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是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还是在文化交流、共建文明方面,都和中国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建设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备受瞩目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目标中,能够起到消除隔阂、增强粘合力、产生内在动力的,不只是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平等的文化认同感,即“民心相通”。而“五通”目标中,最不容易达到的也恰恰是“民心相通”。 如何才能实现“五通”并举?这就涉及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一环:经贸搭台、文化唱戏,通过文化交流,传递中国情谊、展现中国情怀,从而带来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对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必要性。 我国有30多个民族是跨境民族,他们与邻近国家语言文字相同,文化习俗相近,这就为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提供了便利条件,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也就有了可能。 为此,笔者建议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该计划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建议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增强在沿线国家在文化上的互联互通。这一计划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可涉及媒体、出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民间文化、翻译、旅游等多个门类。 按照现有条件和可能,“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可包括:加强媒体(含互联网)的交流;加强沿线国家文学协会(学会)之间的联系,成立“一带一路”笔会中心及各沿线国家分中心,举办跨国文学笔会,互派作家访问;举办跨国音乐会,音乐团体互访演出;举办“一带一路”舞蹈展演活动;举办戏剧巡回演出活动;举办电影周活动;互换电视节目,举办“一带一路”主题电视节目展演活动;推动民间艺人才艺交流,举办民间手工艺交流与巡展以及各类绝活儿达人秀巡回表演活动;建立“一带一路”翻译中心及各沿线国家分中心,翻译出版“一带一路”文件和各类出版物;建立针对“一带一路”的专线旅行社,开辟连接“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的旅游线路,开展专线旅游活动……同时,可以针对某个项目,设立每年一届的文化节,如“一带一路”音乐节、“一带一路”舞蹈节、“一带一路”戏剧节、“一带一路”电影节、“一带一路”电视节、“一带一路”民间文艺节、“一带一路”旅游节等。这些都是聚拢人气、促进交流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此外,建议设立“一带一路”文化奖项,奖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学、艺术、翻译、新闻及文化方面的重要成果和功勋人员。奖项是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审美取向和建立共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文化核心、树立文化权威和发挥文化导向作用的有效手段。中国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可逐步形成“一带一路”文化长廊的中心地位,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为使“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成为长效机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领导,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最好有一个“中心点”和多个“积极性”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产生持续不断的滚动效果。一个“中心点”就是全国一盘棋,由统一的领导机构进行统筹,统一思路、统一布局、统一把关。多个“积极性”就是每一个具体项目为一个工作班子,在中心点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广开思路,全面开展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类具体活动。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设想可变成现实,思路可变成行动,计划可落到实处,将“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稳妥有序地向前推进。 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长廊计划,是一项全新的文化行动,需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把握节奏、久久为功;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建立全新的对外合作机制、对外交流模式、对外合作平台;同时,还要做好境外风险评估预警及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挑战。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神韵。笔者以为,通过“一带一路”长廊计划的实施,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可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名誉主席,内蒙古民俗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