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作为评论家的李学斌撰写了《从“中国式童年”到“中国童年精神”——论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论长文,阐释了“中国式童年”的概念,如今,作为作家的他又推出了新作《舒叶与神秘小狗》。这是他在 《咫尺天堂》后又一部以当下都市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儿童小说,也是一部展现现阶段“中国式童年”中“城市层面”童年的生活与精神的现实力作。 书写孩子与动物的故事,是很多经典儿童文学的常见题材,《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是从动物视角出发,写成了童话。《舒叶与神秘小狗》则用小说笔法讲述了一个孩子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女孩舒叶意外捡到一条被丢弃在路边的小狗,带回家精心饲养,却发现小狗有很多奇怪的习性。她把小狗带到学校后,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争议。后来,当她决定送走小狗时,小狗却走失了,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展开了一场寻找和救援的“立影行动”…… 在这本充满悬念的小说中,作者从一开始就设计神秘小狗真实身份的悬念并步步铺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叙事自然流畅。如果没有对童年生活、精神、愿望的真诚书写和审美表达,即使是再生动曲折悬念迭出的故事、再精致缜密的结构,也会让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大打折扣。在本书中,作家秉承和坚守还原真实的儿童生活状态、抒写真实的儿童精神这一美学原则,通过对当下儿童家庭生活与校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细腻描写,使全书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舒叶和四(3)班同学的孩子们一个个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熟练利用百度搜索为自己解疑答惑,开展搜救行动时懂得利用网络直播扩大影响,这些情节和细节都无比贴近新媒体时代“00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出真实生动、鲜活开放的现场感。 通过这种带有生活质感的贴近观察,作者敏锐地发现了当下儿童内心的孤单和对于陪伴的情感需求——这种陪伴不是来自成人世界,只能来自同龄人,或者是一只宠物。而女孩舒叶对小狗的救助,作者也没有将之写成新时代的“好人好事”,而是细腻描写了舒叶与神秘小狗的不期而遇、善意收留、悉心照料、全面了解的整个过程,舒叶对小狗产生愈来愈深的依恋,而小狗的信赖和陪伴也是舒叶得到过的最好礼物。舒叶把小狗带到教室,引起同学们一哄而上的围观,此后,小狗与舒叶的友谊扩大到了与四(3)班全体孩子之间的友谊。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李学斌是塑造男孩形象的高手,他曾经在《追赶风车的男孩》《蔚蓝色的夏天》等作品中生动描写了农家少年的艰辛成长,《咫尺天堂》中的男孩纪超则是一个懂事可爱、纯真敏感的都市男孩形象。但在本书中,作者生动塑造了两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形象——舒叶和闵洁。 舒叶是一个纯真善良、懂事乖巧的好女孩,她发现神秘小狗后顿生同情和喜爱之情,执意要收养小狗并取名“浆果”,她信守诺言,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承担了对小狗的养护、喂食、起名、陪伴、遛弯、训练等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与舒叶相比,胖妞闵洁的形象更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一个普通甚至不讨喜的女生,成绩不好,爱吃零食,有点胖,不漂亮,她渴望友谊,期待融入集体,有事没事给同学塞钱、发微信红包,用这样的方式讨好大家、“收买”友谊,却总是被疏忽、拒绝。也正是因为如此,舒叶的友爱关照才会让闵洁如此珍惜,为了这份难得的友爱,闵洁一路飞跑给小狗买水果,贴心地给小狗买项圈。而在寻找小狗的过程中,闵洁表现出比舒叶更大的热情、更多的坚持,终于找到了小狗。这充分展现了她的聪明热情、诚挚纯真、耐心细致,她证明了自己,得到了表扬和接纳。本书通过这两个小女生的形象展现了城市儿童特有的强烈的主体精神和行动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儿童身上那种自然流露的求真、寻美、向善的力量。 此外,书中还塑造了科学兴趣浓郁的大队长唐耗子、热情机智的同桌柳条、熟知养犬知识的陆波等一组儿童群像,通过他们关于小狗的系列对话和救助行动,不仅细腻地书写了当下都市孩子的认知水平、生活状态和情感诉求,同时很好地展现了他们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勇气和担当,构建出一幅童年生机勃勃的审美图景。 还想说说书中的成人形象。这部小说有一大半情节主要在家庭中展开,舒叶的父母都堪称完美的家长形象,塑造得生动饱满,但总觉得对妈妈柯蕊有些笔墨偏重。当情节转移到学校时,儿童群像突现,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则显得较弱,相反,仅有一句话被勾连出来的卢校长倒是非常充满个性:一次午休时间,调皮的男生玩捉迷藏竟然藏到校长室去了,卢校长被打扰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让孩子们继续藏,自己则呼呼大睡。这个小小事件透视出校长的可爱、可亲——多么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校长啊。 于是,我开始期待李学斌的下一部作品,期待他找到下一个中国童年的故事,早点谱写完成“都市儿童三部曲”,这是属于他的,也是属于所有中国孩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