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行走中的想象力

http://www.newdu.com 2018-06-1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彭绪洛 参加讨论

    
        我是一名专业从事儿童探险小说创作的作者,目前创作的作品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写实性的儿童探险类,二是幻想探险类,三是人文历史探险类。
        目前我的第三类作品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如《楼兰古国大冒险》《郑和西洋大冒险》《穿越玄奘西游》等。
        为了让作品中所写到的科学知识和求生技能更加准确和实用,以及对探险地的了解,这些年来,我先后去了中国几大无人区和多个神秘的地方进行真实的探险。
        有评论家称我的这种创作方式为“行走中的想象力”,是在用生命创作。确实如此,我是在行走中,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然后进行创作。
        我一直认为,探险精神、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是与发明创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想培养下一代能够出现更多的发明家和创新者,我们必须从他们的童年开始,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个时候,我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勇于探险、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种子。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大胆探索和开拓,敢于尝试和挑战,勇于创新和发明,能内心强大地接受失败和挫折,成人之后,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有所建树和贡献。
        “作家进校园”讲座推广阅读,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相信可以影响很多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我也非常乐意做这样一个播撒希望种子的播种人。
        同时,我以“寻找丢失的勇气”和“行走中的想象力”为主题,每年进校园作多场阅读推广讲座。
        寻找丢失的勇气,鼓励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探险和探索,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并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能成长为一名智慧、勇敢,有责任、有担当的阳刚少年。
        而行走中的想象力,则通过我的眼睛看到,告诉孩子们我想到了什么,然后又思考什么,最后如何把这些经历和感受写成作品。
        在和孩子们互动时,发现他们很多也有过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可是他们没有办法把这些经历写成好的作品。总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功课做得不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这个时候,需要通过真实的例子来启发孩子们。
        比如,我在创作《楼兰古国大冒险》和《穿越玄奘西游》之前,曾多次分段去走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和东归的线路,并且冒着生命危险,成功穿越了中国最大的无人区罗布泊。
        出发前,首先我做了大量功课,查阅了足够多的关于这些地方的历史、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在行进的路上,我留心观察自然风貌、地理特征、历史遗址、气候温度变化,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都第一时间记录在日记本上。
        在路途中,以及在回家后,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些之前大量阅读的史料,以及一路上的收获,然后通过合情合理的推理,我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唐僧玄奘,看到当年美不胜收的楼兰国,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那些传奇故事,于是,我的作品诞生了。
        每当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孩子们顿时就明白,我的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其实,我是在引导他们,学会根据看到的表象,去思考它背后发生的故事。也就是学会独立思考。相信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当然,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传奇的故事。比如真实的唐僧玄奘,他西行和东归一路上经历的劫难,远远超过《西游记》中虚构的九九八十一难。我告诉孩子们,真实的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其实比《西游记》更加精彩和传奇,这也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真实的历史探究的兴趣。
        孩子们的兴趣点,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和激发的。我最大的希望是,通过进校园讲座,把我这种“行走中的想象力”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爱上阅读和写作,爱上探索和行走,爱上思考和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