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之新探(2)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外语教学》 程工 参加讨论

    3.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中的句法因素
    如何分析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如何体现两者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当代学者进行了长期探索。本节简要回顾这个过程中几个重要的认识变化和发展,希望以此说明:随着理论的不断演化,在语言结构分析中同时反映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目前已经基本不可行。唯一可行的选择是在(核心)句法中生成层级结构,而把线性顺序移到句法之后进行安排。
    生成语法对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划为规则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原则与参数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和最简论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在《句法结构》(Chomsky 1957)所开启的规则时期,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均由句法规则生成。在当时提出的短语结构规则中,为表征层级结构,使用了基于短语的非终端符号。以句(7)为例,它的第一步改写式是“S→Adv NP VP”,即把句子分成副词、主语和谓语3段。第二步,主语的改写式是:“NP→NS’”,即把“birds that fly”归成了一个成分③。下面以树形图做进一步说明。
    
    从(9)可以看出,副词“instinctively”跟NP(主语)和VP(谓语)在相同的层级上。由于VP直接改写为V,该副词与“swim”的层级距离很近。相反,“fly”内嵌于主语的一个关系从句之中,因此尽管在线性上靠近该副词,但在结构上距离它却很远。可见,短语结构语法反映了语言依存于层级结构而不是线性顺序的特性。
    在另一方面,短语结构规则也规定线性顺序。也就是说,改写包括线性信息。例如,在“S→Adv NP VP”中,副词、主语和谓语就是按照线性顺序排列的。这一做法的弊端之一是相同的层级结构在具体语言里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改写规则来刻画。例如,VP的改写规则在VO型语言里是“VP→VNP”,而在OV型语言里则是“VP→NPV”(参见Lasnik & Lohndal 2013:47)。
    在原则与参数模型中,负责结构组合的变成了X阶标理论(Chomsky 1970,1981)。与短语结构规则相比,X阶标理论对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的关系有了比较重大的认识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下三点。
    一是它给了层级结构更为中心的地位,成为句法原则的一部分。对层级的描写也更加细致,区分出了最大投射、中间投射和最小投射三个层级,以及标志语(specifier)、中心语(head)和补足语(complement)三种位置,如下所示( 是中心语):
    (10)a.XP→标志语X'
    b.X’→ 补足语
    二是它规定每个短语都有一个中心语,它决定所在短语的性质。这个被称为“向心性”(endocentricity)的原则初步解决了上节提到的标签问题。
    三是它把线性序列降格为一种参数,即中心语参数。具体地说,例(10)中的X阶标模板不规定成分之间的顺序,中心语参数负责在具体的语言里对成分的相对顺序加以固定。从这个角度,线性序列不影响层级结构,成分居前或居后都是普遍语法所允准的选项。
    X阶标理论的诞生引发了对结构问题更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不少新的看法。其中,Larson(1988)指出:在双宾语结构中,直接宾语在层级上高于间接宾语,即前者不对称地成分统治后者。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VP壳”分析,大意是:双宾语和与格结构中实际存在两层VP,基础生成时上层VP的中心语由空语类占据,(实义)动词出现在下层VP,层级较高的直接宾语出现在其标志语位置,较低的间接宾语则占据其补足语位置。在表层结构,该动词上移到上层V的位置,形成通常的线性顺序。这种以层级关系安排底层结构,而以移位派生表层语序的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同。大致相同的思路也出现在Baker(1988),Pesetsky(1995)等许多研究中,并在Kayne(1994)中达到了一个顶峰。由Kayne提出的“线性对应定理”(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LCA)规定,线性顺序由层次结构决定,而层级结构又是建立在不对称成分统治基础之上的。换言之,如果一个成分α在层级上高于另一个成分β,则α在底层结构的线性顺序也先于β。这实际上取消了中心语参数,而明确地改用层级结构生成底层的线性顺序,并通过移位等机制实现各结构和各语言中的表层语序(参见邓思颖2000等)。
    应该说,在捕捉层级结构的基础地位方面,X阶标理论较之短语结构规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缺陷。其中,最具争议的是中心语参数。尽管该参数消除了短语结构规则需要逐个语言设立规则的弊端,为分析语序上的跨语言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但遗憾的是,它没有达到预期的理论效果,在概念和经验上均留下了不少疑点。
