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没有女性的声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女性电影,电影的世界将会怎样……在整个电影发展史上,女性题材电影从来不乏瞩目,女性电影的成就和贡献毋庸置疑。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设置“特展·女性力量”单元,你将看到中国电影中女性主义的滥觞,也将领略到国外多元、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 特展子单元“发声”展映了中国第三代至第六代导演的几部作品,他们构成了国产电影中个人意识、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发轫:一方面聚焦女性对世界和性别的感知以及自我的觉醒,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这期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变迁及其带来的影响。 《红衣少女》(1984)是一部16岁少女的心理特写,在人们心照不宣都只穿黑蓝灰的年代,一袭红衣的女高中生安然成了班级里特殊另类的存在。该片直言不讳冲破禁忌,堪称八十年代的一株新芽。在另一部同样诞生于1984年的作品《海滩》中,城市文明和乡村愚昧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卫星城吞没渔村,工厂取代农田,女主角陆小妹不得不面对包办婚姻而且还是近亲结婚的命运。 冲破世俗桎梏的不只陆小妹,还有电影《春桃》(1988)中的刘晓庆和姜文。《春桃》是导演凌子风的代表作,讲述了更加大胆且富有张力的情感关系。春桃的新婚之夜被土匪来袭破坏,只身一人从乡下逃到北京,靠捡破烂维持生活。在逃难中,春桃与姜文饰演的刘向高认识,并相依为命地生活下来。某天又遇到沦为乞丐的昔日结发夫君,春桃于心不忍,三人便开始了外人眼中的“姘居”生活。一段中国式“三人行”,在所谓道德禁忌之下凸显出更厚重的情感表达,重情重义、善良而又倔强的春桃,堪称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翘楚。 《青春祭》(1985)是导演张暖忻的作品,知青李纯从城市来到傣寨,开启少女对“美”的认知和一段回归纯真与自我的旅程。关于知青的电影中,《青春祭》是少有的注重知青在当地生活体验,以及和当地人建立真挚情感的作品。 时代号召下的中国人口迁移,除了知青下乡插队以外,还有一线城市工人支援建设,王小帅的电影《青红》就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贵州三线基地。高圆圆饰演的青红随父母从上海搬到贵州,与当地的小伙子相恋,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个人选择的权利在当时家庭利益和政治文化背景中显得十分孱弱,在那个压抑的年代,青红的命运注定无法由自己主宰。王小帅凭本片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此次北影节将为大家带来的将是《青红》修复版首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时代的重要节点,重新回顾,你会发现女性主义和国家改革进程的息息相关,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国产片中也从未缺席。
(责任编辑:admin) |