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对复杂人性的揭示源于对高尚人品的推崇——写在悬疑推理小说《黑白边境》读后(2)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子林 参加讨论

    从“非黑即白”到“既黑且白”
    在面对这部小说的时候,大多数读者或许都与本文作者有着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书名和封面设计非常奇特且引发系列疑问。何为“黑白边境”?“晨光暮色”是何意?“流星幻痛”该当何解?封面当中面部扭曲、黑白相融、似真非实的人物形象又有何深意?读完全书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甚至读者不免对小说肃然起敬,因为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以小说主人公艾伦·葛林诺为中心不断增多的人物的内心和行为世界。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刻画无不在于突显正义者的“白”和邪恶者的“黑”,都是通过人物的描绘达到伸张社会正义的目的。面对妖怪毫不手软的孙悟空、忠肝义胆誓死匡复汉室的刘关张、景阳冈打虎且怒打西门庆的英雄武松、既贵且俗性格乖张的贾宝玉,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烙印。近现代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亦是如此。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甚至那些被搬上荧屏的小说,例如《杜拉拉升职记》、《康熙大帝》等等,都将人物的善良与伪善描绘的淋漓尽致。善恶分明,黑白明确,几乎成了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读者很容易判断出邪恶者和正义者,很自然地给予正义者以支持和同情,对邪恶者加以否定和鞭挞。从宣扬正能量的角度讲,这些作品自然是主旋律的,也是符合大众需要的。然而,绝对的善良正义者和绝对的奸邪恶毒者都是对人类社会两类人的高度升华,是上述小说将两种绝对对立的人性赋予两类角色。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现实生活中恐怕不能经常遇到“非黑即白”的人和事,往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介于“黑”“白”之间的。
    《黑白边境》恰恰注意到了社会现实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这种背离,尝试着走出传统小说创作的窠臼,将黑白之间的领域作为故事现场,刻画一个个小人物的实际行为,探索其背后的所思所想。
    小说主人公艾伦·葛林诺在帮助杰瑞·葛林诺的时候,仅仅是出于对兄长的关爱,没有进行正义与邪恶的考量;他在遇到事情不断向杰瑞请教的时候,也只是出于对哥哥的依赖和信任;当他为了保护女仆克里斯蒂娜而与父亲兵戎相见的时候,则是出于对女仆的同情和关照。然而,当艾伦被迫害以后,他对熔炉区修道院神父亚伯拉罕的态度、对已经“走火入魔”的雪莉·梅洛的态度、对兄长杰瑞的态度、对原警察克莱门特的态度、对班内特·海奥斯的态度,等等,都很难用正义和邪恶来判断。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皮特·布鲁斯,他是一名警察,在面对未成年妓女艾丽的时候,表现出的是希望尽自己本分为其提供人身保护和金钱支持,但却不敢轻易铲除那个拥有特莫内斯大家族支持的皮条客迈克尔·高林斯;在面对曾经作为警察的父亲克莱门特的时候,一面表现出的是警察的正义感,一面又表现出了是对父亲的爱;在面对后期的艾伦·葛林诺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警察的正义,但却也对艾伦的某些做法报以认同。皮条客迈克尔·高林斯更是个渺小的人物,不过是大家族的一个打手而已,但他也同样表现出了矛盾的行为,既要保证对妓女艾丽的监控和管理,又对这个女孩儿心生情愫,最终因此葬送了性命。神父亚伯拉罕为了保护熔炉区弱势儿童而苦心经营修道院,周旋于政府与军火商之间,因修道院儿童和修女们被集体屠杀而备受打击,于是对仇人梅洛痛下杀手,之后远遁非洲。亚伯拉罕在非洲借助当地武装力量成为当地军民的精神领袖,却在神圣外衣的掩护下做着令人作呕的屠杀和黑市交易等勾当。亚伯拉罕虽然曾想杀掉艾伦,但在其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却看透世事,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杰瑞·葛林诺可以说是幕后操盘高手,左右着局势的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事,搞垮了整个葛林诺家族,残忍地对待那个如此信任自己的弟弟,但对某些人又表现出了同情心。这些人物在小说世界里都算不上是什么社会大人物,他们的很多行为和心理既非正义也非邪恶,可以说是介于邪恶与正义之间,或者像小说书名讲的那样处于“黑白边境”。
    至于这些人的行为和心理为何会如此,小说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想做个好人,但同时人们做出选择时,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事情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保护自己,往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伤害别人。”这句话单独拿出来讲,或许并不完全符合时下人的价值观念,但放在小说的语境中,却能够解释几乎所有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