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曹文轩《守夜》:寻见光亮

http://www.newdu.com 2018-04-27 文学报 余丽琼 参加讨论


    原标题:寻见光亮
    
    《守夜》曹文轩/著,[日]和歌山静子/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图画书中的话题无所不包,有爱与恐惧,也有生与死。不避讳死亡的同时,作家怎么讲才不重,才不是敷衍,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珍惜的意义,知道怎么拿起和放下?一本《守夜》,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中国南方,守夜是祭奠亡者的一种传统仪式。逝去的亲人会在家里停留一宿或几宿,由家人轮流守护、陪伴,走过由人间去往天堂的最后一程,天亮送葬。所以那一夜,生与死在一起,痛苦交汇,回忆绵长。当兄妹俩搂在一起,静静面对黑暗的长夜、微亮的烛火和不再回来的奶奶时,他们将何以互相支撑,在没有大人守护的偌大世界里继续走下去?
    两界相隔,唯一能相守的,也只有过往。曹文轩的文字娓娓道来,有悲悯的情怀。现实与回忆交织,夜的黑和过往的美好互衬,我们很容易进入两个孩子的世界,感同身受着他们的苦楚和淳朴稚拙的心思。故事里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谣,被兄妹俩念出来,平添了奶奶依稀存留的气息,更有追念的分量。单看文字,就自成一段动人的故事,而且画面感很强,景和人、时间的流动都恍若在眼前。当年,和歌山老师正是因为在日本读到了它,并被它深深打动,才决定要做成图画书。她不在乎文化跨界,书里的房屋门神、家用摆设、人物打扮以及民俗礼仪,都是她重走、体验中国乡土生活的点滴习得;她擅长创作低幼图画书,但因为理解了故事里细腻又复杂的情绪变化,所以对惯用的笔触风格做了很大的调整,改粗拙的线绘为细描,人物神情和背景都贴近情绪氛围,变得沉静内敛,黑白调性反衬出往日生活的丰富美好。
    特别要指出的是,不管现实还是回忆,我们始终能看到那跳动在全篇的烛火,持续照亮和温暖着两个孩子的心。它陪着奶奶,也陪着兄妹俩;它送走死,也迎来生;它流干了痛与不舍,也告别了过去和遗憾。最后当它熄灭,我们看到月光皎洁、繁星点点,村庄和池塘一片明亮,这与之前黑黝黝的画面透出的孤独形成对比,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了。生命的光还在延续,孩子们在独特的送别礼后睡去,相信奶奶也会安然离去。一切都敞亮了,一切还在继续,但一切都是新的,清晨就在眼前……
    和歌山老师由黑白静谧叙事开始,由彩色明亮淡出收尾,与文字的意旨相合:故事的开始直白深重,但之后,是渐渐追思生,也渐渐隐淡了死,尤其当我们看到五彩的纸片撒满画面,仿佛听到芦笛声清脆、稚嫩、悠扬地传来,文图的交融在这里达到高潮。最后,读者与兄妹俩一起,在一片月色中获得宁静、安慰。将死亡重拿轻放,会让我们珍惜当下和明天,读到新生的希望,这就是《守夜》给予孩子的大关怀吧。
    这本有中国味道的图画书,用深情将不同文化背景里的创作者联结,也因为图画书自身的讲述方式没有国界,文图在一本书里能共诉心声。所以,我们能不分彼此,共同走一段隧道,共同于黑暗里摸索,再一起走出来看到光亮。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是创作者的呼吸,这呼吸把我们带进故事,再带我们去寻见光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