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新马地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的进展(2)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卢绍昌 参加讨论

    四、进一步加强和扩展汉语拼音的使用
    根据我们的理解,汉字是中国惟一的正式文字,国家已立法规定。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拐棍,是汉字的好帮手,这个表述非常正确。但笔者认为汉语拼音比起注音符号来,可以帮汉字忙的地方,明显地多得多。首先,汉语拼音是拉丁字母,世界各国的文字,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最多。汉语拼音事实上也具有拉丁文字的表达功能。如词儿连写、大写、小写、缩略语之类。笔者觉得我们可以吸收世界各国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多种表现手法,扩展汉语拼音的使用功能。加上多年以来,经过专家学者辛勤研究的结果,按词拼写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⑧] 因此,我们不要把汉语拼音只当作注音符号的替身,而要扩展它的使用功能,让它提升到准文字[⑨]的境地,让它更好地协助汉字。让书面汉语表现得更清晰、更好学、更好用、传递消息更有效,从而让世界上更多人喜欢用汉字或有时候用加工以后的汉语拼音来上网、办电子商务、发电子邮件。[⑩]
    笔者认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拼音已经是有效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①] 本文见于陆俭明、苏培成主编《语文现代化和汉语拼音方案》,语文出版社,2004
    [②] 从1973年到1983年笔者除了在1973年初联同南洋大学同事台镇华博士、郑婉如博士、施永昌先生以及尉厚先生五人通过校长向教育部长提呈意见书,建议新加坡的华文教学采用汉语拼音外,还写了一些推广性的小文,如:《谈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与华语语音学》、《汉语拼音的教学问题》、《汉语拼音与华语语音教学》、《使用汉语拼音的问题》、《汉字与汉语拼音方案》、《教学中的华语语音实践问题》和《华语声调的体现》等8篇,均收在拙著《华语论集》(1984)。此外,为了使新、马两地的华文教师熟悉汉语拼音,笔者编写了《汉语拼音与华语正音教材》的讲义,作为培训之用。(后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把讲义打印成油印本,附有笔者自编的、适合当地双语环境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音节表》(1989))。有关当时教学汉语拼音的情况,笔者曾就个人的体会写过一篇小文:《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地区教学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对象是新、马两地中小学的华文教师),参见《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6,pp.257-261。
    [③] 有关的课题,笔者曾写过以下小文:《汉语教学的一些经验与想法》里的有关汉语拼音的部分,参见《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0,pp.52-56,《试论华文的自赎问题》,参见新加坡华文研究会出版的《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二集》200l,pp.21-25。
    [④] 比如:一会儿、因为、教室、比较、暂时、记载、怨声载道、干净,等等,当地的教材,包括篇章和生词的注音都是根据词典的。
    [⑤] 当时使用汉语拼音并不是采用按词分写的办法,一般是采用按字拼音,跟使用注音符号逐字注音的性质相同。
    [⑥] 1997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又再让一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参加在职汉语拼音培训。
    [⑦] 笔者在这一节志在说明汉语拼音在我们那个地区使用的现状,并不牵涉拼音输入法的优劣的问题,也不讨论汉语拼音对华语语音影响的问题,如:撮口音(umlaut)“窘”(jiong)、“穷”(qiong)、“胸”(Xiong)一组,在新加坡所能听到的往往是齐齿的(韵头是“i”),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也许是受拼音形式的影响。
    [⑧] 1。参看:[美]德范克(John de Francis)主编的《汉英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2。参看:[日]伊井健一郎等三人拼音的《新华字典》(汉语拼音版),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⑨] 美国swartmore大学的张立青教授主张汉字、拼音双轨制,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早在1972年笔者就听赵元任教授说过汉语拼音没有词型,不能发展成为文字的看法,但笔者相信汉语拼音决不应该只局限于为汉字注音而已,让我们一起来挖掘它的潜能。
    [⑩] 根据笔者教非华籍人士汉语的经验,以十个学段12周48小时为准的基础课而论,先从准文字(汉语拼音)入手,学12课,后用汉字课文(生词注音用拼音),学6课。一共18课;如果教材逐字注汉语拼音,汉字一开始就学,可学16课;课文全是汉字的则还没尝试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