自加拿大,两位来自美国。从题材上看,主要集中在各种暴力、犯罪、种族、以及创伤和生态危机等方面。诚如此届评委主席、哲学家、作家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所说,“这6部作品无一例外地探索了疼痛的解剖学——在监狱,在奴隶种植园,在被暴力撕裂得支离破碎的社会,甚至在大自然中。但在每一部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希望的瞬间。”
    “盘点”年度英国文学创作的“业绩”,观察曼布克文学奖的长、短名单以及其他英国文学奖项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窗口。从其中英国本土作家的创作看,性暴力、创伤、创新等成为2018年英国文学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性暴力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2017年爆发于欧美,随后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运动,让人们重新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2018年英国文学的几部力作似乎与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性骚扰运动交相呼应。聚焦性暴力下的女性,反映她们隐秘的伤痛和愤怒的声音是这一年最醒目的主题。“性暴力”首当其冲成为年度头号关键词。
    北爱尔兰作家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1962-)凭借其第三部长篇小说《送奶工》(Milkman)获得2018年度布克奖,成为该奖项史上第一位来自北爱尔兰的获奖者。她的处女作《毋庸置疑》(No Bones)描写的是上世纪末在“北爱尔兰问题”期间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评家将此书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相媲美。《送奶工》承袭“北爱”冲突的历史语境,以一个无名年轻女子的视角,讲述了她在一座无名城市里被一名绰号“牛奶工”的已婚准军人男子跟踪,最后被性侵的故事,呈现了在矛盾冲突丛生的北爱地区女性的悲苦经历。小说隐去地名和人名,不仅增添了叙述的超现实主义色彩,还强化了无序的暴力导致人性和自我丧失的悲剧后果,同时隐喻了这种性暴力和受害者存在的普遍性。评委主席阿皮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绝不是一部有关一时一地的小说,局地服务于探索危机中的社会的普遍经验”。作品中女孩面对性暴力时身心的困扰、无助和屈辱,以及社会的冷漠和偏见,自然让人联想到当下。伯恩斯本人曾经表示此作品与自己从小的生活经验相关,充斥着各种暴力冲突的家乡贝尔法斯特是她创作的原型。小说杂糅大量的意识流和黑色幽默,极具实验性。
    威尔士青年女作家索菲·麦金托什(Sophie Mackintosh)的处女作《水疗》(The water cure)是一部揭露男权暴力,被评论家称为“直捣父权制度核心”的力作。作品讲述的是一家三姐妹被“国王”父亲隔绝在一个荒岛的庄园里,从小被灌输一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歪理学说,并强迫接受一系列近乎变态的所谓“水疗”来净化身体。这部反乌托邦小说赤裸裸地曝光父权制对女性身心的控制和摧残。
    关键词二:创伤
    尽管发生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渐渐散去,然而它留下的阴霾和伤痛还清晰可感,加上当今世界武装暴力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英国文坛依然弥漫着战争阴云。苏格兰诗人罗宾·罗伯逊(Robin Robertson,1955-)的《长镜头》(The Long Take)是一部难以归类、亦诗亦小说的作品。它史诗般地讲述了一位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退伍老兵如何承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无家可归,在美国寻找自己家园的故事。这部作品因体裁上别具一格的开拓和创新而获得 “金匠奖”(Goldsmiths Prize),这是2013年创立、只面向英国和爱尔兰地区作家设立的奖项,旨在发现那些“打破常规或扩展小说形式的可能性”的作品。在《长镜头》中,作者大胆采用马赛克式文字、照片的拼贴,以及多重字体混合使用的方式,描述了战争的恐怖及给人心灵留下的创伤。如果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那么,重叙战争的黑暗和恐怖,是将过去和当下连接起来,警醒世人更加珍惜和平。
    关键词三:创新
    除了罗宾·罗伯逊在《长镜头》一书中进行的语言和体裁上的创新实验, “90后”新锐作家黛西·约翰逊(Daisy Johnson,1990-)的《地下世界》(Everything Under)也让人耳目一新。小说讲述了一位女词典编撰家幼时被母亲遗弃,成年后寻母,试图重建与母亲的联系,最终却难逃悲剧宿命的故事。《卫报》评论该小说是索福克勒斯笔下“俄狄浦斯”神话的变体和重构。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充满宿命感的魔幻元素,将童话与传奇融于一体,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无论从题材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上,都是一次推陈出新的成功尝试。黛西·约翰逊成为曼布克奖历史上入围短名单的最年轻的作家。
    关键词四:文学奖
