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四组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化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08-01 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一峰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主流文化不断巩固,并逐渐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人民民主政治相协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伴生、充满时代精神、富有内生动力的新型主流文化,同时文化艺术各领域亮点纷呈、文化观念多样创新、文化格局开放交融、文化心态理性自信。择其大端,或可以四组关键词加以概括。
    其一,理性与激情。40年来,中国文化重回理性的轨道又不乏前进的激情。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奠定了此后40年中国文化心态的基调。人们从非理性的迷梦与狂躁中解脱出来,头脑和心灵的桎梏被打碎,大家对现代化强国蓝图充满干劲。这不但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准则,而且提供了推动文化前行的思想动力。
    其二,多样与主导。40年来,中国文化呈现多样共生态势,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也得到提升。在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变迁中,“文化热”层出不穷,“亚文化”迭代更新。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已对《黄土地》《渴望》等电视剧及其当年的影响不甚了了,或许无法理解当年人们对金庸的追捧、对“春晚”的依恋、对肯德基的惊奇,但今天仍有回响。而当年的“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毛泽东热”“《百家讲坛》热”等文化现象,也在持续而有韧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
    其三,开放与自信。40年来,中国文化既面向世界,在与他文化对话中成熟自我,又坚定信心,沿着自己的轨道和模式稳步前行。而这一切又与我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不可分割。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国际维和、海外撤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新四大发明”等,不仅是政治、经济或科技事件,同样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不但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文化心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网文出海等则让中国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也走向自己的明天。
    其四,创新与继承。40年来,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传统文化在百年震荡中被重新认识,迎来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已为我们展露出一个侧面。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也是把“富强”“效率”“自由”等概念推向思想文化中心地带的过程。人民民主政治的发展,则让人们重新理解“民主”“人权”的真正含义。中国接入互联网,逐渐催生了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等一大批新的文化形态。这一切在改变文化格局的同时,也在不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内容,让延绵几千年不曾断绝的中国文化以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