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海南当代艺术家马杰的绘画探索注重当下 写实当代

http://www.newdu.com 2018-04-18 文艺报 梁昆 参加讨论


    
    午后的海
    2017年是海南当代艺术家马杰的丰收之年,从写实绘画到当代艺术的转型,从装置、行为艺术到理论体系的建构,马杰奔跑在艺术领域探索的前沿,作创新性研究与探索,他以不同的创作时间、思路,选择相异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形式多样的情境与画面,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厚重与丰富、时尚与潮流。
    在海南省图书馆举行的“色彩海南——马杰油画风景作品展”上,展出了作者的油画风景作品32幅,基本上是在2014年以后创作的作品,呈现出他近几年对绘画问题思考的成果。这些作品的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海南岛野生植物的意象,似乎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但仔细品味,却能够感受到其中明显的差别。这对于在海南生活已近30年的马杰来说,是他对海岛真实情感的最好表达。毕竟他在阳光明媚的环境里生活,每天都呼吸着大海的气息,内心潜藏的欲望常常被蓝天白云、绿树和红土的环境撩拨着。当面对海南阳光直射植物发出耀眼的斑斓色彩,按捺不住欲倾洒一腔热血的冲动,用画笔搅动最纯的色彩,涂满画面整个空间,在跳跃的笔触里闪烁着无尽的快意,对视觉作最纯真的描述,是生命最直接的表白。
    马杰在2015年创作了“绿岛”系列作品。《月亮湾》《深蓝色的海》《午后的海》用写实的方法再现了海南岛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色。海南东部地区雨量充沛,阳光明媚,沿海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处处透露着灵光与精气,他习惯依据自己的感受,有意选择靓丽的自然景象与构图,以油画特有的色彩、颜料和笔触,直接、肯定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美、狂野与丰富。所以,他的笔下出现了更多以热带植被为前景,色彩强烈而丰富繁多的绿岛系列的作品。《海边的木麻黄》《丛生(九)》《丛生(四)生长》等作品则强调绘画语言对绘画主题的表现。狂放的笔触、恣野的线条,甚至有意识地控制不经意的绘画,不仅把喜欢的景物画出来,还通过绘画反映出自己对生活以及油画艺术的理解。与此同时,马杰还常选取一些独具特色的海南风景,以较特殊的角度进行描绘,如一块白云、一片草地、一棵矗立的椰子树,运用鲜亮饱和的色彩与快速跳跃的用笔,让色彩在密集的笔触交融中,与环境融为一体,画面既呈现出清新宜人的格调,又不失活泼律动的节奏。《白云》《摇曳的风》《寂静的风景》等作品,都是这种类型的创作。
    马杰绘画的转变,得益于他不固守已经掌握的学院技术与规范,把绘画作为对艺术理解的方式,思考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问题: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真实显现,其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绘画是人们对生活和自然感受及情感的表现方式,是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的呈现。在此,画家对生活的感受最重要。因此绘画虽然是以形式呈现自身,但如果没有根基于画家的真实感受,绘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实,绘画本来就是艺术,是以人之存在为根据,寻找自身价值体现的行为方式与规则。绘画一直沿着自身的规律运行着,其中所展现出的真实感是绘画的技巧与方法造就的,与现实中事物的真实是两码事。所以,绘画不是对现实对象的描摹,而是依着方法和规则,融会贯通其原理,通过画笔和画布构建出艺术世界。
    在马杰看来,现代艺术是起于现代思想对人类主体性揭示带来的连锁反应的结果,从对印象派有影响的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等强调感官经验,以及透纳着力于画面自身构造力的绘画感染力,诱发莫奈等印象派画家以尊重感官经验对色彩的发掘,让绘画从已经陈旧、僵化的绘画色中解放出来,扔掉遮蔽眼帘的有色镜片,眼睛直击自然景观,让绘画呈现出生意盎然的景象。印象派根据康德认知理论原理,以强调感官经验的革命性绘画,着重于视觉开放所实现的绘画自身独立性的构建,其后塞尚强调视知觉对画面空间的作用,拉开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序幕,毕加索、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等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的登台,让20世纪现代艺术波澜迭起,蔚然壮观。当然,20世纪的现代艺术并不是单纬线性展开的,塞尚对视知觉在绘画上的作用,开启了绘画并非视觉常识的再现,而是由观念同样可以引发可能性,实现人类对世界构建的影响。
    通过对现代绘画历程的简单勾勒,马杰发现西方现代思想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巨大作用,也点击出绘画方法与技术革命对绘画自身影响的深刻。他从绘画思考当代艺术,认为由于当代艺术过分注重观念,使观念架空艺术,让艺术走向歧途。艺术不是一种观念,而是耽于当下的理解活动。因为在艺术活动中,无论有何种思想或理念,艺术都将以人自身价值体现为目标,也就是由人的参与诠释、充实艺术实践活动,才能够让艺术充满意义。所以当代艺术要关注绘画,探究艺术本质问题,就要从绘画实践和思考开始。
    写实历来是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绘画并不是以写实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尤其现当代绘画,由于照相术、印刷技术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绘画写实的社会需求功能,让绘画转向表述画家感受与意愿的表现功能,绘画所描绘的对象更多是以绘画的点线面、色彩、笔触等作为语言表现,构建起独立的绘画世界,此时绘画更强调绘画自身语言表述体系。其实,这种写实绘画的转变,更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以使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在画家引导下进入画家的艺术世界里,品味画家以独到视角察看世界的作品;也让人们在剧烈变化的物理空间世界里,能够在画家发自生命本源的心声里,唤回被物化而渐渐失去的自身价值,在肯定画笔与色彩碰撞间的欣喜里找回人的尊严,觅得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
    “当我发现艺术创作与时代脱节,便赶快投身装置、影像、行为艺术创作,但这一切却并未实现艺术根本的突破。”在艺术创作中,马杰时常困惑。他知道艺术创新并不仅仅是形式与方法的翻新,而是对艺术更为深刻的理解。艺术问题,既是对艺术本质的疑问,也是艺术家处于生活旋涡之中的问题思考,因此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生活历程,是让“眼睛—理解—绘画”成为一个完整的行为实践过程,时时更新,永不停息。而且,画家执著于绘画,一定是对艺术的追求,绝不是赢得荣誉的方法和手段。
    卸下追求奢华而富裕的生活重负,清心寡欲于艺术追求,马杰正走在这条路上,孤独,但仍坚定地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