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曾经是一个时代男性阳刚美的标志 近年来,一些年轻花样男演员、小鲜肉占据荧屏,影视中一些男性角色在服装、发饰、行为乃至心理上逐渐“女性化”,性别取向模糊趋势逐渐加剧,所谓“娘化”现象频现,“阴柔之风”盛行。有观众认为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也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时尚和进步。某知名歌手日前在担任一档时下流行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导师时,直率指出,男生应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网友关于“阴柔之风”盛行是喜是忧的争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调查显示,当下,认为男性中“阴柔之风”盛行、“阳刚之气”下降的比例,高于持反对意见的人,两者都占两成多,持中立态度者占四成,超过1/4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有“阴柔之风”的男性。 纵观今日娱乐圈、影视圈和影视剧作品,“娘化”风气已经多有显现,不少男演员在表演中和在公众面前亮相时,表现得过于“女性化”,他们除了“爱美、爱打扮,说话娇滴滴的,甚至有兰花指、捂嘴笑等女性化动作”,行为举止中则更常见一惊一乍、扭捏娇羞之态,缺乏力量感与担当。而荧屏上不乏男性形象、角色被塑造得过于阴柔化、柔弱化的倾向。他们肤白,苗条,妆容精致到连女性也自愧不如,眼影眼线、口红耳钉、女式背包一样不缺。有专家认为,是“阴柔之风”浓郁的韩国明星、日本明星、日本动漫及其文化氛围对我国娱乐文化、时尚审美产生了影响,在青年文化中助长了这一种“阴柔文化”。“娘化”现象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审美趣味、人格塑造、性别倾向和生活方式。我们固然应该看到此风的流行与时下男性审美、性格、气质模式、个人特质和行为方式日渐多样化、多样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对此可以抱开放、包容和适当引导的态度,但如果在流行文化中,为了迎合潮流、刺激消费、吸引眼球而卖弄“娘化”,强化标签,甚至借助文艺作品频频扇起“阴柔”之风,则是文化上的一种明显的偏乖,应该引起注意。 也有人指出,“娘化”与“阴柔美”——当今男性审美的这一种走向,特别是时下娱乐、时尚圈和影视作品中的很多男性形象、角色,越来越趋向于“女性化”“娘化”“阴柔化”,其实是某种商业文化 “包装”的结果,它反映了商业文化消费时尚的力量。 什么是商业文化消费时尚?它是这样一种文化生产原则,即东西不是生产以后才会变得流行的,东西是为了流行才生产的。所以,因为流行文化中的“娘化”现象被看作是时尚,我们的娱乐文化业的生产与制作方便刻意投市场这种所“好”,迎合文化消费的这一种走红趋向。于是,影视艺术媒介或其他时尚文化媒介中出现越来越多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他们气质阴柔,外表俊朗,装扮上、面相上颇显娇媚或温柔,与以前的男性硬汉形象背道而行,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深受日韩流行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的审美、消费和模仿对象。 年轻人以为是时尚,文化商人们则盯着他们的钱袋,这样看来,男性的“娘化”与“阴柔”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实质上是一直握有话语权的商业文化充分张扬其权力的结果,是善于制造热点、带动节奏的商业文化消费需求所炮制的流行文化现象。商业文化操纵了消费者的欲望、情感、审美判断乃至价值判断,而经过商业文化“包装”的极端模式化的男性美,又把大众对于男性形象本应更丰富、鲜活、多彩和具有个性的理解,完全装进这个消费文化所塑造的、人为的“娘化”模子当中去了。“娘化”消费文化频频“带节奏”“领风向”所引发的效应,就是一些年轻男性会按照“娘化”的审美标准设计形象,塑造人格,以致在男性审美上惯于呈现复制的状态、习得的态度。但是,在男人(也应该是所有人)的人性存在结构中不应缺位的历史感、道德精神、责任和担当,在这种“娘化”的时尚文化中却并没有给出示范与宣扬,最终,作为人的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身体、性格、感觉以及其他感情、精神因素,则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于这种男色消费文化的控制和影响之中。 其实,历史上有女权主义者曾在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上批评过某些历史时期中男性精神气质出现危机的情况,其中一些批评者颇为不屑地揶揄说,男人纯粹通过模仿女性举止来打破所谓性别藩篱的尝试,反而导致了另一种病态,为了所谓 “丰富”而剑走偏锋,反而抹去了让这个世界不只有单一阴柔色调的阳刚之气…… 关于时下文艺作品中一些男性形象的反思,由此带来一些警示。当时下“阴柔”风渐盛,消费主义文化浪潮裹挟,恐怕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文化产品消费者的精神世界走向偏颇与乖戾。对于男性气质、形象的多元理解,不是只有逆反阳刚之气一条路可以走的,时下的文化作品和娱乐产品或许尚免不了用一些标签化角色来强化戏剧效果,但我们的民族决不能缺失了那些黄钟大吕、充满阳刚之气的文艺作品,更不能失去文化的崇高、雄强、理性的精神气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