    除了以上这些骄人的创作成就,2018年的英国文坛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学纪念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金曼布克奖”(Golden Man Booker Prize)的创立和颁布。是年适逢曼布克奖创立50周年,特设此奖旨在评选出半个世纪以来该奖项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经过评委们严格细致的品读、推选,5部作品入围该奖的短名单,它们分别是V.S.奈保尔的《自由的国度》(In a Free State,1971)、佩内洛普·莱夫利(Penelope Lively)的《月亮虎》(Moon Tiger,1987)、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的《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2)、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狼厅》(Wolf Hall,2009)和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的《林肯在中阴界》(Lincoln in The Bardo,2017)。最后由大众从这5部作品投票选出“金布克奖”得主。出生在斯里兰卡的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高票当选,摘得“半个世纪以来曼布克小说奖之最佳作品”的桂冠。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曾横扫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9项大奖,此次获奖应该说与它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翁达杰的新作《战火》(Warlight)再次入围本年度曼布克奖短名单。
    同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举行了一场“英国和爱尔兰当今最好的小说家”(The Best British and Irish Novelist Today)的评选活动,邀请200位评论家、学者和作家参与问卷调查。女作家阿里·斯密斯(Ali Smith)高票胜出,随后的5位作家依次是希拉里·曼特尔、扎迪·史密斯、石黑一雄、埃米尔·麦克布莱特、科尔姆·托宾。
    这一年BBC发起了一项名为“影响世界的100部故事”(The 100 Stories that Shaped the World)的评选活动,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100位文学界专业人士,包括小说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编辑等参与评选。最后,荷马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的《奥德赛》高居榜首,获得了25次提名。而2017年年末出版、由英国学者艾米丽威尔森(Emily Wilson)译著的《奥德赛》在这一年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尽管《奥德赛》自问世以来,已经有超过20多个版本的英文译本,但威尔森是该书首位女性译者。她的译本无论在诗歌韵律还是叙述风格上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风味。《洛杉矶书评》称她的译作“清晰连贯,将奥德赛又一次带到了我们的身边,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狡猾、善辩和残忍,总之,他的复杂性。”
    妇女小说奖(Women’s Prize for Fiction)是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奖项之一,用于表彰用英语创作、前一年在英国发表、不论国籍的女性作家创作的最佳作品。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卡米拉·夏姆斯(Kamila Shamsie,1973—)的《家中起火》(Home Fire)脱颖而出,成为2018年此项大奖的获奖作品。小说聚焦身处英国的广大穆斯林的身份和安全问题,描写了他们在捍卫自己的“英国性”的同时,为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而进行的斗争。
    英国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瓦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Walter Scott Prize for historical fiction)是为致敬英国最早的历史小说家瓦特·司各特爵士,鼓励和繁荣历史小说创作而设立的。2018年度获奖作品是本杰明·梅尔斯(Benjamin Myers)的《绞刑柱》(The Gallows Pole)。
    此外,这一年,不少英国作家还荣获诸多国际文学奖,如作家J.K.罗琳和剧作家杰克·索恩共同创作的《哈利波特和被诅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斩获美国多项戏剧奖,包括“外圈剧评人奖之百老汇杰出戏剧奖”;“美国戏剧联盟奖之杰出话剧制作奖”以及“美国托尼最佳戏剧奖”;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不仅将意大利威尼斯福斯卡里大学的鲍尔文学奖收入囊中,还获得中国第三届“21大学生国际文学奖”。是年10月他亲自来华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颁奖仪式并发表演讲。该奖是2016年创立的一个国际文学奖项,面向所有国家和地区,一年一届,致敬一位具有国际声誉,致力于关注人类的爱、困境和理想的作家。它由中国文学界的权威学者和顶级作家组成的初审评委提名,由21位身兼在校大学生和作家身份的年轻人终审评出,意在体现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参与评价世界各国文学的眼光和价值观。
    2018年的英国文坛还送别了一位文学大师——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1932-2018)。这位出生在特立尼达,后移民英国的作家,一生创作了30多部作品,包括小说、回忆录、游记等,其中很多涉及殖民主义以及遗产。《纽约时报》称其为“后殖民世界矛盾的化身”,他获奖无数,2001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纽约时报称他为“世界作家,语言大师,眼光独到的奇才”。
    回眸2018年的英国文坛,我们不仅看到直面历史黑暗和现实危机的种种写实和虚构,还看到作家们不断探索文学表达更多可能性的努力。这也让我们对2019年的英国文学多了一份乐观的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