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2017年的湖南长篇小说,从聚焦历史人物到直面当下现实,钩沉世道人心,纵览生存百态。特别是代表性的两部长篇《迷城》和《平步青云》,圈点权力支配下的人物命运沉浮,让人慨叹唏嘘。 马笑泉的《迷城》是2017年湖南长篇小说重要的收获。这部30万字的长篇,从题材上讲,很容易让人想起“官场小说”之类似是而非的定论,但事实上,官场小说或政治小说此类的题材标签,无论之于《迷城》或其他相类似的小说,都无法穷尽小说本身的复杂性——重要的并不在于给此类小说贴上什么样的主题标签,而是如何尽可能在结构剖析和艺术特质的意义上,真实还原小说的特有样貌。 从湖南当代小说的精神谱系角度而言,马笑泉的《迷城》无疑是处在了阎真《沧浪之水》和王跃文《国画》的延长线上,或者换句话说,《迷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融合了《沧浪之水》和《国画》的流风余韵。《迷城》的主人公,是从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空降迷城担任县委宣传部长的杜华章,在杜华章身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朱怀镜和池大为的双重影子:同样是置身官场,杜华章既有朱怀镜的那种文人情怀,也有池大为式的知识分子担当;同样是情场遇红颜知己,杜华章和静云轩茶馆主人梁静云的情感纠葛,则有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点到为止,这跟《沧浪之水》以及《国画》小说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基本如出一辙。即便是故事的结局,《迷城》跟《国画》《沧浪之水》也大致相似:主人公杜华章到最后实现了由县委宣传部长官至一县之长的仕途升迁,可谓是平步青云的功德圆满。 当然,如果单从故事涉及的官场级别来说,《迷城》较之《国画》和《沧浪之水》所涉的厅局级,可以说是下沉了一步,即《迷城》揭露的是县一级地方权力的运作真相,但这丝毫不影响小说的精彩程度。在小说中,迷城之谜的第一个谜,就是常务副县长鲁乐山的非正常死亡,小说的叙事结构也是由此做起了文章,即由鲁乐山的非正常死亡,牵扯出迷城官场的前尘旧事,小说以叙事主人公的回忆讲述了迷城官场的是非纠葛,而与此同时,围绕这起非典型性命案,如何处理善后则直接引出了故事的下文。我们看到,扑朔迷离的官商关系,错综复杂的帮派团伙,小说行文沉稳,既见解析的细腻绵密,又有叙述的错落有致,就此而言,马笑泉笔端所触及的,无疑是基层权力毛细血管的流通状况。 就权力的毛细血管机能而言,我们看到《迷城》的叙事其实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操作性和纪实色彩,或者说,小说提供的艺术真实,让我们更加清楚现实生活的真实背后是怎样的一副因果逻辑。以清理护城河为例,迷城的护城河本来水流量就小,加之多年淤积以及沿河两岸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有些河段看上去跟臭水沟一般,但迷城作为古城,其精华又在这条河上,护城河托起的六座古桥是迷城的一大亮点。杜华章刚到迷城考察的时候就看出了这点,尽管清理河道是造福于民的好事,但是在GDP思维主导政绩观的现实背景下,花钱清淤并不能提升迷城的GDP,因而谁也不愿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如果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是能成为政绩工程,这事也早有人办了。你拓宽一条路,造座新桥,铺个广场,或者筑起一座宏大建筑,上面的领导来视察,不用解说一眼也能看到,印象分就上去了,对将来提拔有助力。你造个广场,无论在上面扔多少垃圾,广场本身不会消失。你让河水变清,如果老百姓环保意识还是老样子,过两年又会回浊,他们也绝不会记得从某年到某年,河水变清,是某某某的功劳。” 我们看到,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里面其实大有文章。在小说中,权力运行的款曲门道和现实逻辑,《迷城》一一为我们娓娓道来。置身官场的小说主人公杜华章,即使想有所作为,造福一方,也不得不服膺于这种现实的逻辑。“如果上头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条河想不干净都难。”但问题是,人人要坐等那一天的到来,生态环境说不定已经破坏到难以逆转的地步。也正是在这种故事背景下,小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直接呼应了现实政治,换言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观的现实折射,像一缕清风,沁入人心。我们看到,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下,空降的杜华章只能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综观整部小说,我们看到,《迷城》的情节张弛有度,语言平实而醇熟,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小说中的穿针引线,无疑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 如果说,马笑泉的《迷城》是在现实层面对权力的毛细血管展开了精微的解析,那么,肖仁福的《平步青云》则是从历史的角度,试图深入到权力的中枢神经内部,一窥权力的奥秘。作为肖仁福写作计划“李鸿章人生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肖仁福的《平步青云》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有意无意效仿高阳的《胡雪岩全传》——《胡雪岩全传》勾勒的是晚清首富胡雪岩风云际会的传奇人生。与高阳本来就擅长历史小说相比较而言,肖仁福则更倾心于当下现实,在《平步青云》之前,肖仁福就出版有长篇小说《官运》《位置》《心腹》《仕途》《平台》等,均是现实题材的官场机关小说。而就传记小说本身而言,虽则小说允许有艺术的加工,可以有虚构的成分,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史实,但肖仁福的《平步青云》欲在已有的琳琅满目的李鸿章传记著作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就小说本身而言,《平步青云》并没有像一般传记小说那样将故事从头说起,以李氏呱呱坠地展开叙述,而是截取李鸿章30岁至40岁期间的成长发迹史。众所周知,虽然后来贵为朝廷重臣,但是李鸿章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平步青云》中,我们看到,李鸿章后来的平步青云,其实还是得益于他的“政治正确”跟对了人。客观而言,肖仁福的《平步青云》虽则展现了封疆大吏权力跌宕起伏的一个截面,但小说的精彩之处,实际并不在于勾勒李鸿章平步青云的起步过程,而是将人心的玄妙、人性的幽微铺展得淋漓尽致。比如在面临宦海仕途的关键关口,李鸿章当时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正如日中天有钱有人有粮的和春和大人,另一个是刚刚兵败身体虚弱的曾国藩。当此之时,李鸿章的远见卓识和深刻洞察力,成就了他后来的平步青云:他并没有非常势利地选择和春站队,而是非常富有远见地选择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导师。 以这两部长篇小说管窥,2017年湖南长篇小说,既关注大中国的大时代变迁,也聚焦小地方的小人物命运,或以历史镜照现实,或以现实叩访历史,就此而言,这些长篇小说提供的是颇具现象学意味的地方现实题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