    首先,从解释儿童语言获得的角度,参数的数量应该很少,设定比较容易。为此,中心语参数的值在同个语言里应该是一致的。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相同语言里的不同短语经常呈现出相互不同的语序。以德语为例,它的VP是中心语在后的,即呈现OV语序。屈折(I)也是中心语在后(VPI)。但是,它的DP和CP却是中心语在前的(Ouhalla 1994等)。汉语的情况也类似,VP是中心语在前,而NP是中心语在后(Huang 1982)。这种以语类而不以语言为基础的语序差异,对中心语参数而言是不利的证据。其次,中心语参数预测,线性序列居前还是居后均为可行的选项,与层级结构无关。然而,所观察到的事实与此预测却不相符。一方面,线性关系比中心语参数所允准的种类要少很多。例如,中心语参数允许[Spec,CP]出现在C’节点的任何一侧。但是,在所有研究过的允许疑问短语移位的语言中,[Spec,CP]总是移到句子的左侧边缘,这表明它是位于C’之前的。另一方面,语序和句法结构之间并非没有关系,而是密切联系的。例如,Kayne(1994)指出,后置介词往往伴随与其宾语的一致关系,但前置介词却没有这种关系。总之,中心语参数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因而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在进入最简论模型之后,生成语法对结构的理解与分析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而言之,最简论的指导思想中有一个著名的“包含条件”(Inclusiveness Condition),即句法推导不能引入新的符号,如语迹、标引,乃至短语的标签,如NP,VP,等等。在此背景下,X阶标理论因为包含不来自词库的符号(如不同层级的投射),有时甚至是没有内容的、空灵的符号,所以被废弃不用了。在此背景下,最简论模型采用了“光杆短语结构”用于构造层级结构。它不以阶标为基础定义层级,而通过“合并”(merge)操作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完成成分的组合。合并分两个种类,通过从词库引进新词项的方式称“外部合并”,通过移动结构内已有成分的方式称“内部合并”。光杆短语结构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派生出了推导过程中新引入的各种层级符号(包括阶标、标签乃至语类),被认为比X阶标理论更合理、更优越(参见Hornstein et al.2006:Sec.6.3)。
    由于合并是操作而不是原则,所以是不可参数化的。这也意味着,中心语参数在光杆短语结构中失去了理论的依托和存在的基础。为此,Chomsky(1995,1999)提出了一个新的线性化分析,要义是:线性顺序不由句法操作生成,也不因参数设定形成。相反,它是为了满足发音一听觉系统的需要而出现的,目的是把二维的层级结构转化为一维的线性顺序。在这个意义上,线性顺序是语言“外化”(externalization)机制的一部分。Chomsky(2008:6)说:作为一个层级结构的生成系统,合并“不涉及时间维度”,“不蕴含时间顺序”。这意味着,线性化本质是音系式现象,即不属于以合并为基础所定义的狭义句法,而属于句法后操作。
    除了把线性化从句法内部操作转移到接口条件之外,最简方案一方面延续了Kayne(1994)从层级结构派生线性顺序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对其做出了实质性调整,形成了一个新颖的线性化理论。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做简单介绍。首先,最简方案的线性化理论内嵌于光杆短语结构规则之中,受包含条件限制,原则上只安排中心语之间的线性关系,短语之间的语序则是派生而成的。与之相比,无论是中心语参数还是Kayne的线性对应定理都依托X阶标理论,层级结构包括最大和最小投射两种,即短语和中心语。其次,最简方案的线性化理论也与移位的拷贝(copy)理论相兼容。在拷贝理论中,语迹被诠释为移位操作留下的拷贝,因此不能直接被认定为没有语音内容。为此,Chomsky提出了一套为拷贝赋予语音的程序,大意是:同一词项的拷贝原则上只能拼读出层级最高的那个,否则发音—感知系统无法判断它与其他词项的不对称成分统治关系,线性化也因此无法实现。不过,如果下层拷贝在形态上融入于其他词项,因而不为线性对应定理察觉,则它也有拼读的可能④。与此相比,中心语参数和Kayne的线性对应定理都只安排有语音实现的成分,而把诸如语迹在内的空语类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在解释语迹为何一般没有语音实现方面显然比最简方案稍逊一筹。此外,最简方案的线性化理论在解释语序和句法特性之间的密切关联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详见Chomsky 1995;Hornstein et al.2006)。
    从本节的讨论可以看到,生成语法对语言中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进行了长期、密集的研究,认识逐步得到升华。在最早的短语结构规则中,改写同时生成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在原则与参数时期,层级结构成为原则的一部分,而线性顺序被降格为一种参数。在近期的最简论中,(狭义)句法只生成层级结构,线性顺序则变成了服务于语言外化的一种句法后操作。我们认为,这一方案尽管还有改进余地(见下节),但其取向是正确的,结论也大体合理。由此看来,无论从线性化本身,最简论的整体体系,还是从生物语言学的视角,在句法中同时反映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已经基本不可行。因此,在句法中生成层级结构,而把线性顺序移到句法之后进行安排,看来是唯一合理的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